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节 测量: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测量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_____________。
认识托盘天平:①结构;②称量和感量。
其他测量工具:电子秤、案秤、台秤等。
托盘天平
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称量前天平应放在________工作台上,游码应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上。
(2)调: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向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若在左侧,应向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对准分度盘的____________。
(3)称:称量时,________盘放物体,________盘放砝码;加减砝码时应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
水平
零刻度线
左
右
中央刻度线
左
右
(4)记: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____________与称量标尺上游码所在位置的示数之和,读取标尺上的示数时,应以游码________边所对应的示数为准。
(5)取: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中。
砝码的质量
左
1.如图,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 )
A
测量质量的工具
2.指出图中所示的托盘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游码
平衡螺母
分度盘
3.用天平测小石块质量的实验中,有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②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
③在天平的左盘放入小石块;
④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⑤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⑥正确读出砝码和游码的示数。
天平的使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③②①④⑤⑥
B
4.小常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在称量前,小常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常按如图乙所示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请你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用手拿取砝码
左码右物
(3)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52.4
5.(贵阳模拟)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右,取出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左,则可使横梁恢复水平位置平衡的规范操作是 (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B.在左盘和右盘中增减砝码
C.从其他地方找一个更小的砝码放入右盘
D.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混淆称量前和称量时对天平的调节方法
D
6.如图,欲称出约47 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的盘中添加的砝码是 ( )
A.40 g、7 g
B.20 g、20 g、7 g
C.30 g、10 g、5 g
D.20 g、20 g、5 g
D
7.(多选)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B.读游码示数时以游码左端所对的刻度为准
C.操作均正确,发现使用的砝码已磨损,会导致测量值偏大
D.称量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C
8.(2024·四川广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对水循环进行探究时,小月将冰块装入一个质量为20 g的烧杯中,利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如图所示,由此得出这块冰的质量为________g;如果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其质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2.4
不变
9.小明同学购买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盒大头针,这盒大头针的质量为________g;他想知道一盒大头针共有几枚,他先用电子天平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为________g,经过计算可知这盒大头针有________枚。
50
0.08
625
10.某同学测量书本质量时,游码没有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若使用有脏东西的砝码,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大
偏小
11.在小组合作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活动中:
(1)测量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要求:先估测物体质量,再进行实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同一物体的质量要进行三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保护砝码和游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被测物体的质量超出天平的称量
减小误差
(4)如果你和小周同学共用一套实验器材,合作完成该实验,当小周同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你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12.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调节好天平后,将物体错放在右盘中,并在左盘加52 g砝码,同时将游码移到0.4 g处,天平平衡,此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 ( )
A.52 g B.52.4 g
C.51.6 g D.51.2 g
C(共18张PPT)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量
质量
定 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属 性: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所处的空间________无关。
单 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___)。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 t=_____ kg,1 kg=_____g,1 g=________mg。
物质
状态
形状
位置
千克
kg
1 000
1 000
1 000
1.一艘“雪龙”号货船把货物从南极运到赤道,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没有损失。关于这些货物的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钢板________,质量会发生变化( )
A.被送上太空后 B.被打磨后
C.被卷起来后 D.受热膨胀时
C
质量的含义
B
3.用天平称量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用天平称量冰和杯子的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再称量水和杯子的总质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
形状
状态
4.如图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其中质量最接近10 g的是 ( )
A
质量的单位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0 kg=________g=________t。
(2)1.4 t=________kg=________g。
(3)0.075 g=________mg。
(4)1.2×103 g=________kg。
5×104
0.05
1.4×103
