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考点综述】
课程标准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领域 概况
政治 1927年秋,“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军事 (1)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2)1928年,张学良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经济 (1)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一些新兴部门获得发展 (3)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进程 概况
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
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2)内容: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 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 ”重要思想
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结果:进攻长沙受挫后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1)创建: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师:1928年, 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影响: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的道路
古田会议 (1)时间、地点:1929年12月,福建上杭古田村 (2)主要内容: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 的建党建军原则
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 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土地革命 “ ”,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三、红军长征(1934—1936年)
原因 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转折 (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召开 (2)内容: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开始确立以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胜利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 (3)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2024·江苏合格考)在苏区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贫苦农民普遍分得土地、房屋和农具,修复堤坝,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反映苏区开展了( )
A.工业化运动 B.土地革命
C.减租减息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2.(2023·江苏合格考)下图是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颁发给农民的《土地分配证》。这一土地契证能够见证的是( )
A.废除井田 B.平均地权
C.土地革命 D.减租减息
3.(2025·广东合格考)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其全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
B.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C.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D.确立土地革命的方针
4.(2022·福建合格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达、陈望道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
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第16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知识梳理]
一、宁汉合流 改旗易帜
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朱德、陈毅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打土豪,分田地
三、毛泽东 长征精神
[真题演练]
1.B 据材料“苏维埃政府领导”“分得土地”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工业化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于新中国成立后,减租减息运动开展于抗日战争时期,A、C、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2.C 据材料“1931年……边区革命委员会”“农民的《土地分配证》”可知,这体现的是边区革命委员会在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给农民分配土地的情况,故选C项。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均可排除。
3.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故选B项;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均可排除。
4.(1)马克思主义者发表文章,组织研究会,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