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初中毕业考试生物学一轮复习: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能力提高综合练习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初中毕业考试生物学一轮复习: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能力提高综合练习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7 07: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初中毕业考试生物学一轮复习: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能力提高综合练习2【含答案Word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酪(酸奶)的工艺:“以先成甜酪为酵……泻著熟乳中……”,大意是把少量先前的酸奶倒进熟乳中。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
A.高温灭菌 B.将熟乳冷却 C.恒温培养 D.加入发酵菌种
2.细菌产生的芽孢是细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芽孢的作用类似于病毒的( )
A.蛋白质外壳 B.遗传物质 C.结晶体 D.细胞结构
3.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4.北极熊嗅觉灵敏,若发现冰面下有海豹,它会在冰面上等候,一旦海豹露头,就发动突然袭击。这种行为属于(  )
A.迁徙行为 B.繁殖行为 C.取食行为 D.社会(社群)行为
5.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乳酸菌——腌制腊肉 B.大肠杆菌——生产沼气
C.酵母菌——酿造米酒 D.醋酸杆菌——制作酸奶
6.白鹭听到船声就飞走,刚飞行时两翅扇动较笨拙,达到一定商度后,飞行极为灵活。下列关于白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牙齿,利于消化食物
B.骨骼轻,可增加飞行动力
C.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
D.流线型,可减小飞行的阻力
7.在春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明回家帮助妈妈给农作物施肥,可他没有给豌豆、菜豆施氮肥,妈妈说小明施肥施漏了,可小明给妈妈解释后,妈妈不但没有责怪他,还表扬了他,你知道小明给妈妈说的是(  )
A.豆科植物不需要氮肥
B.豆科植物的根吸收氮肥的能力强
C.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换成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D.根瘤菌能吸收含氮物质转给豆科植物
8.某公园内有一只黑猩猩会洗衣服,抹肥皂、搓衣、清洗、拧衣,动作十分娴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行为与这种行为同属一类的是( )
A.失去雏鸟的亲鸟给金鱼喂食 B.细腰蜂在地下挖洞建巢
C.导盲犬给盲人引路 D.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9.下列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B.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里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0.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 )
A.体表有刺细胞 B.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辐射对称 D.身体呈两侧对称
11.下列有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B.有的节肢动物靠鳃呼吸
C.有的鱼不只靠鳃呼吸 D.有的扁形动物有外套膜
12.夏天在海边游泳的人偶尔会被水母蜇伤,导致中毒,是因为水母具有能产生毒液的结构,该结构是(  )
A.消化腔 B.内胚层 C.刺细胞 D.外骨骼
13.细菌、真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下列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B.细菌有叶绿体,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细菌有细胞核,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青霉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14.小贝在洗澡的时候看见花洒水管与某类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相似。下列动物不具有此特点的是(  )
A.蚯蚓 B.水蛭 C.蛔虫 D.沙蚕
15.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你说出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甲鱼 ⑥中华鲟 ⑦鲸 ⑧鸭嘴兽
A.②④——软体动物 B.③⑥——鱼类
C.①⑤——两栖动物 D.⑦⑧——哺乳动物
16.长时间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导致双侧肌肉力量不均衡形成高低肩,还会引起关节活动异常。下图为右肩胛提肌和肩关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右肩背书包,右侧肩胛提肌处于舒张状态
B.图2中正常肩关节的③可以减少骨与骨的摩擦,增强关节灵活性
C.经常使用右肩背书包,可能会造成高低肩
D.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及柔韧性训练,有可能改善高低肩情况
17.下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相关概念间包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下列不符合这种所属关系的是( )
A.Ⅰ病毒、Ⅱ动物病毒、Ⅲ噬菌体
B.Ⅰ内分泌腺、Ⅱ垂体、Ⅲ卵巢
C.Ⅰ种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病毒
18.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和龟有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鳞片或甲
B.“落日临池见蝌蚪,必知清夜有蛙鸣”,青蛙的抱对现象,有利于进行体内受精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的气囊可以辅助肺进行气体交换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鱿鱼、娃娃鱼等都是鱼,都是卵生
19.《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代表作之一。其勾勒的自然闲适的面卷中透露出些许忧郁和苦闷。其中有一句写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禽类的运动方式只有飞行
B.马的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和奔跑
C.上述动物的运动都依赖运动器官
D.牛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0.近年来,方便快捷的预制菜(又称料理包)在市场上越来越流行,如“红烧排骨”“糖醋鱼”都有能加热即食的料理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些预制菜的包装材料及冷链运输不过关,容易引起细菌真菌的繁殖
B.一些预制菜在制作中会加入较多的盐,盐是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长期食用不会有健康隐患
C.小明吃了红烧排骨后腹泻,可以到药店购买到“OTC”类止泻药
D.在选择每日餐饮时,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21.酸菜是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酸爽可口,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学了酸菜的制作工艺后,想尝试自己腌制酸菜,他们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
①准备:将芥菜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消毒。
