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十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
产生与发展
第23课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梳理]
一、1.采集和渔猎 2.农业和畜牧业 (2)④早期城市
3.剩余产品 私有制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 记事和管理
二、2.(2)多元 3.苏美尔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60 法老 象形文字 太阳历 莎草纸 种姓制度 佛教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多山少平原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 成年男性公民 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 苏格拉底
三、1.(1)①社会分工 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 2.(1)亚非欧 君主专制制度 行省制 (2)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欧亚非 君权神授 行省制 希腊文化 (3)地中海 3.(2)①人像 腓尼基 ②汉朝 间接 甘英 罗马
[真题演练]
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排除A项;《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史诗,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典,排除D项。
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故选B项;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起源,但不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文字,排除A项;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排除C项;拉丁字母由希腊字母演化而来,排除D项。
3.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故选A项;《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史诗,排除B、C两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排除D项。
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希罗多德被认为是“史学之父”,故选C项;苏格拉底的贡献在哲学方面,排除A项;修昔底德没有“史学之父”的称号,排除B项;柏拉图不是西方的“史学之父”,排除D项。第23课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综述】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背景: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 为生。
2.前提: 的产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1)表现
地区 农作物 驯养动物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2)影响
①社会分工:一些人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②贸易交换: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③文化创造: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早期城市: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居住点逐渐发展为 。
3.表现
私有制 社会分工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人类有了 ,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逐渐产生
阶级 社会分化为 两大阶级,贫富分化
国家 在 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文字 出于 的需要,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最初文明出现地: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特征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
特征。
3.表现
文明 地理 概况 成就
古代西亚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水源 (1)文明产生:公元前3500年左右 (2)城市国家:约公元前2900年, 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3)统一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 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1)法律:《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2)文化: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 进制
古代埃及 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1)文明兴起:公元前3500年左右 (2)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1)文学:神话和文学故事 (2)文字: (3)历法: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 (4)建筑: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证明埃及人建筑和数学水平较高 (5)其他: 是其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大平原,铁器时代恒河流域得到开发 (1)文明产生:公元前3千纪 (2)形成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形成一系列国家,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 (1)宗教: 冲击种姓制度 (2)文学:《 》和《 》是世界著名史诗 (3)数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古代希腊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 ,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兴起 (1)文明诞生: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城邦发展:公元前8—前6世纪,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 ,著名城邦为少数人掌握政权的 的代表斯巴达和多数公民掌权的 的代表雅典 (1)雅典民主政治:公民都有出席 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大政方针,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 ,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2)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等 (3)史学: 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4)哲学: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的基础
三、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古代文明的扩展
(1)表现
①农耕文明的扩展
条件 比较发达的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重要方式 武力扩张
概况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西亚文明: 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②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文明)
条件 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重要 方式 移民
概况 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2)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大帝国兴起。
2.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兴起 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地跨 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 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 ,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地方实行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衰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
(2)亚历山大帝国
兴起 公元前4世纪晚期; 远征;地跨 三大洲
统治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 ,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
(3)罗马帝国
兴起 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 变成罗马的内海,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统治 奴隶制发展;不同地区经济联系加强,贸易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衰落 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3.文明的交流
(1)特征: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概况
①区域内文明交流
技术 传播 农耕技术:西亚→中亚、欧洲、北非 冶铁技术:西亚→埃及、希腊等地
文化 传播 神话故事:西亚→希腊 雕塑艺术:埃及→希腊( 雕塑) 字母:东方(阿拉马字母→古代西亚、埃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西方(希腊字母→拉丁字母)
②跨区域文明交流:公元前后, 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 的经贸与文化交流;东汉班超派 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2世纪,已经有来自 的商人到达洛阳。
1.(2022·江苏合格考)为了消除潜在的冲突,古巴比伦人编制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
A.《吉尔伽美什》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摩衍那》
D.《查士丁尼法典》
2.(2024·江苏合格考)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两河流域最初的文明。他们发明的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文字是( )
A.腓尼基字母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拉丁字母
3.(2023·江苏合格考)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可在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中查阅。该史诗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天方夜谭》
4.(2022·江苏合格考)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他”是( )
A.苏格拉底 B.修昔底德
C.希罗多德 D.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