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阅读综合实践
1.梳理课内成语并正确使用,积累课外成语并了解其来源。(语言运用)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学习之道,感悟有关学习生活的启发;对比归纳朗读和默读的区别。(思维能力)
3.学习《论语》等经典中的智慧,了解成语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素养目标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都在努力寻找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之旅。在这堂课中,我们会像学习达人一样,从课文里挖掘学习的秘籍;化身为成语大王,探索成语背后的奇妙世界;还会成为朗读专家,感受朗读和默读的独特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阅读综合实践课吧!
情境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在学习之道上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
梳理文中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与同学分享交流。
篇目 学习之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往事依依》
《再塑生命的人》
《〈论语〉十二章》
实践活动一:我是学习达人
新知探究
篇目 学习之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往事依依》
①亲近自然,向自然学习;②向劳动人民学习;③尊敬老师;④尊重天性;⑤质疑、好奇,不懂就问。
①欣赏作品要集中精神,全情投入;②要借助形象思维,理由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③读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要大声朗读,灌注情感;④书本学习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⑤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增添智慧;⑥读书图文结合,联想想象,“犹如身历其境”。
实践活动一:我是学习达人
新知探究
《再塑生命的人》
《〈论语〉 十二章》
①学习要从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循序渐进;②遇到困难不要急躁,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冷静下来再想办法克服。
①学过的东西要按时温习,多与朋友交流学习经验、心得;②学习是为了自身修养而非向人显摆;③要时常自我反思;④要对旧有知识加以思考从而获取新知;⑤读书与思考要有机结合;⑥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最好能够乐在其中;⑦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对他人的缺点引以为戒;⑧要珍惜时间;⑨要志向坚定;⑩要广泛地学习; 要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实践活动一:我是学习达人
新知探究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请分类梳理并摘抄积累。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人迹罕至:课文中形容百草园后面的那片荒园少有人来,突出其荒凉、偏僻。
②人声鼎沸:描绘三味书屋中众人读书时喧闹的场景。
……
实践活动二:我是成语大王
《往事依依》
①历历在目:指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文中体现作者对往昔的深刻记忆。
②津津有味:形容作者读书读得很有滋味。
③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④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局势或世事变化迅速,复杂多变。文中用到的是字面上的意义,风和云这两种 自然现象,它们形态多样且变化无常。
……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我是成语大王
《再塑生命的人》
①茫然无措:形容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处于一种迷茫、慌乱的状态。
②无休无止:不罢休,不停止,没完没了。
……
《〈论语〉十二章》
①不亦乐乎:表示非常快乐,出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②温故知新:强调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收获,源自“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二:我是成语大王
朗读和默读都是重要的阅读方式。试结合你的阅读经历和学习体会,从特点、作用、适用场合、注意事项等角度归纳朗读和默读的区别 ,完成表格 。
点拨:朗读和默读并不是互相冲突的,而应该是互相补充的。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角度 朗读 默读
特点
作用
适用场合
注意事项
角度 朗读
特点
朗读,是通过有声语言,理解和传达书面语言重要信息或思想感情的阅读方式或艺术创造。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更高的要求是有感情。
朗读技能分为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默读
默读是指不出声地阅读文字,只用眼睛和大脑对文本进行理解。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
①懂:要理解文章,能借助注释等,看懂一篇文章的大意,理出脉络。
②快:指的是速度快,按一定的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字,力求有较快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③化:就是运用。通过默读,悉心领会,把知识化为己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作用
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对语音、语调的感知力,对于学习外语或提高口语水平尤其有帮助。朗读还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
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适合快速获取信息。默读时,因为不用在意朗读的音准、停顿、情感,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在文本内容上,默读还可以在不理解的地方停留、圈画、批注,促进孩子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有助于深入思考和分析文本内容。而且,学会默读能有效促进孩子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转化。
角度 朗读 默读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角度 朗读 默读
适用场合
低年级多用朗读;短文一般宜多用朗读;诗歌、韵文、抒情散文、剧本等多用朗读。
高年级宜多用默读;长文多用默读,或把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或全文默读,局部、片段朗读;就文体而言,文字艰深的论文、杂文多用默读。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角度 朗读 默读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朗读,以免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在公共场合或安静的环境中,应避免大声朗读打扰他人。
需要注意保持专注,避免因为速度过快而忽略了重要信息。在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场合,应适当减慢速度,确保理解和吸收。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这里提供一篇写学习生活的文章供参考,先运用默读把握大意,理解内容,然后带着对作品的理解朗读作品,本文1600字左右,计时阅读,自主检测能否在5分钟内读完。
①默读五分钟,把握大意,理解内容。
②然后朗读你最喜欢的部分,加深对两种阅读方法的认识。
提示: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
乐书 宗璞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就是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颇引关注。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眼皮子底下少了这一箱那一柜或索性乱堆着的书,确实失去了很多。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一部《东坡乐府》,一部《李义山诗集》,一部《世说新语》,还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随手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朋友们称赞他的声音厚实有力,我通过这声音得到书的内容,更觉得丰富。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三:我是朗读专家
在这堂课中,我们围绕学习生活开展了多项实践活动。通过“我是学习达人”,梳理了课文里的学习之道;通过“我是成语大王”,对成语进行了积累与运用;通过“我是朗读专家”,区分了朗读和默读。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收获更多知识!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