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课件+教案+学习单+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课件+教案+学习单+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6:41:17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时光如川浪淘沙
青史留名多俊杰。
【宋】欧阳修《浪淘沙》
王戎不取道旁李
rónɡ

武器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个最有才华、最有个性的文化人,他们常常相约在竹林里喝酒、弹琴、创作文章,王戎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任务一:
读好故事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读熟练。
三读:读美。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三读:读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任务二:
读懂故事
借助注释
图文对照
联系生活
学习提示:
自学:
借助注释、插图或者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学习单任务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互学: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前后两位同学互相交流自学成果,说一说古文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竞走
今义:田径运动项目
古义:争着跑过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守株待兔》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儿童急走追黄蝶
《宿新市徐公店》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
指李子
指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指李子
任务三:
讲好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会
(班级活动)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星级达人评价标准
能够将故事讲清楚
能够通过想象加入细节
讲故事时能够加入动作,语气能够吸引听众
任务四:
品悟形象
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戎 ,尝 游。看道边李树 ,诸儿 ,唯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而多子,此必 。” , 。
25 王戎不取旁道李
作业
1.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2.搜集历史名人小故事,为“历史人物故事会”做准备。25王 不取道旁李
任务一: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将以下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里,尝试说说古文的意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 )( )( )( )( )( )( )(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 ( )( ) ( )( )
(
讲故事妙招:
(1)把故事讲完整。
(2)通过想象,加入
细节描写
,如:
李子树的样子,
诸小儿的动作、对话,
王戎的心里在想什么、会有什么表现,
大家会怎么追问王戎等。
(3)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
)任务二:根据下列图片的提示,结合讲故事妙招,讲一讲这个故事。
(
(2)李树多子
诸儿取之
) (
(1)诸小儿游
)
(
(5)取之,信然
) (
(4)人问戎答
) (
(3)唯戎不动
)
王戎,你为什
么不摘?
树在路旁,能够保存这么多
果实,这些李子一定很苦。25.王戎不取道旁李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第八单元的导读页和目录,请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课文的题目里都有人名;课文讲的都是历史故事)
师:是的,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历史名人的故事,正如欧阳修所说——生齐读:时光入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2.在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能在历史上留下光辉名字的人都是出众的人才。这个单元我们就来读读他们的故事,讲讲这些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个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起来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故事主角就叫“王戎”。
3. “戎”是我们本节课的生字,它的象形字是这样写的,右边的戈部表示古时候打仗的武器,左下角的十字呢,原来是指士兵手持盾牌的握柄,你看,是不是很形象?士兵带着武器,拿着盾牌就意味着要去打仗了,所以戎的本意就是武器,我们来学写这个生字,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写它。
4. 横,横,竖撇,斜钩,斜撇,点,记住这个笔顺了吗?拿出我们的学习单,把“戎”字工工整整地填入到学习单中,补全题目。
5.讲题目补全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师:给大家一点小建议,在人名后停一停,会更棒。
真不错,一点就透。
6.通过课下注释,我们知道了,王戎是晋朝人,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有七个很有才的人,他们经常聚在竹林畅饮、喝酒,进行文学创作,王戎就是其中的一人,而且是最小的,并且他自幼聪慧。
6.请你结合插图,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王戎不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
7.王戎为什么不摘取路旁的李子呢?我们得去读读课文找一找答案。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要想知道讲了什么,首先我们要读好文言文。
活动一:读好故事
1.请同学们借助注音,自己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请你多读几遍。
2.谁想第一个挑战?把课文读正确?
3.读得很好,但是有几个字老师要再给同学们强调一下。
(1)首先“诸”字,翘舌音一声,一起来读一读。“诸”是的意思是“很多”,诸小儿就是——很多小孩。
(2)再来看“折”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读音,请你看看它的意思,你觉得在这里应该读什么?(zhe)
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预设:折断。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是弯曲,不能是折断呢?没错,断了树枝就会枯萎,就不能结果子了。】
多子折枝是什么意思?(李子很多压弯了树枝)
(3)还有“竞”字,它是后鼻音,这个字的写法也要注意,要和竟然的“竟”区分开,我们可以这样来记住它:立在兄之上,中间口扁扁。
4.现在字音都明确了,请你再次大声读课文,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如果你读完3遍就站起来,老规矩,时间不停,读书不止。
5.谁读的遍数最多?读给大家听。
6.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你评价一下,你觉得我们两个谁读得好?你为什么觉得我读得比较好,我和他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读得比较慢)看来啊,文言文并不是读得越快越好啊,我们在朗读时,要讲究一定的停顿,这样读出来的文言文才有韵味。借助停顿斜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然,在停顿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读的时候试着拉长停顿线前面的这个字。
7.请大家根据老师出示的停顿斜线,自己练习读一读。
8这篇古文中有长句、有短句,短句很好读,可长句子要读准读顺,非常考验大家的断句功夫。我们来看这个长句,谁来读一读?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9.长句子也能读好了,谁能读好整篇古文?谁来挑战?