1.4×106
75
1.2
6.请给下列物体质量的数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根香蕉的质量约为120________。
(2)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________。
(3)一瓶饮料的质量约为1.25________。
(4)一辆载重卡车的质量约为15________。
7.一块冰的质量为900 mg,合________kg;若有一半的冰熔化成水,则冰和水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900 mg。
g
mg
kg
t
9×10-4
等于
8.如图所示是小明手拿荔枝王的情景,这颗荔枝接近于一个鸡蛋的质量。下列关于该荔枝质量的估测可能是 ( )
A.500 g B.50 g C.1 kg D.5 g
质量的估测易错
B
9.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嫦娥六号探测器总重8.2 t,其中着陆器的质量约为2.04 t。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2.04 t的是 ( )
A.一辆自行车 B.一位中学生
C.一头成年大象 D.一只成年老虎
C
10.(多选)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B.生活中说的质量好中的“质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含义不相同
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相同
D.太空中的航天员质量为零
AB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kg的铁比1 kg的棉花质量大
B.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其质量变小了
D.一块矿石从月球带回地球后,其质量变小了
B
12.关于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体重计显示的“kg”是质量单位
B.体重计显示“70 kg”的物理量与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无关
C.称量时从双脚站立变成单脚站立会看到体重计示数明显增大
D.图中的女士进入太空中的空间站后,体重仍为70 kg
C
13.某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 m×1 m×1 m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 500 kg,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该厂家只有一辆限载8 t的货车,则要运完这些水泥块,需要运输的次数为 ( )
A.31次 B.32次
C.33次 D.34次
D
14. 小明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药。小明在服药前仔细阅读了说明书,其中“用法用量”上注明“按体重一日20 mg/kg”。小明的体重是40 kg,每粒药的规格是0.2 g,则小明一日应服药________mg,合________粒。
800
4
15.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后,小明想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是否有关”。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材料,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饼状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38 38 38 38
(1)小明选用橡皮泥进行实验探究,你认为这种材料对他的实验操作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橡皮泥形状容易改变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没有变化
实验次数 1 2 3 4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饼状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38 38 38 38
(3)本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爱思考的小明想到: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寻找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认为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饼状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38 38 38 38
从不同情况中寻找普遍规律
16.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鸟类。如图所示是鸵鸟蛋与普通鸡蛋的对比照片,小明利用刻度尺与对比照片估测鸵鸟蛋的质量,请写出估测过程。
答:①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照片中鸵鸟蛋与普通鸡蛋的长度;②计算出照片中鸵鸟蛋与普通鸡蛋长度的比值n;③估测出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为m;④鸵鸟蛋的质量为n3m。(共37张PPT)
第5章 质量与密度 整合与提升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命题点 质量与密度
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有冰块的杯子放在桌子上,过一段时间后,杯子里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则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不变
变大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命题点 天平的使用
小华同学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如图所示。若此时天平指针偏左,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他下一步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
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命题点 密度知识的应用
如图所示,铜线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材料。某型号裸铜线的横截面积为4 mm2,如果一卷铜线的质量为8.9 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那么这卷铜线长________m。
250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命题点 量筒的使用
利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观察量筒壁上的刻度线,看清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倒入被测液体后,要等液面静止后再读数,如图是三位同学读数时的情况,其中________(选填“a”“b”或“c”)同学的读数方法正确,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量程
分度值
b
59
1.(2024·贵州期末改编)某学习小组在做“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ρ水已知)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中央,接下来应该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正确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3)放入小石块前后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
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右
62.4
3.12×103
【补充设问】
(4)另一实验小组在实验时先测量了小石块的体积,接着测量了它的质量,这样会导致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大
(5)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________。若小夏在图丙A中读数正确,在图丙B中读数时视线俯视,则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相平
偏小
【拓展设问】
(6)若小石块体积太大,无法放入量筒中,