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芥菜;加入食盐,食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 。
③封缸:放上一块擦拭消毒干净的石头将芥菜压住,使盐水没过芥菜,并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
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同学们担心腌制的酸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食用后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报道,图甲是某制作酸菜的食品公司在制作酸菜过程中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抽样检测结果:
(1) 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_,制作的主要原理是该菌能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_______,使酸菜风味独特。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_______等食品。
(2) 酸菜制作的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________(填写步骤序号),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___(填写步骤序号)。
(3) 如图乙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乙中 ______左右。
(4)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参照图甲,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_______天不能食用,否则会危害身体健康。
(5) 参照图甲可看出,我们平时吃酸菜时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过量的问题,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通过此节可以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工业和生活污水是近海海域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如图为某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游泥”(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絮状团块,主要是细菌)净化污水的方法。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等微生物的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从而使水得以净化。这一反应过程与“细菌造成食物和动植物遗体腐败”的原理一样,因此,从生物圈的角度来看,多数细菌作为 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污水引入曝气池后,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其作用是 。
(3)为保证活性絮状团块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曝气池还应具备 等条件。
(4)人类的生活以及工农生产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23.说到“排球”,人们会不由自主想到“中国女排”。“中国女排”是一支敢打敢拼、作风顽强的队伍,是一个广为传颂、家喻户晓的名字,是一个鼓舞人心、坚守延续的精神符号。中国女排运动员靠精湛的技术,在运动赛场上顽强拼搏和巧妙配合,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
(1)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是由肌腱和 组成。女排运动员在比赛时,骨骼肌会牵动骨绕 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当女排运动员伸出手用力扣球瞬间,此时肱二头肌 (填“舒张”或“收缩“),肱三头肌 (填“舒张”或“收缩”)。
(3)女排运动员在比赛时,各种动作的完成,除了依靠运动系统外,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
24.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种类的动物,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蝾螈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的呼吸器官是 ;该器官与蚯蚓、河蚌、人类的呼吸器官的共同特征是有 有利于气体交换。
(2)蛇属于[②] 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几维鸟属于鸟类,虽然两翼退化,但是体表覆羽,气囊辅助肺呼吸,呼吸1次,气体交换发生 次。
(4)蝙蝠有翅膀,但属于哺乳动物,其理由是蝙蝠具有 的特征。
25.2017年,长沙某地实施“水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大获成功。该种养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既提升了稻米与小龙虾的品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1)生态种养模式下水稻平均水亩产比普通种植的同种水稻高出80千克,这种产量的不同,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小龙虾的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其体表有坚韧的 ,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体温 (填“不恒定”或“恒定”)。
(3)小龙虾能以稻田的害虫和杂草为食,其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无机盐,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 。小龙虾的活动可使水中的氧气均匀分布,还通过翻动土壤,改善了土壤的供氧状况,进而促进了水稻根的 作用。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6.实验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选取三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如图1),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是建立在 因素的基础上的。
(3)该小组的同学将小白鼠A、C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图2)
根据图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 ,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选填“强化”或“弱化”)。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是 。
27.在学习了鱼鳃的作用后,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表实验:
步骤 烧杯一 烧杯二
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
2 在鱼口的前方滴两滴BTB溶液,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水中滴入等量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3 重复以上实验3次,分析得出结论
4 实验现象:烧杯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烧杯二中的水呈蓝色
(提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由蓝色变成黄色,生物学实验中常用BTB检测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使用BTB短时间内对鱼没有影响)
(1)鲫鱼在水中生活,用 呼吸,游泳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离不开身体上各种 的协调作用。
