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6 22: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离别之际挥毫泼墨,将不舍与牵挂融入字里行间。盛唐时期,大诗人李白与王昌龄因诗结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心中感慨万千,一首饱含关切与思念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应运而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境。
3.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探究诗歌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诗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1.听朗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杨花 落尽 子规 啼,
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我寄 愁心 与 明月,
随君 直到 夜郎 西。
闻 王昌龄 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李白
/
/
/
/
/
/
/
/
/
/
/
/
/
/
/
(tí)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
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左迁: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2.解说标题:从此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3.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伴随你一同奔赴夜郎之西。
通读全诗,从修辞或是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
任务一:鉴赏诗歌,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探究诗歌的写作方法
杨花落尽子规啼
第一句点明时令——暮春
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
给人漂泊不定之感,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
写景
所写之景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闻道龙标过五溪
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第二句直叙其事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及李白深切关怀之情
叙事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抒情
“明月”是“愁心”的载体
任务二: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杨花
子规
明月
中心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围绕哪个字展开写的,都写了哪些景?
2.“明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情感:
(1)对朋友远赴偏远之地的牵挂
(2)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3)为友人前途、命运而担忧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友人贬谪的深切同情:借 “杨花”“子规”“五溪” 等意象,暗喻友人仕途坎坷、路途艰险,流露对其境遇的忧虑。
②对真挚友情的不舍与牵挂:以 “寄愁心与明月” 的浪漫想象,传递跨越时空的思念,凸显友情的深厚与坚韧。
③对黑暗现实的含蓄愤懑:通过衰残意象暗讽世道浑浊,隐含对人才遭贬、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共情。
④浪漫主义的乐观慰藉:将明月人格化寄托情感,以超现实想象化解现实痛苦,在伤感中透露出豁达与希望。
4.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浪漫主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把月亮人格化,“愁心”追随月儿伴“君”直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本诗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2.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手法,抒发了 。
杨花落尽子规啼
融情于景
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3.《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和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真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和对老友此番跋涉的一片深情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