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小宇用烧杯进行实验,如图丁。他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细线将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a;取出小石块,向杯中缓慢加水,用胶头滴管调节烧杯中的水量,让水面上升至标记a处,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由此可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用m1、m2、m3、ρ水表示)。
2.(2024·湖南长沙)“五月五,过端午。”劳技课上学习腌制咸鸭蛋,同学们通过测量盐水的密度来检测所配制盐水的浓度。
(1)实验操作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m1=________g;
测量液体的密度
174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60 mL;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102 g。
(2)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ρ=________g/cm3。
(3)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时,小明总结了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你认为必要的是________。
A.天平应水平放置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C.装入盐水前应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D.应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1.2
AB
1.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科普期刊从北京邮递到贵阳,质量不变
B.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
C.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
D.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
质量及其测量
A
2.小王将一个橘子和两个鸡蛋分别放在已调平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天平恰好再次平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出这个橘子的质量约为 ( )
A.50 g B.1 kg C.100 g D.50 mg
C
3.(2024·安徽)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块的质量。他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物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61
4. (贵阳模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释,铁杵在被磨砺的过程中 ( )
A.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
C.体积不变 D.形状不变
密度及其应用
A
5.甲、乙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边长分别为10 cm和5 cm,用同一台电子秤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结果如图,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为 ( )
A.1∶4 B.1∶2 C.1∶1 D.4∶1
A
6.(多选)(2024·贵州期末)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的体积为60 cm3时,液体的质量为80 g
B.由图像可知,液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C.由图像可知,液体的密度随其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此液体的密度为0.8 g/cm3
BD
7.(2024·遵义质检)甲、乙、丙三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丙的密度是________g/cm3。若分别用甲、丙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a、b两个实心物体,则a、b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8.现有a、b两个小球,分别由两种材料制成,材料
密度之比为ρa∶ρb=3∶2,两个小球质量之比为ma
∶mb=3∶4,体积之比为Va∶Vb=4∶3。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____球是空心的。
0.5
1∶4
a
9.(2024·贵阳期末)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选取了由甲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分别测量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的数据见表格。请通过描点、连线,在坐标图中画出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以及密度是甲物质3倍的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并在图中标出“甲”“乙”。
实验序号 研究对象 体积V/cm3 质量m/g
1 物体A 10 5
2 物体B 20 10
3 物体C 30 15
4 物体D 40 20
10.民谚俗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现象产生的原因。
11.(2024·遵义段考)如图是某种金属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ρ水=1.0 g/cm3)
(1)请根据图像,求出该金属的密度。
(2)用质量为86.4 g的该金属制成一个体积为45 cm3的球体,请用计算证明该球是空心的,并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3)根据(2)计算结果,若在该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
,则该金属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测量物质的密度
12.(2024·铜仁期末)暑期,小伟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他想知道所获奖牌的材质,为此,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分度盘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测量过程中,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奖牌的质量为________g。
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70.4
(3)在测量奖牌体积时,由于量筒口径较小,奖牌无法放入。经过思考,小伟采取了以下步骤测出了奖牌的密度。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系住奖牌使其浸没在水中,并在烧杯壁上水面到达的位置做出标记,如图丙所示;
②把奖牌从水中取出后,将量筒中的水(体积是40 mL)缓慢加入烧杯中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丁
所示,则奖牌的体积为_____cm3;
③算出奖牌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8
8.8×103
13.(2024·黔西南期末)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0.93 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0.95 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②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 g。
右
③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④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_g/cm3,由此,小红判断该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___(选填“合格”或
“不合格”)的。
56
0.92
合格
【补充设问】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述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
偏大
①③④②