(2)烧杯二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实验前,小军同学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口的一张一合和鳃盖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 (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 。
(5)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
28.制作馒头或米酒的过程中常需要添加酵母菌。下列有关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B.有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C.它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D.可通过出芽生殖产生新个体
29.八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作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 ? ?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水和 。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
(3)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4)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 实验。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 ,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则说明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30.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蝗虫是世界性农业害虫,全世界有1万余种,我国历史上也饱受蝗灾侵袭,主要是由东亚飞蝗引起的。古书上曾有“旱极而蝗”的记载,指的是干旱的年份,干燥裸露的土壤,更加有利于东亚飞蝗产卵和卵的孵化,使蝗虫数量大增。刚孵化出的若虫无翅、不能飞。若虫经过多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成虫非常善于弹跳和飞行。大量蝗虫能集群迁飞,遮天蔽日,所经之地往往寸草不留,导致庄稼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寻找治理蝗虫的方法。化学药物治虫收效快,但是污染严重,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防治的方法。
1953年,研究人员从蝗虫体内分离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蝗虫微孢子虫。它可在蝗虫细胞中大量繁殖,导致蝗虫的食量减少、产卵量下降、寿命缩短;它还能够干扰蝗虫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抑制蝗虫的集群迁飞行为。研究发现,蝗虫微孢子虫不杀伤蝗虫天敌,对人畜无害,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性,因此被批准为商品化的生物杀虫剂。
“牧鸡治蝗”是防治草原上蝗虫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研究人员在新疆哈密市选用善于奔跑、生长发育快的麻花鸡,将其调训后集群放牧,用于防治草原蝗虫。数据统计显示,鸡群每天捕蝗 4~5次,30天后蝗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不仅如此,长大的鸡还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牧鸡治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人们已经掌握了多种治蝗方法。但由于环境条件是影响蝗灾爆发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我们树立环保理念,改善蝗虫易发地的生态环境,共建绿水青山,从根本上防治蝗灾。
(1)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影响东亚飞蝗产卵和卵孵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蝗虫微孢子虫与蝗虫之间属于__________关系。将蝗虫微孢子虫商品化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其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方面进行生态安全性论证。
(3)写出有关“牧鸡治蝗”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治蝗方法外,还可以利用________(填序号,多选)等方法达到治理蝗虫的目的。
a.开发生态安全的可以抑制蝗虫蜕皮的化学药物
b.改善易发地的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蝗虫的生存和繁殖
c.不经科学评估,直接从其他国家大量引进蝗虫的天敌
参考答案
【知识点】食品制作的探究
1.【答案】D
【分析】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④培养。
【详解】高温灭菌是将培养基原本带有的细菌真菌杀死,防止影响实验,把少量先前的酸奶倒进熟乳中不属于高温灭菌,A错误。 将熟乳冷却是防止高温将要培养的微生物杀死,把少量先前的酸奶倒进熟乳中并不是为了达到冷却的目的,B错误。 恒温培养是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题目中并未涉及恒温培养,C错误。 接种是指将所要培养的细菌真菌涂抹在培养基上,把少量先前的酸奶倒进熟乳中是为了加入发酵菌种以达到接种的目的,D正确。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和形态结构
2.【答案】C
【详解】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低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性。所以芽孢是细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的一种休眠体。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病毒处于空气和土壤中,通常会以结晶体的形式存在。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状态,肱三头肌舒张状态。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4.【答案】C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详解】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A错误。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错误。
C.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北极熊袭击海豹的目的是获取食物,属于取食行为,C正确。
D.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错误。
【知识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其他方面
5.【答案】C
【分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
【详解】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发酵糖类并主要产生乳酸的细菌。它们常用于食品发酵,如酸奶、泡菜等。但乳酸菌并不直接用于腌制腊肉,A错误。大肠杆菌是一种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常见的细菌,虽然有些菌株是益生菌,但通常它们并不用于生产沼气。沼气主要由厌氧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B错误。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它们能够分解糖类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被广泛用于酿造米酒、啤酒等酒精饮料,C正确。醋酸杆菌是一类能够氧化乙醇(酒精)为醋酸的细菌。它们主要用于食醋的生产,而不是制作酸奶,D错误。
【知识点】鸟的主要特征
6.【答案】D
【分析】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
【详解】白鹭作为鸟类,其口腔内并没有牙齿。鸟类通常通过吞食整个食物或将其撕成小块来进食,然后利用它们强大的胃和消化液来消化食物,故A错误。
