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考点综述】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时期 儒学 道教 佛教
魏晋 南北朝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东汉末兴起,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两汉之际传入,逐渐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 ;南朝范缜反佛
隋朝 “ ”,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 提出复兴儒学 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禅宗形成
二、文学艺术
文学 (1)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 等 (2)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李白和“诗圣”
书法 (1)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隶书、 、行书和楷书等。东晋 被称为“书圣” (3)唐朝:颜真卿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
绘画 (1)东晋:顾恺之提出“ ”,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隋唐:宗教画、人物画等, 被尊为“画圣”
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 等
乐舞 胡旋舞等
三、科技
类别 成就
建筑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 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 长度
医学 唐高宗时编修的《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佛 教 内输 (1)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2)西行取经:东晋 ;唐朝玄奘 外传 (1)日本、新罗等国的学问僧(空海)来长安求法 (2) 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其 他 (1)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1.(2025·江苏合格考)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此后各类创作风格的书法家不断涌现。其中,生活在东晋时期,世称“书圣”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2.(2025·江苏合格考)南北朝时期,有一本详细记载北方农业精耕细作的农书,记录了80多种谷物,还记载了腌菜、烹饪等日常饮食方法。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千金方》
3.(2023·江苏合格考)唐朝的文艺作品洋溢着大唐之美。如《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知,“大唐之美”在于( )
A.婉约细腻,吏治清明
B.思想活跃,三教并行
C.气象宏大,兼收并蓄
D.市井气息,西学东渐
4.(2024·江苏合格考)唐朝时期,新罗人崔致远十二岁时留学中国,十八岁时进士及第。他居唐十六年后回国,被誉为“汉诗学宗师”,其汉文著作《桂苑笔耕集》流传至今。崔致远的经历反映出当时( )
A.中国文化影响巨大 B.政治风气相当宽松
C.门第观念较为淡化 D.行政体系日臻完善第6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知识梳理]
一、本土化 三教合归儒 三教并行 韩愈
二、民歌 杜甫 草书 王羲之 以形写神 吴道子 莫高窟
三、赵州桥 雕版印刷 地球子午线 唐本草
四、法显 鉴真
[真题演练]
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故选A项;顾恺之是画家,排除B项;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朝书法家,排除C、D两项。
2.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记录了当时农业方面的成果,故选A项;《农政全书》为明朝徐光启所著,排除B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科技著作,排除C项;《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的医学著作,排除D项。
3.C 材料中“大唐之美”“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都体现了唐王朝的气势恢宏,兼收并蓄,文化自信,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吏治清明、三教并行、西学东渐,排除A、B、D三项。
4.A 据材料可知,新罗人崔致远留学中国,进士及第,回国后被誉为“汉诗学宗师”,汉文著作流传至今,其经历反映出当时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对周边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故选A项;其经历与政治风气和门第观念无关,也未反映行政体系完善,排除B、C、D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