14.近几年,贵阳市开始对老旧小区居民楼进行外墙保温隔热改造。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研究保温材料的各种性能及其应用。他们从市场上选择了三种常见的保温隔热材料进行研究,材料相关信息如表。
(1)高空坠物存在安全隐患,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缺少密度信息,于是选取了表中的一种材料进行密度测量:
①如图甲所示,将一小块这种材料放在调好的天平上,
测出它的质量为______g;
②如图乙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的体积;
③如图丙所示,用铁丝将保温材料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读出此时的体积,则该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_g/cm3,此时测得的密度会比实际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由表中信息可知,保温材料的吸水性很小,忽略材料吸水性)
0.4
0.02
偏小
(2)当保温材料的厚度一定时,为了方便比较材料的性能,在表格中的项目里引入参数“Z”,单位为kg·m-2。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Z,猜想它可能与材料密度有一定关系。
①已知保温材料厚度均为h,请推导出Z与材料密度ρ的关系:Z=________;(结果用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②三种材料厚度均为5 cm,请利用上述实验中测出的密度值,推断出选取的是________材料。
ρh
Ⅱ号
(3)请根据你家居住地的气候特点、房屋高度及表格中保温材料的相关性能,为你居住的房屋选出一种合适的保温材料,并说明选择依据。(注:热传导系数越大,保温性能越差)选择____号保温材料;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面积相同时,质量较小,而且吸水性不好,最高使用温度较高,热传导系数小,保温性能好,且隔音效果好(合理即可)(共22张PPT)
小专题五 密度的计算
1.把一块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8 g酒精,再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求:(ρ水=1.0 g/cm3)
物质的鉴别
物质 密度 (×103 kg/m3) 物质 密度
(×103 kg/m3)
酒精 0.8 铜 8.9
铅 11.3 钢、铁 7.9
(1)金属块的体积。
(2)从烧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3)若该金属块的质量为79 g,请根据密度表判定这是哪种金属。
物质 密度 (×103 kg/m3) 物质 密度
(×103 kg/m3)
酒精 0.8 铜 8.9
铅 11.3 钢、铁 7.9
密度的基本计算
【方法指导】解决此类问题的核心是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题目中密度相等、质量相等或体积相等等条件,结合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
(一)密度相等
2.(2024·遵义质检)一块碑石的体积为25 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块与该碑石材质相同的小石块作为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26 g,用量筒装入80 mL的水,然后将这块碑石样品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125 mL”刻度线处。求:
(1)这块碑石样品的体积。
(2)这块碑石的密度。
(3)这块碑石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解:(1)由题意可知,这块碑石样品的体积为V样=V2-V1=125 mL-80 mL=45 mL=45 cm3;
(二)体积相等
3.如图所示是脱蜡铸造小狗挂饰的做法:先用蜡制作挂饰的实心模型,测得蜡模的质量为3.6 g;再在蜡模上浇注耐火泥浆,待泥浆干燥后,加热使蜡熔化流出,就制成小狗形状的模穴;最后将熔成液体的金属锡倒入模穴内,待金属锡冷却凝固后取出金属成品。已知ρ锡=7.3×103 kg/m3,
ρ蜡=0.9×103 kg/m3。求:
(1)蜡模的体积是多少?
(2)小狗挂饰的质量是多少?
4.一只空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 kg,当瓶中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3 kg;把金属块放入空瓶中总质量为0.7 kg,再往瓶中装满水,此时总质量为0.8 kg。求:(ρ水=1.0 g/cm3)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块的体积。
(3)金属块的密度。
(三)质量相等
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 m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 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求:(ρ酒精=0.8×103 kg/m3,ρ水=1.0×103 kg/m3)
(1)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空心问题
【方法指导】判断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要比较题目所给的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则物体是空心的。
6. 一个铁球质量是790 g,体积是400 cm3。(ρ铁=7.9×103 kg/m3)
(1)请通过计算证明该铁球是空心的,并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2)若在铁球空心部分铸满某种金属,总质量是4.18 kg,则该金属密度是多少?
混合密度问题
【方法指导】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混合物的质量除以体积,其中混合物的质量等于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即m=m1+m2,混合物的体积等于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即V=V1+V2。
7.贵州仁怀被评为“中国四大酒都”之一。如图甲所示为新飞天贵州茅台酒,请根据图乙中的信息进行计算:(酒精度是指酒中含有酒精的体积与酒的总体积的百分比;已知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 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计算时酒的成分只考虑水和酒精,不考虑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1)一瓶这种茅台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
(2)瓶内所装茅台酒的总质量。
(3)瓶内茅台酒的密度。(共19张PPT)
第三节 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是_____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一般是________的。
密度
定 义:在物理学中,把由某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符 号:用字母________表示。
公 式:________。
一定
不同
体积
ρ
单位及其换算: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或________,这两个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g/cm3=________kg/m3。
kg/m3
g/cm3
1×103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① 10 9 10 5
② 20 18 20 10
③ 30 27 30 15
④ 40 36 40 20
(1)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已表示出一种,请将另一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在图像中表示出来。
解:如图所示: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3)实验中有两处多次测量,一处是对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另一处是选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2种不同的物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不同
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规律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滴水的密度比一桶水的密度大
B.一滴水的密度比一桶水的密度小
C.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密度相同
