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提升环境话题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分析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批判性思维;
审美鉴赏:学会倾听、尊重不同观点并协作解决问题;
文化自信:体会环境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自然与家乡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有条理地表达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个人行动,并清晰传达给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身边环境问题的图片或短视频(如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植树造林等)、“环保小建议”卡片。
学生:提前观察家庭、学校或社区的环境现象,记录1-2个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播放图片:整洁的公园vs垃圾遍地的街道,清澈的河流vs漂浮杂物的水面。
提问:“看完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对破坏环境的人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明确主题:板书课题“我们与环境”,引导学生齐读,提问:“‘我们’指谁?‘环境’包括哪些事物?我们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我们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需要我们保护。)
(二)范例引路,学习表达
1.聚焦“身边现象”:
教师示范描述一个现象:“我发现学校食堂门口经常有同学乱扔牛奶盒,风一吹就飘得到处都是,既不美观,也污染了土地。”
提问:“老师的描述包含了哪些信息?”(地点:学校食堂门口;现象:乱扔牛奶盒;影响:不美观、污染土地。)
学生模仿,用3句话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环境问题,同桌互听并补充。
学习“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出示教材中的对话范例(或教师自编),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结构:
2.问题:小区里的草坪被踩出了一条小路。
原因:有些人图方便,不愿意绕路走。
建议:我建议在草坪边立一块警示牌,上面写“小草怕疼,请您绕行”,再种一些矮树丛挡住小路。
小组讨论:“这个建议好在哪里?如果是你,还会补充什么建议?”(如:安排志愿者提醒、在小路铺石板供行人通行等。)
(三)小组合作,实践交际
分组任务:4人一组,围绕“校园/社区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完成“问题卡”:
环境问题(如:垃圾桶周围散落垃圾)
可能的原因(如:垃圾桶太小、分类标识不清)
我的建议(至少2条)
交际要求:
轮流发言,每人用“我发现……我认为原因是……我建议……”的句式表达。
认真倾听,对他人的建议补充或提问(如:“如果大家不听劝怎么办?”“这个建议需要花很多钱吗?”)。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不发言或表达不清晰的学生,鼓励用具体例子说明(如:“你说‘浪费水’,能举一个你看到的例子吗?”)。
(四)展示交流,互评提升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派1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关键建议(如:“设置分类垃圾桶”“制作环保手抄报”“成立监督小组”)。
学生互评:“你觉得这个小组的建议有没有可行性?哪个建议最让你心动?”
教师总结:表扬“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强调“不说空话,只说做法”(如:不说“要爱护环境”,而说“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
(五)拓展延伸,践行行动
“环保承诺”活动:学生在便签纸上写下“我的一个环保小行动”(如:“每天自带水杯,不买瓶装水”“提醒家长买菜用布袋”),粘贴在班级“环保承诺墙”上。
布置任务:回家后和家长分享今天讨论的环境问题,尝试说服家人一起参与一项环保行动,下节课分享“家庭环保小故事”。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现象 原因 建议
乱扔垃圾 习惯不好 增设垃圾桶
浪费水电 意识不足 贴提示标语
草坪被踩 图方便 立警示牌
小行动,大改变! (贴学生“环保承诺”便签)
教学反思
需关注学生是否能结合生活实例表达,避免泛泛而谈;对于内向学生,可通过“同桌互说→小组发言→全班展示”的梯度设计,逐步建立表达自信;
课后可结合科学课“垃圾分类”、美术课“环保海报设计”进行跨学科整合,深化环保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
上
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运用:提升环境话题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2
思维能力:培养分析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批判性思维。
3
审美创造:学会倾听、尊重不同观点并协作解决问题。
4
文化自信:体会环境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自然与家乡之美。
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水污染
大气污染
乱砍滥伐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我们与环境主题交流会”,说一说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讲给同学听,比一比谁观察得仔细,思考得全面,说得清楚。
课前你们都去了哪些地方调查环境问题?发现了哪些环境问题?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前,请认真阅读“讨论要求”。
讨论要求
汇报调查到的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并以表格的形式将组内的调查结果归类汇总。
交流讨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身边的环境问题”“原因”“危害”等内容。
环境问题汇总表
归类
原因
对我们生活的危害
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围绕一些典型的事例,共同讨论怎么保护周围的环境。
交际要求:
·发言时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听别人发言时要判断其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
我们组发现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举个例子,昨天有人写作业
很着急,发现写错后就直接整页撕掉丢进了垃圾桶,这就造成了纸张
的浪费。再如,教室没人后,灯还开着;洗完手后,水龙头没关紧,一直在滴水;开车时长时间停候不熄火,消耗燃料,增加尾气排放量。
我们组发现部分小区中存在生活垃圾分类不清的问题。小区中虽然
设有分类垃圾箱,但还是有部分人嫌麻烦,各种垃圾随意扔。这和人们垃圾分类意识不足、懒惰有密切关系,也和小区环境管理不足有关。
我们组发现,无论是小饭店还是居民家中,都存在污水随意倾倒的问题。部分居民养的宠物随地大小便,影响居住环境的美观。
我们来汇总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汇总表
生活垃圾
资源浪费
其他问题
垃圾随意堆放,分类不清;生活污水随意倾倒……
纸张浪费;开“无人灯”,造成电能浪费;水龙头不关紧,造成水资源浪费;开车时,长时间停候不熄火,浪费燃料;频繁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雾霾;私家车增多,尾气排放量增加;小广告泛滥;宠物随地大小便……
一、针对“资源浪费”问题提建议
我觉得我们可以写一份关于“节约水电,珍惜资源”的倡议书,呼吁全校师生一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水、电等资源的浪费问题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也可以从家庭入手,呼吁家人一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其实,不止水、电,我们还应该节约用纸,节约煤炭、燃气等资源。
提醒爸爸妈妈及家里的亲戚朋友开车出行时,如果长时间停候,就及时熄火,减少尾气排放,节省燃料。
购物时,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多用布袋,或可以重复利用的纸袋。
外出自备水杯,不使用一次性杯子;自备筷子,或使用消过毒的筷子就餐,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
二、迁移运用,合作讨论可行性建议
接下来,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其他几
个环境问题的可行性建议。请小组长做好记录。
建议具体,有可操作性。
力所能及,切合实际,简单易行。
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去考虑。
讨论过程中剔除不合理建议。
关于“生活垃圾”类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组成“生活垃圾处理”知识宣传小分队,在周末、节假日到社区、街道宣传垃圾分类等知识,帮助小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联合街道、社区,为缺少垃圾箱等设施的地方安置垃圾箱,并组成志愿小组,提示周围居民将垃圾放到指定位置。
写一篇环保倡议书,在学校、小区的公告栏进行张贴,呼吁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以身作则,不随意扔垃圾,并劝告家人、朋友不要随意倾倒生活污水。
讨论后,选出十项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
2.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地点或容器内。
3.节约用纸,大家在用纸的时候不能浪费,没用完的纸张可以撕起来装订成草稿本,既环保又不浪费。
4.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5.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拔掉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的插头,减少资源损耗,从小事做起。
6.携带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
7.节约用水,刷牙时关闭水龙头。
8.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
9.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10.不焚烧垃圾,少燃放烟花爆竹,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再见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