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35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35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33:23

文档简介

第35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考点综述】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 含义 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        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原因 制度差异 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
同盟破裂 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国家战略 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与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相冲突
根本原因 美国和苏联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表现 政治 1947年3月,“    ”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同年9月,苏联、波兰等成立        ,应对美国挑战
经济 ①美国实施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        ,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军事 ①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        ,简称“北约” ②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      ,简称“华约”
地缘 政治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两极格局 背景 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
形成 到        ,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特点 不对称性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不完全性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第二次柏林危机和      。
(3)影响: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的成立和发展;    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国家反对苏联控制;中苏关系破裂
中国崛起 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三世界兴起 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是    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作用:冲击      。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的竞争与缓和
时期 特征 苏联 美国
20世纪70年代 日趋紧张 1979年,入侵    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1985年 以后 走向 缓和 (1)交流: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2)裁军:1987年,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3)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    ;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等等
2.两极格局的崩溃
(1)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    ”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    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    、    的局面。
(2)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        不可逆转。
1.(2023·江苏合格考)在冷战的形成过程中,两个大国之间存在着发动与应对的关系。据下面的示意图可知,冷战的第一责任者应该是(  )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法国
2.(2022·江苏合格考)二战后初期,一项经济援助缓解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帮助西欧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被西方社会形容为“抛给正在下沉的人们的救生圈”。这一援助来自(  )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世界贸易组织
3.(2024·江苏合格考)20世纪60年代,美苏的直接核对抗让两国领导人感受到巨大的危险性,认识到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因而双方都表现出寻求和解的愿望。这次“直接核对抗”是(  )
A.德国分裂 B.第一次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4.(2021·江苏合格考,节选)“冷战”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美苏在国家战略方面相互对立,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双方在具体实施雅尔塔体系各项协定的过程中,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与对抗。于是,冷战就在美苏之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冷战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各个大国要对付生产发展速度的变化、技术创新、国际形势的变迁,这些发展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所能控制的。用俾斯麦的名言来解释,那就是需要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行程的结果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政府的智慧。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等
(1)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在实施雅尔塔体系各项协定过程中产生重大分歧与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例。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列举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下半
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35课 冷战与国际
格局的演变
[知识梳理]
一、既非战争又非和平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二、1.(2)古巴导弹危机 2.(1)欧洲共同体 日本 东欧
两弹一星 联合国 不结盟运动 发展中国家
(2)美苏两极格局
三、1.阿富汗 两德统一 2.(1)和平演变 共产党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2)世界多极化趋势
[真题演练]
1.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提出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A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组织,排除B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的组织,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C 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直接核对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的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C项正确;1949年德国分裂,排除A项;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1948年,排除B项;越南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人民抗击法国、美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D项。
4.(1)因素:国家战略对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
典型事例:杜鲁门主义。
(2)影响: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中国智慧”: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一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