D.一滴水的质量比一桶水的质量小
CD
密度的理解及其简单计算
0.4×103千克每立方米
体积为1 m3的木块质量为0.4×103 kg
0.4
4.气凝胶是一种在航天领域广泛使用的新材料,如图所示是某种气凝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则其密度为________kg/m3,合________g/cm3;假设建造一座宇宙空间站需使用气凝胶400 m3,则这些气凝胶的质量是________kg。
4
4×10-3
1 600
对密度公式的理解错误
D
6.(2024·遵义质检)医院钢制氧气瓶中的氧气被病人吸了一部分后,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
A.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C
[变式题]如图是航天员在太空书写用的“太空圆珠笔”。书写过程中,该圆珠笔内氮气的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变小
7.(黔东南期末)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煤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 ( )
A.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B.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C.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D.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A
8.(多选)(2024·毕节期末)小王同学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将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两个相同容器中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液体的密度是2.5 g/cm3
B.乙液体的密度是1 g/cm3
C.若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2
D.密度为1~1.5 g/cm3之间的液体的m V图像应位于图像中的Ⅱ区域
BCD
9.一杯牛奶有250 mL,其质量为300 g,则牛奶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小李喜欢喝加糖的牛奶,加糖溶解后,牛奶的密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103
变大
10. 一巨石体积为60 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得其质量为90 g,体积为30 cm3。巨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巨石的质量为________t。
11.(遵义期末)小明把装有450 mL纯净水的容器放进冰箱,当容器里的水全部变成冰时,冰的质量是________g,此过程体积变化了______cm3。(ρ水=1×103 kg/m3,ρ冰=0.9×103 kg/m3)
3×103
180
450
50
12.一只容积为3×10-4 m3的瓶内盛有0.2 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会将一块质量为0.01 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ρ水=1.0×103 kg/m3)
(1)瓶内石子的总体积。
(2)石子的密度。
13.(2024·黔南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一个质量为20 g、容积为80 cm3的空塑料瓶。现将体积为60 mL的水缓慢全部倒入该瓶中,试在图乙中画出瓶和瓶内水的总质量m总随加入水的体积V水变化的关系图像。(ρ水=1.0×103 kg/m3)(共18张PPT)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量筒的使用方法
(1)把量筒放在________台面上。
(2)观察所用量筒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用量筒测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下凹液面的最低处或上凸液面的最高处在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
量程
分度值
同一水平线上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是先用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m,再用________测物体的体积V,然后由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天平
量筒
1.如图所示的量筒,其测量单位是______,量程是
__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__。测量液体时,
如果像如图所示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
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液体的真实体积为________mL。
mL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50
2 mL
偏小
32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 L=________cm3。
(2)70 cm3=________m3=________L。
2.5×103
7×10-5
0.07
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左
测量固体的密度
(2)正确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3)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cm3。
(4)通过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27.4
10
2.74
4.(2024·贵阳期末)在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测量液体的密度
右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__g,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33.2
0.83×10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大
测得食用油质量准确,但烧杯内壁会沾有食用油,导致测得食用油的体积偏小,由
得,测出其密度偏大
5.为了测量花生油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烧杯中的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记下花生油的体积;②将待测花生油倒入空烧杯中,测出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③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④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平;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花生油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①②③⑤
测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易错
B
6.(2024·遵义段考)小明正在练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密度,下列实验步骤,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是 ( )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②用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1;④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① D.②③④
B
7.(多选)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为200 g,接着按如图①、②、③的顺序测其体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ρ水=1 g/cm3)
( )
A.矿石的体积为80 cm3
B.小明测得矿石的密度为2.5×103 kg/m3
C.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质量为120 g
D.按图中①、②、③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会偏小
ABD
8.(2024·广东)小明摘来李子,用天平、量筒
