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0 往事依依
于漪
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快速把握文章大意。(语言运用)
3.梳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及其对作者的影响,把握文章主旨。(思维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领起句的运用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的方法,勾画关键语句。(语言运用)
4.通过品读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文化自信,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往事依依,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
情景导入
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
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
文教学规律,坚持以文育人,着力塑
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新知探究
模糊 ( ) 浩渺( ) 重读( )
绚丽 ( ) 雕镂( ) 角色( )
镌刻 ( ) 谆谆( ) 素娥( )
婵娟 ( ) 徜徉( )
眼花缭乱( ) 心旷神怡( )
chóng
miǎo
mó
xuàn
lòu
zhūn
juān
chán
cháng yáng
liáo
yí
jué
é
新知探究
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写古诗文)。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犹,还。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胜,尽;收,接收,领略。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
身历:亲身经历。
新知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往事依依》,“依依”的意思是形容留恋,不忍分离,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有“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2)文章写了哪几件让作者“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的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往事依依》,“依依”的意思是形容留恋,不忍分离,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有“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第1段:“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开篇点题)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文章写了哪几件让作者“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的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看图:山水画、《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②读诗:读石印本《千家诗》。
③听课: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课文中的这些往事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①第2段的儿时观看山水画——百看不厌,乐在其中。
②第2段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再读《水浒传》——丰富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发展了形象思维。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理清线索,概括主旨
③第4段读《千家诗》,优美的诗句如诗如画——给“我”带来生活的乐趣,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让“我”获得美的感受,激发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④听老师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理清线索,概括主旨
⑤听老师朗诵《南归》——深受感动,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⑥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终生受用不尽。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理清线索,概括主旨
2.童年生活可以写的往事很多,为什么作者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这几件往事的顺序可否调换?
点拨:回答问题前思考一下,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理清线索,概括主旨
①这几件事都与“读书”有关。作为语文教育专家,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作者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给了她广阔的天地,给予作者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才使得作者对自然、生活、家乡、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让作者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的这些往事有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②顺序不能调换。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是依照成长的顺序渐进的。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理清线索,概括主旨
3.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并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线索:往事依依。
主旨:课文通过“我”对少年时期求学生涯中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理清线索,概括主旨
在这堂课中,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初读了《往事依依》,梳理了文中难忘的往事,理清了文章线索并概括出主旨。作者对读书往事的回忆,让我们深受启发。希望大家课后能带着这些感悟,继续品味课文。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进一步领略作者文字的魅力,感受往事中的深厚情感。
课堂小结
往事依依
于漪
往事依依
看山水画
看《评注图像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课
聆听教导
多读书
读好书
做志趣高尚的人
板书设计(共12张PPT)
10 往事依依
于漪
第三单元
上一节课,我们在《往事依依》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了解了作者儿时看画、读诗、上课的经历,体会了这些事在作者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之处。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于漪的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美。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按句式回答:文章第________段中的词语或句子写得好。________(原因、作者情感、对象特点)。
点拨: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修辞手法、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第2段中的词语用得好。“凝视”与“徜徉”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画的痴迷,作者自己乐在其中,书画给“我”带来生活的乐趣;“雄伟险峻”“烟波浩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2)文章第3段中的句子写得好。“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读书带给“我”的益处;“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看不上眼”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千家诗》的魅力。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3)文章第4段中的句子写得好。引用了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诗意地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各种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内容和意境总能让人浮想联翩。
快来跟大家分享你在文中找到的好词好句吧!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结:
通过对文本的赏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于漪在《往事依依》里用词精妙,精准勾勒事物特质;修辞生动,让描述更具感染力;情感真挚,满溢对过往的眷恋;描写细腻,从景到人的刻画入微。这使文章充满魅力,传递出难忘的成长记忆与深厚情感。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有人说,在“听国文课”的往事中,作者写了两位老师的国文课,而且都是诵读诗歌,在内容上有重复之嫌,是否可以删去一个呢?
不能删。
①内容不同:两首诗,一古一今。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②讲课情状不同:一位是“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一位是“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位是情溢于胸,一位是情满双眸。
两个往事都列举出来,使得作者的回忆描写更具体,也更能说明这些事在她内心的记忆深刻,“依依”之情越突出。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2.诵读两首诗感受一下其中的情味:男生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女生诵读《南归》。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在这节课中,我们品味了《往事依依》的优美语言,从词语运用、修辞、描写等角度感受其魅力;还探讨了国文课往事的意义,分享了文学对成长的影响。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在今后的阅读中汲取更多养分,收获成长。
课堂小结
往事依依
于漪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