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13课辛亥革命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13课辛亥革命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19:40

文档简介

第13课 辛亥革命
【考点综述】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末“新政” 1901年初,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自救,由于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兴起 组织基础 (1)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创建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     :民族、民权、民生
军事活动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预备立宪 (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2)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3)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 导火线 四川保路运动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结果 成立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的建立 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    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成果旁落 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颁布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1)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根本目的);         (直接目的)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3)意义:实际上确立了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地位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        的序幕
历史 功绩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制度,建立     (2)传播了    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为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    ,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1.(2024·江苏合格考)据新闻传播史记载,当年的《申报》在10月13日刊登了《武昌革命》等4篇报道,编辑意识到武昌一举已是非同寻常并将持续发酵的革命风暴。“当年”是农历(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2.(2025·广东合格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鉴于欧美社会贫富悬殊的教训,孙中山主张实行(  )
A.民生主义 B.资本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
3.(2023·甘肃合格考)胡适曾说,辛亥之后,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批判的。三皇五帝、儒教、佛教、家庭、婚姻,没有一样能逃过刨根问底式的批判与质疑。其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推动了思想解放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推翻了清朝统治
4.(2022·陕西合格考)20世纪以来,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他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向西方寻求真理,并力图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华文明的蜕变、改造提出纲领性设想,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突破学习西方仅仅局限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的框框,毅然转向更为生机蓬勃的苏俄文化,“以俄为师”,以期为中华民族创造出更高远的理想。
——摘编自冯天瑜、周积明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谁要是敢于违反这个方向,他就一定达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头的。这就是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应该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内部经济关系。这样的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三 某同学在学习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时做了如下摘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什么。这一“文化财富”形成过程有什么重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所说的“内部经济关系”指什么。这一经济关系和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之间有什么联系
(3)依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提倡发扬辛亥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的主要目的。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
民国的建立
第13课 辛亥革命
[知识梳理]
一、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二、南京 防止袁世凯专权 国务员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三、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君主专制 共和政体 民主共和
民族资本主义 广大民众 
[真题演练]
1.D 据材料“武昌革命”可知材料事件说的是辛亥革命,“当年”是农历辛亥年,故选D项。其他选项均可排除。
2.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于欧美社会贫富悬殊的教训,孙中山主张实行民生主义。民生主义以改善人民物质生活,解决人民衣、食、住、行问题,防止出现贫富严重对立为目标,故选A项。其他三项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B 据材料可知,胡适认为辛亥之后,人们可以质疑和批判儒教、佛教等,没有什么神圣可言,其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故选B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而非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辛亥革命对清朝统治的影响,排除D项。
4.(1)财富:民主革命纲领(或提出三民主义,后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特点:中西文化结合;与中国实际结合;以俄为师;与时俱进。(任答一点即可)
(2)“内部经济关系”:新民主主义经济。
联系:批判继承。(言之有理即可)
(3)弘扬爱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