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08: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1.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掌握开门见山、篇末点题等写作技巧,能清晰表达文章中心。(语言运用)
2.通过剖析课文、选材构思等活动,培养分析、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围绕中心思考、组织写作内容的逻辑思维,并帮助学生认识立意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性。(思维能力)
3.体会优秀文章围绕中心展现的结构美、意境美。(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在热闹的运动会上, 摄影师扛着摄像机想要记录精彩瞬间。他会把镜头聚焦在奋力 冲刺的运动员、为班级呐喊助威的同学,还是默默为比赛做准备的工作人员身上呢
情境导入
既然是运动会,运动员肯定是主角。
聚焦呐喊的同学,他们更能体现现场氛围。
聚焦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运动会就无法顺利举办。
其实,这就和写作类似,摄影师选择聚焦的对象就是他想要突出展现的“ 中心”,而写作时我们也得确定一个核心,把笔墨围绕它展开。比如写校园运动会,若中心是展现拼搏精神,那运动员的冲刺瞬间就是重点;要是想体现团结,同学们加油助威的场景就更值得描绘;若要写幕后工作者的奉献,那就需要聚焦工作人员努力的身影。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学习写作中突出中心的方法与技巧。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剖析课文 , 明确中心概念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令人不知所云。
新知探究
让我们从课文入手,更好地理解作者要传达出的中 心。回顾一下,下面几篇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篇目 中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往事依依》
《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任务一:剖析课文 , 明确中心概念
新知探究
篇目 中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往事依依》
通过百草园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追忆,既表现了美好的童真童趣,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也隐含着对已逝的快乐童年的惆怅。
以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纽带,依次写了观山水画、读《水浒》、诵《千家诗》、听国文课等往事,表达了对读书的挚爱、对老师的感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也暗含对年轻一代的劝勉之意。
学习任务一:剖析课文 , 明确中心概念
篇目 中心
《再塑生命的人》
通过描绘作者与莎莉文老师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出了作者自己生活和心理的巨大变化,突出莎莉文老师的关爱和教导对作者无异于是赋予新生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剖析课文 , 明确中心概念
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写作时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裁剪和加工 ,安排好先后次序。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
【示例】《济南的冬天》围绕济南冬天“ 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到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学习选材技巧 , 围绕中心选材
现在,请同学们围绕学校生活“ 温暖”的特点,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两到三个合适的材料,简单写下来 。
示例:
①校运会接力赛交接棒失误落后,全班呐喊鼓劲,队员咬牙反超夺冠。
②我被一道压轴难题困住 ,于是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成功破解。
③下雨天忘带伞和同桌共撑一把伞。
……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学习选材技巧 , 围绕中心选材
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重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入学时向先生发问的事写得详,至于“我”读书、对课的情况则写得略。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来。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把握详略安排 , 突出文章中心
根据自己确定的中心,为学习任务二中选择的素材(校运会、共享雨伞)安排好详略和主次 。
(1)详略关系:
①校运会的素材:
详写:班级接力赛因失误而落后的具体情形,全班同学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努力呐喊鼓劲的场面,以及被同学们的加油声激励到的参赛选手们努力奔跑,最终逆袭夺冠的结果。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把握详略安排 , 突出文章中心
略写:校运会举办的流程和其他项目比赛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②共享雨伞的素材:
详写:细致刻画忘带伞时的窘迫 ,同桌主动递伞时的语言、动作等,聚焦雨中相处的细节,如两人为避免淋湿互相迁就伞的角度,从发愁到放松的情绪转变等。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把握详略安排 , 突出文章中心
略写:当天发生的其他事情,没有带伞的原因 ,我和同桌在路上的闲谈和路上的风景等可略写或不写 。
(2)主次关系 :
选取体现班级团结的“ 校运会”和体现同学之间关心情谊的“ 共享雨伞 ”两个素材进行写作。“校运会”为主,“共享雨伞”为辅。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把握详略安排 , 突出文章中心
突出中心 , 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
【示例】可以开门见山,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即说 “ 我喜欢雨 ,无论什么季节的雨 , 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雨在四季中不同的形态和“性格”。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四:运用写作技巧 , 凸显文章中心
也可以在篇末点明题旨,如《荷叶 母亲》篇末写道:“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还可以采用铺垫、呼应 、对比等技巧,突出中心, 如《再塑生命的人》,作者多处运用铺垫、呼应等手法,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对自己人生的重大意义,从而凸显了主题。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四:运用写作技巧 , 凸显文章中心
最后采用学习到的具体的方法、技巧对之前任务中围绕“ 校园生活”话题的小作文进行润色,并对自己所用到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 。
校园生活的温暖
校园的风拂过青春的角落 ,总带着融融暖意。接力赛失误后震天的呐喊,是团结凝聚的炽热;雨天里那把倾斜的雨伞,藏着无声的关怀。这些细碎日常,让校园生活满溢温暖。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四:运用写作技巧 , 凸显文章中心
