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6 19: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 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素养目标 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史料实证) 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意义, 并能够认识到在毛泽东带领下开辟的 “工农 武装割据”道路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 感受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家国情怀)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
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解井冈山精神。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阅读PPT上的课前导入材料。
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召开时的57 900人锐减到1927年11月时的约1万人。
教师过渡:同学们,回溯历史,大革命的失败如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反动势力猖獗,共产党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在这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这些伟大行动宛如一颗颗明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方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探寻党在绝境中奋起的传奇。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数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二、新课讲授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
教师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
材料一:
国民革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
党员 6万多人 1万多人
工人组织成员 300万人 3万多
农民协会会员 910万人 大部分散落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学生活动: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效仿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2.南昌起义的概况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梳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事,完成下面表格。
,
《南昌起义》
学生活动: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经过 发动起义,占领南昌→撤出南昌,南下广东→途中受阻→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结果 失败
意义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括八七会议的相关史实,完成下面表格。
学生活动: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影响 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教师活动:阅读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整理秋收起义的相关信息。
材料: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1927年)
学生活动: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人 毛泽东
旗帜 “工农革命军”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绘制秋收起义进展图。
学生活动:
进攻浏阳受挫→文家市决策(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进军井冈山
3.井冈山会师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材料:
·井冈山离广东、福建不远。俗话说:“一声鸣叫传四省。”这里反动力量薄弱。
·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拥有各种植物3 800多种……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
学生活动:①敌人弱——远离城市中心。②地势险——易守难攻。③山林好——物产丰富。④历史红——群众基础好。
教师过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和下面的图文材料,井冈山会师有何历史意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井冈山精神的什么内涵?
材料:
《井冈山会师》 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 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 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 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 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2 月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学生活动:
(1)历史意义:壮大了武装力量,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精神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
教师活动:转战农村后,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做才能发展壮大呢?
学生活动:
2.古田会议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整理古田会议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1929年12月
地点 福建上杭县古田
内容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意义 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扩大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1929—1932年)》,说说与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扩大相关的内容。
学生活动: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最早,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在各革命根据地内,有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10万人。
4.建立政权
教师活动:说说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相关的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 江西瑞金
内容 ①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②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正式形成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本课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经过艰苦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1927年后的革命实践证明,俄国的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展开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中国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毛泽东如何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处境中带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历程进行讲解。通过详细讲述秋收起义的背景与过程、三湾改编的重要意义,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艰辛历程等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一重大战略转移的原因及必要性,清晰掌握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核心内涵。部分学生虽能认识到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容,如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等,但在如何将这些精神与当下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深刻感悟与思考上,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