B.白鹭的骨骼轻而坚固,内部充满空气,这有助于减轻体重,使飞行更为轻松。然而,骨骼的轻便性主要是为了减少飞行时的负担,而不是直接增加飞行动力。飞行动力主要来自于翅膀的扇动和肌肉的收缩,故B错误。
C.白鹭等鸟类拥有气囊,但这些气囊并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帮助鸟类在呼吸过程中进行双重呼吸,即一次呼吸可以在肺部进行两次气体交换。然而,气囊本身并不具备气体交换的能力,故C错误。
D.白鹭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型设计有助于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使飞行更为高效和灵活。流线型的身体可以减少飞行时的能耗,提高飞行速度,故D正确。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7.【答案】C
【分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据此答题。
【详解】豌豆、菜豆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可见C符合题意。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8.【答案】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2)后天性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由分析可知:失去雏鸟的亲鸟给金鱼喂食、细腰蜂在地下挖洞建巢、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导盲犬给盲人引路与题干黑猩猩的行为一样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因此ABD错误,C正确。
【知识点】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区别
9.【答案】A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两栖动物具有变态发育,幼年只能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不一定属于两栖动物,如鸭子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却属于鸟类而不是两栖类,A错误。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大鲵,B正确。有A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爬行动物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C正确。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D正确。
【知识点】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10.【答案】B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
【详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特征的是有口无肛门,因此ACD错误,B正确。
【知识点】软体动物
11.【答案】D
【分析】(1)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2)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的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身体有口无肛门
【知识点】腔肠动物
12.【答案】C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详解】消化腔是腔肠动物体内的一个空腔,用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然而,它并不产生毒液,A错误。内胚层是腔肠动物体壁的一部分,主要起保护和营养作用。它同样不产生毒液,B错误。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细胞,它分布在体表,特别是触手和口腕处。刺细胞内含有毒液,当遇到猎物或威胁时,刺细胞会释放出毒液来麻痹或杀死对方,C正确。外骨骼是节肢动物的特征,而不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体表并没有外骨骼,D错误。
【知识点】真菌的生活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菌的生活方式和营养方式
13.【答案】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真菌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好,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细胞内没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生殖方式是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故C不符合题意。
D.青霉属于真菌,产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新个体,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环节动物
14.【答案】C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有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详解】图中花洒水管可以表示环节动物的身体的结构特点,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是典型的环节动物;沙蚕、水蛭和蚯蚓一样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都属于环节动物。蛔虫是线形动物不具有体节,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知识点】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及其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鱼的种类
15.【答案】C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①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时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用肺呼吸。②鲍鱼、④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③海马、⑥中华鲟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⑤甲鱼,体表覆盖角质的甲,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⑦鲸、⑧鸭嘴兽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C错误,ABD正确。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骨的特性与成分
16.【答案】A
【分析】观图可知: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囊。
【详解】长期使用右肩背书包,右侧肩胛提肌用力,导致右侧肩胛提肌比左侧短,所以,右侧肩胛提肌会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肩部右高左低,出现双肩差,故A错误,C正确。图2中正常肩关节的③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的摩擦,增强关节灵活性,故B正确。 进行相关肌肉力量及柔韧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高低肩现象,故D正确。
【知识点】内分泌腺的种类及其功能、病毒的种类和形态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7.【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Ⅰ包含Ⅱ和Ⅲ,Ⅱ和Ⅲ为并列关系。
【详解】A.Ⅰ病毒包括Ⅱ动物病毒、植物病毒、Ⅲ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Ⅱ动物病毒和Ⅲ噬菌体是并列关系,A不符合题意。
B.Ⅰ内分泌腺包括Ⅱ垂体和Ⅲ卵巢,垂体和卵巢是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
