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阅读综合实践
1.通过分析本单元课文中意蕴丰富、情味悠长的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情感,创编家庭生活分享,感受亲情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温馨。(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2.把握语境,在语境中体会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深度思考学会从生活故事中挖掘情感内涵。(思维能力)
3.在朗读接力赛中,在感知文字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感情基调。把感悟语言之美与体会情感之美相联系,深刻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意蕴。(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4.借助单元中描写的家庭故事,体会亲情文化内涵,增强对家庭亲情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自信)
1.班级即将举办“家庭生活分享会”,请你向大家讲述你家庭生活中的一个温馨故事,分享亲情给你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一:家庭生活分享会
示例:我右脚受伤,爸爸背着我回家,明明托住我腿的手臂那么有力,还笑着说快背不动我。凌晨三点,我撞见妈妈在熬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她却谎称是凉茶。之后,爸爸早起熬药,妈妈细心热敷,爷爷还偷偷放蜂蜜。药香里藏着全家人的爱,让我快速痊愈,倍感温暖。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一:家庭生活分享会
2.名人是如何在故事分享中传递真情的呢?本单元的亲情故事中,有不少意蕴丰富、情味深长的细节,请同学们梳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完成表格,学习方法。
新知探究
篇目 细节描写的句子(词) 作用
《秋天的怀念》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扑”“抓”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母亲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细节中表现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
实践活动一:家庭生活分享会
篇目 细节描写的句子(词) 作用
《散步》
课文第6段写一家人出现“分歧”时,“我”的心理活动: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从小细节中抓住人性的真实,揭示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这背后的爱的内涵。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一:家庭生活分享会
新知探究
篇目 细节描写的句子(词) 作用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荷叶倾侧下来保护红莲,无畏地遮蔽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给自己鼓励。这样的描写仿佛让我看到了荷叶护莲的画面。
“寒雪”“内集”“与儿女讲论文意”“欣然”“大笑”等词语。
营造了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
实践活动一:家庭生活分享会
《荷叶·
母亲》
《咏雪》
一个个温暖的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厚重与美好。它可以是干渴时的一杯水,寒冷时的一句提醒,也可以是灰心时的一句鼓励,摔倒时的一句安慰……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一:家庭生活分享会
1.走进名人的家庭生活,选择本单元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一处细节,在班级分享,参加朗读接力赛。
提示:朗读时要在整体感知感情基调和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把握语气、语调和节奏。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小组朗读接力赛
语气,是语句中内在的思想感情在语音上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语调。语调,是说一句话时语音的高低、快慢、长短、轻重形成的配置和变化。
语音逐渐升高,上扬,叫作升调,可以用“↗”来标示;语音逐渐降低,下抑,叫作降调,用“↘”来标示。同一句话,语调的升降不同,表达的情感往往也会有所不同。节奏,是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变化,在朗读全篇时形成的回环往复的整体。节奏要与全篇的感情基调、思想主题相一致,如轻快、凝重、高亢、低沉、舒缓、急促等。
链接材料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小组朗读接力赛
预选赛
9人一大组,组内3人一小组,三人合作进行角色朗读,练习下面提供的朗读文字(母亲、“我”、旁白)。
①三人合作,确定并标示朗读语气、语调和节奏。
②依标示训练,协作磨合:小组按标注反复练习,调整配合,强化情感传递。
③组内评选,推选代表:各组展示,依标准评选,确定进入决赛的代表。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小组朗读接力赛
朗读文段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小组朗读接力赛
朗读文段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小组朗读接力赛
总决赛
每组的代表在班级展示,师生根据语气、节奏、情感等进行评选,投票选出“最佳朗读组合”。
各组进入决赛代表在全班师生面前进行展示。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小组朗读接力赛
语境在理解和鉴赏文章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多义词的确切意义,语境赋予词语的临时意义,语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意蕴,都需要结合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揣摩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体会语境对理解词语的作用。
(1)“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可恨”修饰“腿”,“我”对自己的腿感到愤怒与憎恨,这源于“我”的腿无法正常行走,限制了“我”的自由和活动能力,“可恨”不仅是“我”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不满,还揭示了“我”对生活受到限制的无奈和挫败感。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磨难之巨大,“熬过”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庆幸与欣慰。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随意”一词的本意是指“没有目的或规则”,在这里用来形容“新绿”的分布和状态,它们按照自然的方式生长和蔓延,显得不经意和自在,描绘了春天自然、不加雕饰的美,突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4)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分歧”在这里是大词小用,表层含义指的是母亲和儿子在行走路线上的不同意见,从深层含义看这个分歧不仅是对路线选择的不同意见,也象征了两代人在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1)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揣摩词语本义→体会词语语境义。
(2)分析词语的指代义:指示代词、非指示代词。
(3)把握词语的修辞义: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把握词语的感彩:判断该词的褒贬现象→挖掘作者的情感倾向。
点拨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①本义,指词语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例如“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如“黄河的水很深”。
②引申义,指词语本义演变而产生的意思。例如《红楼梦》很深,我读不懂。这里的“深”,意思是“深奥”。
概念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③比喻义,指用一个词语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从而产生出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例如“风浪”,本义是“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是“比喻艰险的遭遇”。
④象征义,指因使用了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例如天狼星,象征着“灾难”,在古代,天狼星是灾星。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班级语境品读会
在这堂课中,我们通过家庭生活分享会学会了运用细节描写传递真情,通过小组朗读接力赛把握了朗读技巧,通过班级语境品读会理解了词语的深层含义。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与生活中,继续感受亲情之美,提升语文素养。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