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4《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08:59:57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4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第四单元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的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语言运用)
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的表达作用,体会夹叙夹议手法对情感表达的意义。(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学习目标
朱德故里景区的负责人发来一封邀请函,请查阅。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良好家风,朱德故里景区将推出微纪录片《贤母完人》。现邀请你们班以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为参考依据,参与纪录片的拍摄。《贤母完人》拍摄计划如下:
拍摄任务一,确定拍摄对象; 拍摄任务二,设计拍摄大纲;
拍摄任务三,拍摄母亲形象; 拍摄任务四,撰写记录结语。
期待你们的设计!
朱德故居管理局
20xx年xx月xx日
情境导入
任务已经明晰,时不我待,同学们抓紧时间开始进行吧!
第一课时
确定拍摄对象
设计拍摄大纲
拍摄任务一
拍摄任务二
为了获取拍摄许可证,请同学们认真完成预习检测!
预习准备
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2.字词积累
佃农:租入全部或大 部分土地,自己从事劳动的农民。
任劳任怨: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
妯娌: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慰勉:安慰勉励。
佃农 不辍劳作 韶关 妯娌
diàn
chuò
sháo
zhóu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作。
任务一:确定拍摄对象
1.由纪录片的名称可以得知,我们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是朱德同志的母亲。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文章(含预习部分),思考要如何介绍朱德的母亲,并完成人物档案卡的设计。
新知探究
朱德母亲人物档案卡
姓名
身份
子女数
所做工作内容
人物形象 (文中词语概括)
人物评价
锺太夫人
佃农
生13个,养大8个。
劳动,如煮饭、中天、仲裁、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纺线、榨油等。
勤劳一生;好劳动;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2.参看背景,熟悉锺太夫人“贤母完人”生平,了解更多对锺太夫人的评价。
写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于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党中央的挽联
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为劳动人民领袖。
——中共中央党校挽联
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毛泽东的挽联
锺太夫人追悼会上,延安各界均送有哀悼挽联,我们选取其中的几幅:
锺太夫人勤劳善良、教子有方,深明大义支持革命,堪称劳动阶级完人、民族英雄贤母。
补充对锺太夫人的评价:
任务二:设计拍摄大纲
1.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利用现实生活片段作为创作材料,你会选取哪些内容进行拍摄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文章,寻找朱德与母亲的一些重要时刻,圈点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完成学习单。
新知探究
母亲人生时刻记录表
段落范围 时间 经历的事情
第4-7段
第8段
第9段
第10段
第11段
第12段
第12段
第13段
第4-7段
第8段
第9段
第10段
第11段
第12段
第12段
第13段
“我”能记忆时起
1895-1900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大革命期间
(1924年-1927年)
抗战以后
老年
1919年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被逼退佃、搬家和遭遇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知道党的困难,依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年老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关于母亲的难忘时刻十分多,我们怎样将众多的事例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拍摄成视频呢?(提示:可以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安排拍摄内容,有重点的选择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纪录片拍摄任务,我们通过梳理朱德母亲的人物档案与关键人生时刻,明确了以“勤劳一生” 为主线的人物形象,并学习按时间顺序选取典型事例、有条理组织材料的方法。从文中具体事件及作者饱含深情的朴实语言中,感受到朱德母亲在平凡中的伟大。后面的任务,我们将聚焦细节描写与抒情议论,进一步感受母亲形象的塑造手法及作者的深厚情感。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勤劳一生
时间为序
典型事件(共24张PPT)
14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拍摄母亲形象
撰写记录结语
拍摄任务三
拍摄任务四
任务三:拍摄母亲形象
1.锺太夫人的贤能与完美的品质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发挥联想和想象,确定添加的镜头画面,并分析理由。
新知探究
我们组选取_________画面,从文中_____可以看出母亲_________。
按句式作答:
示例:
我们组选取母亲起床的画面,从文中“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可以看出母亲为了家庭终日操劳的辛勤。
小组合作,完成本项任务后各组分派代表进行表达!