C.Ⅰ种子植物包含Ⅱ裸子植物和Ⅲ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并列关系,C不符合题意。
D.Ⅰ原核生物包含Ⅱ细菌,Ⅲ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的主要特征、鸟的主要特征
18.【答案】A
【分析】 (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详解】龟和蛇属于爬行动物,体表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鳞片或甲,能适应较为干燥的陆地环境,A正确。
B.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抱对行为可刺激雄蛙和雌蛙分别产生精子、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B错误。
C.气囊的存在提高了鹊等鸟类的气体交换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但气囊主要是存储气体,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鲈鱼、鱿鱼都是鱼类,卵生,但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卵生,D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与能量供应、动物运动的方式及意义、运动系统的组成
19.【答案】A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
【详解】禽类的运动方式不只有飞行,还有行走、奔跑,如鸡,A错误。马的四肢发达,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和奔跑,B正确。禽类、马、人的运动都依赖运动器官,C正确。牛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D正确。
【知识点】合理膳食、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食品保存、食品安全
20.【答案】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详解】细菌真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有机物,一些预制菜的包装材料及冷链运输不过关,温度适宜,又有充足的有机物,会形成细菌、真菌滋生的温床,细菌、真菌大量繁殖,影响食品健康安全,故A正确。膳食多盐,会使人体摄入的钠盐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摄食太油腻,容易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导致肥胖,引发多种疾病,长期食用高盐预制菜存在健康隐患,故B错误。OTC为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可自行购买“OTC”类止泻药,依据药品说明书使用,故C正确。在选择每日餐饮时,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符合健康饮食原则,故D正确。
【知识点】食品制作的探究
21.【答案】
(1)乳酸菌;乳酸;酸奶;(2)①②③;③; (3) ;(5)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详解】
(1)制作酸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酸奶等食品。
(2)酸菜制作的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题中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①②③;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③,因为将缸密封可提供无氧环境。
(3)如图乙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以使该细菌较好地繁殖、起发酵作用,则应该控制温度在图乙中 左右。
(4)参照图甲,在腌制酸菜 天时,亚硝酸盐的含量超过20毫克/千克,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 天不能食用,否则会危害身体健康。
(5)我们平时吃酸菜时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过量的问题,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知识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2.【答案】
(1)呼吸;分解者;
(2)为细菌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达到净化的目的;
(3)适宜的温度;
(4)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等相关知识。
【详解】
(1)
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生物圈中,多数细菌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
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有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繁殖速度加快,有利于污水的净化,因此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其作用是为细菌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达到净化的目的。
(3)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曝气池还应具备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
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骼肌的组成及生理特性
23.【答案】(1) 肌腹 关节
(2) 收缩 收缩
(3)神经
【详解】(1)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当女排运动员伸出手用力扣球瞬间,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
(3)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知识点】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及其主要特征、爬行动物、鸟的主要特征
24.【答案】(1) 鳃 丰富的毛细血管
(2)爬行
(3)2
(4)胎生和哺乳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详解】(1)蝾螈属于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蚯蚓的呼吸器官是湿润的体壁,体壁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河蚌的呼吸器官是鳃,鳃内密布毛细血管;人类的呼吸器官是肺,肺泡内也分布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它们的呼吸器官的共同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等,有利于气体交换。
(2)蛇属于②爬行动物,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几维鸟属于鸟类,其体表覆羽,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吸气时,吸进的空气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则直接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又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不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呼吸1次,气体交换发生2次,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蝙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母兽以乳汁哺育幼兽。
【知识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生态农业、节肢动物
25.【答案】
(1)不可遗传;
(2)外骨骼;不恒定;
(3)物质循环;呼吸
【分析】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详解】
