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第三单元
1.了解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感受鲁迅散文的特点。(语言运用)
2.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结合使用阅读方法,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审美创造)
3.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会联系作品,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他们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语言运用)
4.文学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个人价值观、人生目标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情感与理智的成熟发展。(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素养目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对,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情境导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 : 了解作者与作品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创作于1926年,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 : 了解作者与作品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 : 了解作者与作品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角度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 : 了解作者与作品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 : 了解作者与作品
精读首先要做到细品,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懂”。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在告别百草园时,为何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那样强烈的不舍之情 这就需要细读后文“我”在三味书屋的经历才能体会,原来百草园的自由与快乐是那么珍贵。
精读也要做到精思,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质疑等,把书“读深”。比如阅读《范爱农》,想想鲁迅对范爱农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差异,推究其中的缘由,
①精读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阅读指导
就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心路历程。可以边阅读全书边体会,当年的鲁迅和写《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对书中人物的情感是否有变化 具体是怎样的
精读还要进行鉴赏,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阅读指导
与精读相比,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略读实际上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浏览重在了解全书基本面貌,以便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因此可以先阅读书的各个部件,如序言、目录、后记等,对全书的创作背景、内容主题有大致的把握;然后快速翻阅全书,可以略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或觉得不好理解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读。
②略读和浏览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阅读指导
小结: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妨将精读、略读与浏览结合起来。比如阅读《朝花夕拾》,可以先浏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 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 小组合作,从地点、事件等角度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任务1: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时期 篇章 地点 重要事件 思想变化
童年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五猖会》
④《狗 猫 鼠》
⑤《无常》
绍兴
在百草园玩耍;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在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老先生学习;看庙会等。
对自然和民间传说感兴趣,对事物充满儿童的童真好奇。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时期 篇章 地点 重要事件 思想变化
少年
《父亲的病》
绍兴
父亲患病,频繁奔走于当铺和药铺;父亲去世,家庭逐渐败落。
体会到社会底层的艰辛与人性冷漠,对传统医学产生质疑。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时期 篇章 地点 重要事件 思想变化
青 年 前 期
①
《琐记》
绍兴
南京
青年鲁迅离开绍兴,求学于江南水师学堂、矿路学堂,阅读《天演论》等新学书籍。
受到新思想启蒙,渴望探索救国之路。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时期 篇章 地点 重要事件 思想变化
青 年 后 期
①
《藤野先生》
②
《范爱农》
日本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因“幻灯片事件”认识到学医只能拯救身体,无法唤醒国民灵魂,决定弃医从文。
“弃医从文”,树立以笔为武器改变国民精神的志向。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任务2: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姓名 长妈妈
身份 鲁迅家中的女工,也是他儿时的保姆。
性格特点 ①历尽艰辛买《山海经》
——善良慈爱。
②懂得许多烦琐的规矩
——迷信封建。
③睡觉摆“大”字,说话大大咧咧
——粗俗率真。
【示例】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姓名 范爱农
身份 清末民初的进步知识分子,鲁迅同乡好友。
性格特点 ①看人总像在渺视
—孤傲不群。
②拒绝拍发电报
—倔强固执。
③剪掉辫子,积极投身绍兴光复后的工作
—追求进步。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姓名 衍太太
身份 鲁迅的邻居,一个心术不正的市井妇人。
性格特点 ①怂恿孩子做危险事
—表里不一,伪善险恶。
②教唆鲁迅偷拿家中财物
—居心不良,品行不端。
③背后散布流言
— 搬弄是非,阴险狡诈。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在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彩。如写长妈妈、藤野先生等,笔下常带温情,寄托着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写《〈二十四孝图〉》等,难抑愤怒,不得不对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击;写范爱农,则在对故友的缅怀中,又蕴含着社会批判的锋芒。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理解,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任务3: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尊敬的鲁迅先生:
展信安!
合上《朝花夕拾》,您的文字仍在耳畔回响。字里行间,藏着您对过往人事的复杂情感,更透着坚定的思想立场。
您对长妈妈的情感,从最初厌烦她的粗俗迷信,到被那本《山海经》深深打动。这份转变的背后,是您对底层人民的深刻理解 —— 您珍视她那份笨拙却真挚的善意,让我懂得,看人应当观其内心,而非流于表面。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藤野先生的师者仁心,在异国他乡为您的求学之路点亮了明灯。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认真批改您的讲义、细致纠正您的解剖图,您对他的敬重,饱含着对平等与公正的执着追求。这让我明白,真正的人格魅力能够超越国界,生活中我们也该以包容之心,接纳每一个真诚对待知识的人。
范爱农的悲剧命运,让您满是痛心与无奈。从最初的误解到后来的惺惺相惜,他是黑暗时代里无数进步知识分子的缩影,空有一腔热血却被现实无情碾压。您对他的同情,源于对旧制度的深刻批判,也让我深知,个人的理想与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即便身处困境,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坚守。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如锋利的刀刃直刺社会病灶。《五猖会》中,父亲在您满心期待看赛会时强迫背书,无情压抑了孩童的天性;《父亲的病》里,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尽显旧习俗的愚昧腐朽。您以笔为刃向这些不合理现象宣战,让我懂得,不能盲目顺从传统,而要敢于质疑、勇于追求科学与理性。
您的文字,教会我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温暖的心灵感受人性美好,用坚定的信念追寻真理。这些启示,终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明灯。
感谢您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
署名:读者
日期: xx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通过对《朝花夕拾》的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了解了鲁迅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了他笔下那些人物的鲜明性格,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丰富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深入阅读《朝花夕拾》,从鲁迅的文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