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
理教材 探索新知 01
[footnoteRef:0]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0: 知识拓展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则不属于自然灾害。
易错易混
台风有弊也有利
弊:台风带来的狂风和特大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还能掀翻船只,破坏港口设施。
利: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1.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 异常变化引起的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事件或现象。
2.分类: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生物 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主要包括 干旱 、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地质灾害主要包括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等。
3.我国 山区 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且位于 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国家。
4.防治措施:制定一系列 防灾减灾 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建立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提高灾害应急处理、救援与求助、自救与互救、灾后恢复能力;采取 工程性 防御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和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
安定。
二、保护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问题包含 环境污染 ,如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再加上 生态破坏 ,如森林毁坏、草原退化、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和 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
2.我国坚持 节约资源 和 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法律、工程技术、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等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生态文明 建设卓有成效。
进阶练 提升能力 02
基础达标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结合所学知识和框图,完成1~3题。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有(B)
①洪涝 ②地震 ③寒潮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框图所示是某气象灾害的成因,A所示的气象灾害是(D)
A.沙尘暴 B.台风
C.地震 D.干旱
3.在A气象灾害的高发地区(A)
①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灾害监测 ②农业部门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 ③水利部门完善水利设施建设 ④政府引进高收益、高耗水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保护生态环境
4.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开幕。哈尔滨市政府针对城市汽车多、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下列措施不能解决问题的是(A)
A.扩大城市交通面积
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汽车实行单双号限行制度
D.汽车加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
读漫画,完成5~6题。
5.图中反映出我国草地存在的问题是(D)
A.工业发展,占用草地
B.气候寒冷,影响放牧
C.城市扩大,占用草地
D.超载放牧,草场退化
6.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C)
A.弃牧开荒
B.植树造林
C.划区轮牧
D.退草还田
能力提升
如图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D)
A.①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大
B.②地区夏季多受台风侵扰
C.③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D.④地区春季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8.南方多洪涝灾害,当你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C)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4辽宁) 研究性学习 某中学地理社团进行了“高大山脉对气流阻挡作用”的模拟演示。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及移动路径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发现问题]四川盆地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少。
[模拟演示]
演示材料:毛巾、挡板、厚手套、干冰、水、烧杯等。
演示步骤:①将裹住毛巾的挡板立于桌面上,模拟高大山脉;
②戴厚手套取适量干冰放入烧杯,放在挡板的一侧;
③向烧杯中加入清水,出现大量白雾;
④面向挡板,用适当力度扇动白雾,借助白雾的移动模拟气流运动状态。
[观察记录]
(1)读图2,大部分白雾被阻挡在挡板的 A (填“A”或“B”)侧。
演示结论: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气流运动方向与山脉走向不一致时,高大山脉对气流有阻挡作用。
图2
[解决问题]
(2)读图1,四川盆地北部的甲 秦岭 (山脉名称)、大巴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寒潮有阻挡作用,因此四川盆地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少。
[拓展延伸]
(3)读图1,与西双版纳地区北部的高大山脉相比,广州北部的南岭海拔较低,对寒潮阻挡作用较 小 (填“大”或“小”)。
[链接生活]
(4)寒潮属于 气象 (填“气象”或“地质”)灾害。寒潮过境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在生活中,你要准备哪些物品应对寒潮 请举一例: 御寒衣物 。
新课标命题挖掘
课标要求: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为建设美丽中国,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十四五”时期我国提出“三区四带”重点区域生态屏障建设。读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布局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划分“三区四带”的依据是(C)
A.人口分布均衡性 B.行政管理一致性
C.生态系统完整性 D.社会文化统一性
(2)我国海岸线漫长,国家设置海岸带生态屏障的作用在于优化提升(B)
A.防风固沙功能
B.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C.水源涵养功能
D.恢复水土的功能
(3)以下对重点生态(屏障)区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黄河重点生态区要做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工作
B.长江重点生态区要做好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
C.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要做好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工作
D.三大生态功能区要重点做好本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
理教材 探索新知 01
[footnoteRef:0]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0: 知识拓展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则不属于自然灾害。
易错易混
台风有弊也有利
弊:台风带来的狂风和特大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还能掀翻船只,破坏港口设施。
利: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1.自然灾害: 异常变化引起的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事件或现象。
2.分类: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主要包括 、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地质灾害主要包括 、滑坡、 等。
3.我国 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且位于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国家。
4.防治措施:制定一系列 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建立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提高灾害应急处理、救援与求助、自救与互救、灾后恢复能力;采取 防御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和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
安定。
二、保护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问题包含 ,如大气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再加上 ,如森林毁坏、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和 等。
2.我国坚持 和 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法律、工程技术、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等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建设卓有成效。
进阶练 提升能力 02
基础达标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结合所学知识和框图,完成1~3题。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有( )
①洪涝 ②地震 ③寒潮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框图所示是某气象灾害的成因,A所示的气象灾害是( )
A.沙尘暴 B.台风
C.地震 D.干旱
3.在A气象灾害的高发地区( )
①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灾害监测 ②农业部门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 ③水利部门完善水利设施建设 ④政府引进高收益、高耗水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保护生态环境
4.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开幕。哈尔滨市政府针对城市汽车多、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下列措施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
A.扩大城市交通面积
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汽车实行单双号限行制度
D.汽车加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
读漫画,完成5~6题。
5.图中反映出我国草地存在的问题是( )
A.工业发展,占用草地
B.气候寒冷,影响放牧
C.城市扩大,占用草地
D.超载放牧,草场退化
6.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弃牧开荒
B.植树造林
C.划区轮牧
D.退草还田
能力提升
如图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大
B.②地区夏季多受台风侵扰
C.③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D.④地区春季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8.南方多洪涝灾害,当你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4辽宁) 研究性学习 某中学地理社团进行了“高大山脉对气流阻挡作用”的模拟演示。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及移动路径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发现问题]四川盆地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少。
[模拟演示]
演示材料:毛巾、挡板、厚手套、干冰、水、烧杯等。
演示步骤:①将裹住毛巾的挡板立于桌面上,模拟高大山脉;
②戴厚手套取适量干冰放入烧杯,放在挡板的一侧;
③向烧杯中加入清水,出现大量白雾;
④面向挡板,用适当力度扇动白雾,借助白雾的移动模拟气流运动状态。
[观察记录]
(1)读图2,大部分白雾被阻挡在挡板的 (填“A”或“B”)侧。
演示结论: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气流运动方向与山脉走向不一致时,高大山脉对气流有阻挡作用。
图2
[解决问题]
(2)读图1,四川盆地北部的甲 (山脉名称)、大巴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寒潮有阻挡作用,因此四川盆地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少。
[拓展延伸]
(3)读图1,与西双版纳地区北部的高大山脉相比,广州北部的南岭海拔较低,对寒潮阻挡作用较 (填“大”或“小”)。
[链接生活]
(4)寒潮属于 (填“气象”或“地质”)灾害。寒潮过境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在生活中,你要准备哪些物品应对寒潮 请举一例: 。
新课标命题挖掘
课标要求: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为建设美丽中国,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十四五”时期我国提出“三区四带”重点区域生态屏障建设。读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布局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划分“三区四带”的依据是( )
A.人口分布均衡性 B.行政管理一致性
C.生态系统完整性 D.社会文化统一性
(2)我国海岸线漫长,国家设置海岸带生态屏障的作用在于优化提升( )
A.防风固沙功能
B.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C.水源涵养功能
D.恢复水土的功能
(3)以下对重点生态(屏障)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重点生态区要做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工作
B.长江重点生态区要做好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
C.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要做好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工作
D.三大生态功能区要重点做好本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