(1)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态种养模式下水稻平均亩产比普通种植的同种水稻高出80千克,这种产量的不同仅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2)小龙虾的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其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附肢分节而得名。节肢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3)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小龙虾能以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为食,其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无机盐,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小龙虾的活动可使水中的氧气均匀分布,还通过翻动土壤,改善了土壤的供氧状况,进而促进了水稻根的呼吸作用。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探究动物的行为
26.【答案】(1)学习
(2) 不同 遗传
(3) 三只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 强化
(4)实验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生物越高等,建立学习行为的时间越短。
(1)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是因为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动物学习行为的出现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3)该小组的同学将小白鼠A、C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图2所示,通过曲线可知:三只小白鼠每次走出迷宫获得食物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第三次实验比前两次实验用的时间都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实验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获得的时间越短。
【知识点】【科学方法】对照实验、鱼的主要特征
27.【答案】(1) 鳃 鳍
(2)形成对照
(3)交替
(4)增高
(5)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分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2.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1)鲫鱼属于鱼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身体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烧杯一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烧杯二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因此在实验中的烧杯二作用是起到对照。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
(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具有鲫鱼的鱼缸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没有鲫鱼的鱼缸二中的水呈蓝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由鱼的口进入,经鱼鳃、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5)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知识点】真菌的结构、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霉菌的生活环境
28.【答案】B
【分析】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具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酿酒、做馒头面包经常用到。
【详解】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由一个细胞构成,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正确。
B.酵母菌是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液泡,没有叶绿体无法合成有机物,B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它和动植物细胞都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
D.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产生新个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酵母菌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知识点】【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9.【答案】(1)有机物
(2)单一变量
(3)接种
(4)无菌落出现 对照
(5)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可用牛肉汁(提供营养物质)+琼脂(凝固剂)配制;②高温灭菌,将培养基原本带有的细菌真菌杀死,防止影响实验;③冷却接种,高温灭菌过的培养基冷却后,将所要培养的细菌真菌涂抹在培养基上,此过程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④恒温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详解】(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牛肉汁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其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有机物。
(2)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所以,A(喷洒某消毒液前)、B(喷洒某消毒液后)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所以,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接种。
(4)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实验组是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所以,理论上C组(不做处理)的实验结果是无菌落出现,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对照实验。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说明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30.【答案】(1)水分 (2)寄生 对人畜有危害(合理即可)
(3)草→蝗虫→鸡 (4)ab
【解析】(1)干燥裸露的土壤,更加有利于东亚飞蝗产卵和卵的孵化,使蝗虫数量大增。因此影响东亚飞蝗产卵和卵孵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2)蝗虫微孢子虫可在蝗虫细胞中大量繁殖,导致蝗虫的食量减少、产卵量下降、寿命缩短;它还能够干扰蝗虫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抑制蝗虫的集群迁飞行为,因此二者存在寄生关系。研究发现,蝗虫微孢子虫不杀伤蝗虫天敌,对人畜无害,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性,因此被批准为商品化的生物杀虫剂。(3)“牧鸡治蝗”的食物链为草→蝗虫→鸡。(4)开发生态安全的可以抑制蝗虫蜕皮的化学药物,a正确。改善易发地的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蝗虫的生存和繁殖,b正确。不经科学评估,直接从其他国家大量引进蝗虫的天敌,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c错误。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