①我们组选取母亲临产前在灶上汗流浃背煮饭的画面,因为文中“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前一分钟”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可以看出母亲劳作的持续性,在平淡叙述中见其坚韧,体现语言的质朴与深情。
②我们组选取母亲在田地里劳作的画面,因为文中“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采用短句罗列母亲的劳作内容,句式简单直白,通过重复性动作的铺陈,可以看出母亲一生操劳的艰辛,语言质朴却极具画面感。
2.请你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为纪录片解说母亲的形象。
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平凡在________(品质和事件);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在_____(品质和事件)。
按句式作答:
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平凡在她勤劳一生,整日辛勤劳作;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在她宽厚仁慈,时常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示例:
……
……
在你看来,文中的母亲平凡在哪?伟大又在哪?
①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平凡在她和蔼可亲,没有打骂过孩子,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在她深明大义,支持儿子参加革命。
②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平凡在她教导有方,让子女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在她深明大义,知道党的困难,依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这篇文章在贫困的家境中表现母亲平凡的品质,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突显母亲伟大的形象。以时间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选取母亲一生中的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性格与品质,纵横交织,层次分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小结:
任务四:撰写记录结语
朱德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在纪录片的结尾,将歌颂朱德与母亲真挚的亲情。请你结合下面的几个问题,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
新知探究
1.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母亲的品格对“我”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第5段)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影响:母亲勤劳的行为影响了“我”,教给“我”生产的知识,让我拥有强健的身体,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②(第8段)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第14段)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影响:母亲面对困难的行为态度,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③(第8段)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第10段)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影响:母亲爱憎分明、支持革命的态度,让“我”拥有了抗争的意识和革命的意志。
2.阅读补充材料,分析朱德母亲对朱德人生道路选择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摘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
材料二:朱德在指挥作战之余,还从事纺织、排字、种菜、做饭、写诗和讲学,不仅为自己的部队讲解军事战略和战术,而且向妇女班讲授如何储存蔬菜……
(摘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材料三:四渡赤水时,天空正下着细雨,路面泥泞光滑十分难行……当时……弹雨纷飞,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正在这时,朱德总司令出现在前沿阵地上,雨水淋湿了他的衣裳,浓密的眉毛挂着水珠,卷起的裤腿沾满了泥浆。……打到黄昏,战斗仍然很激烈,阵地上硝烟弥漫。肖华再次劝说:“总司令,你年岁大,路不好走,还是先走一步吧……”朱德抹抹脸上的雨水简单地答一声:“不行!”继续指挥战斗。
(摘自王树增《长征》)
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伟大来源于平凡,平凡中蕴含伟大。
3.锺太夫人这样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作者对她充满怎样的感情?请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第12-17段,试着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①第1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很”“永不能”“无法”等词语,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离世的深切悲痛之情。
③第12段: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作者参加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
“竟”字写出了作者未能报答母亲的无尽遗憾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之情。
④第14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⑤第15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里的议论句,“感谢”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真诚感谢之情。
⑥第16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抒发了作者尽忠人民,报答母亲的决心。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⑦第17段: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抒情句,用美好的祝愿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感激、怀念。
作者不仅用典型事件来表现母亲的形象,也通过写母亲的言行给我的教益进一步丰富母亲的形象。在朱德看来自己所取得的点滴成就都离不开从母亲那儿得到的教益,作者对于母亲的情感自然是笃厚深沉的。
小结:
来自朱德纪念馆的感谢信
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用心设计了这份“送给朱德母亲的时光相册”,翻开相册,朱德母亲那平凡的身影跃然纸上,她那伟大的品格熠熠生辉,她就像一座丰碑一样不仅活在朱德的心中,也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希望同学们也不要忘记多关心自己的母亲,向朱德同志学习,用自己的言行谱写一曲大孝大爱的赞歌!
朱德故居管理局
20xx年xx月xx日
本课小结
怀念
感激
勤劳一生
母亲
给我教益
尽忠人民

报答恩情
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