和水测量李子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李子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李子的质量为_____g;用量筒和水测得李子的体积为40 cm3,则李子的密度为_______g/cm3。
零刻度线
44
1.1
(3)完成上述实验后,在不用量筒的情况下,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该李子测量凉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凉茶,如图2甲所示,并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M1,测得凉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0 g;
②将李子放入凉茶中,李子沉底,如图2乙所示,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M2;
③取出李子,然后向烧杯中加凉茶,使液面上升至位置______,测得此时凉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82 g。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凉茶的密度为______g/cm3。从烧杯中取出李子时会带出一些凉茶,这对凉茶密度的测量结果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2
1.05
无
取出李子后向烧杯中加凉茶使液面上升至位置M2时已经将被带走的凉茶补齐了
9. (2024·广东深圳)田田同学想要测量质量为6.9 g的筷子密度,筷子很长,因此田田将筷子分成高度一样的两部分,中间画上一条横线,把筷子一段浸入量筒中,横线在图乙与水面重合时读出体积V1,取出;然后再把筷子另一段放入水中,横线在图丙与水面重合时读出体积V2。
(1)筷子的体积是________cm3,田田同学通过计算得出密度ρ筷=________g/cm3。
(2)这样求出的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请帮助田田同学思考如何用现有装置来改进实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15
偏大
将筷子另一段放入水中之前,把量筒中的水补充到40 mL刻度处,这样测量的体积比较准确,得到的密度比较准确(共17张PPT)
第2课时 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再对比密度表进行鉴别。
估测质量:已知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体积V,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估测体积: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物质的密度ρ,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注 意:运用密度公式及其推导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单位不统一时要进行相应的换算。
m=ρV
1.(2024·六盘水期末)根据如表,小明归纳总结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1 cm3植物油的质量为0.9 kg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常见物质的密度
D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 0.9×103 植物油 0.9×103
2.“力拔山兮气盖世”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真实写照。这段历史故事已被搬上荧屏,为了让演员能够很轻松地举起大鼎,最适合用来制作剧中大鼎道具的材料是 ( )
A.石头 B.泡沫塑料
C.铜 D.棉花
B
密度知识的应用
3.两枚外形相同的实心戒指,一枚由纯金制作,另一枚由铜合金制作。为了分辨哪一枚是金戒指,下列做法最好的是( )
A.量体积进行比较 B.称质量进行比较
C.测密度进行比较 D.以上方法都可以
C
4.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如图,其航站楼混凝土结构F1层平面565 m×437 m不设缝,是世界最大的机场单块混凝土楼板。如果楼板为标准厚度10 cm,这块楼板的质量最接近于(ρ混凝土=2.2×103 kg/m3) ( )
A.6×103 t B.6×104 t
C.6×105 t D.6×107 t
B
5. (贵州)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成功载客飞行,飞机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环保理念等方面均有自主知识产权,选用先进的合金材料减小了飞机的质量,这是因为材料本身的________较小。
密度
6.小明在商店里买了一个实心小老虎摆件,如果测得它的质量是0.534 kg,体积是60 cm3,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常温常压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如表,由表可知,这一摆件是由________制成的。
8.9×103
铜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铂 21.5×103 铜 8.9×103
金 19.3×103 钢、铁 7.9×103
银 10.5×103 铝 2.7×103
7.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张质量是14.4 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 g,体积为20 cm3,则样本的密度为________g/cm3;课桌的体积为________m3。
0.72
0.02
8.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256 g、120 g,体积分别为32 cm3、24 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________是实心球,金属球的密度是________g/cm3,另一个金属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_______cm3。
空心问题
a
8
9
9.关于密度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制作彩色鸡尾酒时,利用的原理是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密度
D.气体会因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站立逃离比贴近地面爬行更好
D
10.(多选)质量、体积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铜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铜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铁球和铜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AD
11.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25 mm2,质量为89 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是____m。
12.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空心砖的规格为20 cm×10 cm×15 cm,质量为4.5 kg,若空心砖的空心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40%,则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实心砖可节省材料____kg。
400
2.5×103
3
13. (2024·毕节期末)冬天,室内开空调来取暖时,为了达到快速取暖的效果,空调出风口吹出的热气是要往下吹还是往上吹?为什么?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答:往下吹;冬天用空调制热取暖时,要使整个房间取暖效果更好,应该调节风栅使热风向下吹,因为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能使整个房间快速暖和起来。
14.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采用了合金材料,合金的主要成分为铁。若一根制作好的支架质量为15.42 kg,体积为2 000 cm3,该支架所用的铁与另一种金属的体积之比为3∶1,请通过计算判断另一种金属是表中的哪种金属。
物质 密度/(g·cm-3) 物质 密度/(g·cm-3)
铁 7.9 铅 11.3
铜 8.9 锌 7.14
15.甲物质的密度为3 g/cm3,乙物质的密度为8 g/cm3,各取一定质量的甲、乙物质混合后密度为5 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 ( )
A.16∶9 B.9∶16
C.3∶2 D.2∶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