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册历史第二单元《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准确说出春秋时期的时间范围,理解王室衰微的表现及影响,掌握春秋诸侯争霸的主要史实(如齐桓公、晋文公等称霸),清晰梳理春秋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春秋时期青铜器图片、分析史料(如《史记·周本纪》材料)、阅读地图(春秋争霸形势图),提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借助小组讨论“诸侯争霸的影响”,培养辩证思维与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春秋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重要阶段,理解政治格局变化背后的历史趋势;感受民族交融在春秋时期的发展,增强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王室衰微的表现与影响;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齐桓公、晋文公等称霸)及影响。 2.难点:辩证分析春秋时期政治格局变化(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的内在联系、诸侯争霸的双重影响)。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40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春秋时期酒器青铜牺尊图片,配合教材第一段文字。 2.提问:“从青铜牺尊牛鼻穿环,能看出当时什么技术?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还有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探究。” 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常识猜想驯牛技术,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以教材文物导入,呼应课本开篇,激发学生好奇心,快速聚焦“春秋时期的变化”主题。
讲授新课 1. 王室衰微(12分钟) 证据类型教材依据补充史料领土缩水P24地图:东周王畿仅洛邑周边《左传》:“天子一圻(千里),诸侯一同(百里)” → 王畿不足二百里财政破产P25“诸侯不再朝觐纳贡”《国语》:“(周襄王)卖周王田于虞公”权威扫地P25郑庄公“射王中肩”《史记》:“楚庄王问鼎小大轻重”
提问:根据三类证据,分析王室衰微如何瓦解分封制三大支柱? 支柱1:土地控制力 → 王畿缩水+卖田(经济基础崩塌) 支柱2:等级约束力 → 诸侯不纳贡+射王中肩(礼法秩序瓦解) 支柱3:军事威慑力 → 楚王问鼎(权力中心转移) 2. 诸侯争霸:战火中的秩序重构(15分钟) (1)展示教材P26 春秋争霸形势图,动态标注: 齐(渔盐之利)→ 晋(中原要冲)→ 楚(江汉流域) 设问:“齐桓公如何将地理优势转化为霸权?”(指向教材P26管仲改革内容) (2)“尊王攘夷”双面性: 表面:尊周王(教材P26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 实质:扩势力(教材P27“诸侯疆域扩展”) (3)辩证辩论:辩论工具表(依托教材P27-28) 负面证据进步证据战乱频发:“春秋无义战”(孟子)疆域扩展:“诸侯国数量减少”(教材P27)民生凋敝:“易子而食”民族交融:“华夏认同”(教材P28)
完成分封制崩塌分析表(小组合作): 分封制要素西周状态春秋证据崩塌表现土地王畿千里周王卖田(补充史料)丧失经济控制义务诸侯定期纳贡郑国抢麦(教材P25)义务名存实亡权威“礼乐征伐自天子”楚庄王问鼎(教材P26)诸侯公开挑战
正方(进步性):扮演齐桓公谋士,用“尊王攘夷+疆域扩展”论证 反方(破坏性):扮演周王室史官,用“礼崩乐坏+民生苦难”论证 完成教材P28“问题思考”:辨析“华夏认同”的历史意义 用教材原文+补证史料构建证据链,具象化分封制瓦解过程 分析表将抽象制度转化为可操作要素,突破教学重点 地图分析紧扣教材插图,落实时空观念 辩论工具表结构化引导,避免讨论偏离教材 角色扮演活化历史,深化家国情怀认知
(三)课堂小结:变局中的历史基因(3分钟) 1.板书构建双线: 技术线:牛耕→私田开发→诸侯富→周室衰 制度线:分封制瓦解→争霸起→疆域整合→华夏认同 师:不变的华夏基因,正是乱世中文明壮大的密码! 齐读教材P28结语:“诸侯争霸……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 用 “变与不变” 串联知识,深化对春秋政治格局的理解,渗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变革性认识。
(四)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完成教材 “材料研读”(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政由方伯 ),回答问题:“‘方伯’出现反映春秋政治怎样的变化?” 拓展作业: 从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中选一位霸主,依据教材 + 课外简短史料(如《史记 齐太公世家》片段 ),制作 “春秋霸主名片”(含称霸时间、核心策略、历史影响 )。 学生记录并完成作业
五、板书设计
一、变革之源:牛鼻环里的密码 青铜牺尊(教材P23图)→ 牛耕技术 → 私田开发 ↓ 经济实力转移:诸侯富 vs 周室贫 二、王室衰微:分封制三大支柱崩塌 ┌───────────┬────────────┬ 土地控制 诸侯义务 王权权威 ├───────────┼────────────┼ 西周:王畿千里 纳贡·随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卖田乞讨(■) 郑国抢麦(■) 楚王问鼎(■) └───────────┴────────────┴ ■ 教材实证:P24地图/P25文字/P26插图 三、诸侯争霸:乱世中的秩序重构 1. 称霸双刃剑 [灾] 战乱频发: "春秋无义战"(教材P27) [功] 疆域整合 → 华夏认同(教材P28) 2. 首霸之道: 齐桓公 = 管仲改革(经济) + 尊王攘夷(政治) ↑ 地理基因:渔盐之利(教材P26地图) 四、历史基因:变局中的不变内核 技术革新 → 制度崩溃 → 格局重组 ↓ ↑ 生产力决定 华夏文明延续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紧扣教材内容,通过“文物导入—文本研读—史料拓展—地图运用—争议辩论”,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但存在不足: 1. 对“春秋与西周政治制度对比”深度不够,可补充“诸侯设县郡”史料,强化“制度变革”理解; 2. 辩论环节部分学生依赖教材原话,未充分“历史解释”(如用“民族交融促进统一” 联系秦汉历史 )。后续需优化史料梯度,引导学生“论从史出+ 联系古今”,提升高阶思维。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