真不错。声断气连,有味道。
宛如一位小古人。
10.挑战升级,古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古时候可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后人根据它的意思加上去的,你能挑战去掉标点,读出节奏吗?
一起读。
听,读着读着,文言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要是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就太好了。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活动二:读懂故事
1.先来回想一下,我们在以前学习文言文时,你积累了哪些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
(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
2.有了这些方法的帮助,相信同学们能够很快就能读懂这个故事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提示”来完成下面的学习。谁能帮大家读一读学习提示?
3.请同学们请出我们的学习单,先根据学习单中任务一的要求进行自学,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前后两人互相交流,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4.学生交流。
(真不错,你的讲解我听明白了。)
(真厉害,说出了大体的意思,谁还有补充或者订正的地方法吗?)
5.在刚才学习的时候,你能有没有发现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和我们现代的意思不一样?
6.尝,在我们现在是什么意思?(品尝、尝试)结合注释,我们知道,在这篇文言文中,“尝”的意思是“曾经”。你看,像这样的字,古代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就叫古今异义字。
7.想这样的字,文中还有,比如“竞走”,在我们现在,“竞走”是一种体育项目,但是在文言文中,“竞走”就是争着跑过去,这个词要拆开理解,“竞”字指争着,“走”则是“跑”的意思。其实,“走”在古代多数都是“跑”的意思,想一想,我们之前有没有学习过哪句话或者哪首诗中的“走”也是跑的意思?
(儿童急走追黄蝶)(兔走触死)在些句子里,都是“跑”的意思,所以,文中的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去摘李子的呢?(没错,跑过去,生怕跑慢了就抢不到)
8.我们还发现,“之”在古文中是一个高频词,会反复出现,比如在本文中,就出现了三处,可是每一处的意思一样吗?请你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像这样,一个词能够有多种解释,多种意思,这种词就叫“一词多义”。遇到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我们要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分析,确定它的意思。
活动三:讲好故事
过度:通过汇报,交流,我发现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大体也搞明白了,老师最近想在我们班级筹备一场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评选出最会讲故事的“小达人”,你觉得,像我们刚才汇报学习成果那样,说出故事的大意,能不能获得“小达人”呢?如果想要获得“小达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讲得具体呢?
1.谁能给老师出出主意?
(加入细节描写,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
【预设:太了不起了,关注人物的外语动心神,就是进行一些细节的介绍。】
2.没错,这篇课文一共才49个字,我们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得“加”细节。比如这句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我们先来慢慢地、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一起读一读。
3.说说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李子树?
(李子很多,又大又红)
4.这棵李子树是这样地吸引人的眼球,众小儿看到之后,每个人的反应都一样,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争着跑过去了)
你还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他们都在喊叫,好多李子)
可是王戎站在原地就是一动不动,他在想什么?
你还观察到他脸上有怎样的表情?
5.如果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入这些内容,故事是不是就会讲得生动一些了呀?
因此,我们在讲故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将故事讲清楚;(2)通过想象加入细节描写;(3)通过讲故事人的语气、动作吸引观众。
6.有了这些妙招,我想,你一定可以把故事讲的生动有趣,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学习单,找到任务二,看着学习单上的插图,结合旁边讲故事的妙招提醒,在小组内进行练习,看谁能成为本次讲故事的“小达人”,开始吧。
7.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请认真听,认真看,对照评价量表,评价一下他的表现。看他能得到几颗星。
恭喜你获得了一星小达人,二星小大人,三星小达人。
活动四:品悟形象
1.同学们,故事听得过瘾吗?还想讲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把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让你的同桌给你点评点评。
2.同学们,通过我们读故事、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在面对“多子折枝”这件事中,王戎和其他孩子的表现一样吗?
诸儿的表现是竞走取之,而王戎则是唯戎不动。
通过这样的对比,结合故事的结局,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善于观察、仔细思考)
2.是的,王戎仅凭“多子折枝”这一现象,就推断出“此必苦李”的结果,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孩子。所以,今后在我们遇到某件事情时,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要像王戎一样冷静观察,多动脑思考。
3.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夸夸这个年仅7岁的孩子。
4.在古代,读书是一种特别的仪式,摇头晃脑表达着对书的尊敬和敬畏。让我们也学着老祖宗的模样,闭目背诵吧。
5.同学们,小时候如此聪慧的王戎,他在成长过程中,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可以去《世说新语》这本书中寻找答案。这本书中,除了王戎之外,还记录了许多名人士族的有趣故事,同学们可以在课下读一读,搜集更多历史名人的小故事,为我们的“历史人物故事会”做准备。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星级达人
) (
一星级达人
)
M
证书
C60
李梓萌
途途朗读
特发此奖,以资鼓励
2024-12-14
MMMMMMMMM
卡中标卡卡你卡卡带中卡中他卡卡带参卡带物卡中物
证书
C0⑤D
李梓萌
途途朗读
特发此奖,以资鼓励
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