那场令我记忆深刻的运动会,发令枪的余响还在操场回荡 , 接力赛第三棒交接时,接力棒像个调皮的孩子,从班上参赛选手颤抖的指间滑落。原本沸腾的看台瞬间哑然 ,只有炽热的阳光灼烧着跑道。“别慌!追上去!”班长的吼声撕破寂静,加油声如潮水般涌来。腼腆的女生涨红着脸挥动班旗,男生跺脚助威,班主任喊哑了喉咙。最后一棒的小林如火箭般冲刺,加油声化作翅膀,带着他逆袭夺冠。当欢呼声炸开,我才懂得,团结的力量能点燃整个赛场。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四:运用写作技巧 , 凸显文章中心
雨幕骤然落下,我攥着书包待在檐下跺脚,裤脚已被溅湿。“一起走吧!”同桌的伞柄轻撞我手背。伞面歪斜罩住两人 ,她左肩很快洇出水痕。我伸手推伞,她却笑着躲开:“再挪都变落汤鸡啦!”踩着水花前行,笑声与雨声交织 ,晕染出友爱的温度。
正是这些温暖瞬间,让我的校园生活熠熠生辉。原来,无论风雨还是挑战,总有伙伴与我并肩同行,用团结和友爱,书写青春最动人的篇章 。
【方法总结】开门见山、篇末点明题旨 、铺垫 、呼应 、对比、细腻的描写手法等。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四:运用写作技巧 , 凸显文章中心
1.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 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 试将你想到的填写在下图中。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点拨】
(1)可以谈到书包和自己之间的联系,比如我的书包、我和书包、我是书包等。
(2)从时间出发,谈谈从过去的书包到现在的书包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可以对未来的书包进行合理而有趣味的畅想。
(3)从书包本身出发,把书包当作一个微型世界,书包里的每一样物品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以此为中心展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示例: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2.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或参观 , 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 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点拨】(1)选材:选择走出校园后的亲身经历,如参观博物馆时被某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震撼、旅游途中看到的独特人文景观、做志愿者时与服务对象的暖心互动等。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2)详略布局:采用以小见大或多事组合的方式。若写一件事,要围绕最触动内心的场景、细节等展开详细描写,其他无关或次要内容简略提及;若组合多件事,每件事都要围绕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详写能突出主题的关键部分 , 略写过渡性、辅助性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方法技巧:结合细节描写、铺垫、呼应、对比等多种方法技巧进行写作。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青铜器上的春秋
博物馆的玻璃展柜泛着冷光,我踮脚望向那件嵌着绿锈的青铜器。上周历史课刚讲过春秋争霸,此刻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我终于看清了课本上那幅线描图的真身——蟠虺纹铜鼎腹部的纹路,像无数条小蛇在光影里游动。
“这鼎是村民挖菜窖时发现的。”讲解员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我转头看见她手里的激光笔正点在鼎耳内侧,“你们看这行铭文,‘子子孙孙永宝用’,古人总想着把念想传下去。”玻璃映出我惊讶的脸,课本上冰冷的 “铭文” 二字,原来藏着这么深的牵挂。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三楼的书画展正在换展,几位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残破的古画。泛黄的绢帛上,渡江的船队只剩模糊的轮廓,却能看出桅杆上飘扬的旌旗。“这是明代抗倭图卷的残本。” 戴白手套的老爷爷轻轻拂去角落的灰尘,“当时的画师跟着军队跑了三个月,才画出战船迎浪的弧度。”
离馆时夕阳正斜,我摸了摸书包里的历史课本。那些曾经需要死记硬背的年代、事件,此刻都有了温度。青铜器的绿锈是时光的结痂,古画的裂隙里藏着风雨声,而我走出校园的这一天,终于读懂了文字背后,那些沉甸甸的生命与光阴。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3.回想一下,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大家在餐桌前都会谈论些什么 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 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字。
【点拨】(1)立意:文章立意要从餐桌前的谈话内容出发, 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可以是从家人的对话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也可以展现家庭的温暖氛围 , 体现亲情的珍贵;还能通过谈论社会现象、热点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总之,立意需明确且有意义,让文章有深度和内涵 。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2)选材:围绕餐桌前的谈话场景,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素材。可以是日常家庭琐事;或是对当下热门话题、电视节目的讨论等。选材要真实具体,通 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谈话场景跃然纸上,为立意服务 。
餐桌前的谈话
周末的阳光斜斜照进厨房,蒸腾的热气里飘着红烧肉的甜香。奶奶系着那方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颤巍巍地端出最后一道菜:“快趁热吃。”
我咬下一口酥脆的藕夹,目光落在奶奶围裙上歪歪扭扭的补丁。“奶奶,现在超市里好看的围裙可多了,您怎么还留着这块旧布?”我随口问道。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筷子碰撞瓷碗的清脆声里,爸爸忽然放下汤勺:“这围裙可有故事呢。”他指着边角处褪色的绣花,“你奶奶年轻时是纺织厂女工,这块布是她用三个月布票换来的。当时家里穷,你太奶奶生病要用钱,你奶奶愣是用这块布裁了围裙、做了枕套,还缝了双小鞋给我。”
奶奶的脸泛起红晕,布满皱纹的手摩挲着围裙:“那会儿哪像现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她突然转身从抽屉里翻出个铁皮盒,泛黄的信纸上字迹娟秀:“纺织厂先进工作者——李秀兰”。我这才知道,奶奶曾是厂里技术最精湛的女工。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现在日子好了,年轻人都爱买现成的。”妈妈夹了块肉放进奶奶碗里,“但老一辈勤俭持家的劲儿,永远不过时。” 她转头看向我,“你总嚷嚷要换新款球鞋,看看奶奶的围裙,是不是该学会珍惜?”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阳光在围裙的补丁上跳跃。我忽然懂得,这块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蓝布,不仅是艰苦岁月的见证,更是老一辈精神的传承。餐桌上的这席话,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悄悄生根发芽——原来最好的家风,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与对话里,无声却有力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 , 精固知识体系
在这堂课上,我们先通过情境导入理解写作中心的重要性, 又从剖析课文、选材、详略安排、写作技巧等方面学习突出中心的方法。经过实战演练,大家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所学,写出中心突出、内容精彩的文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