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小学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评估卷
五年级 语文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判断题、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判断题,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壶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读拼音,用漂亮的字写出相应的词语。(8分)
语文学习是一场心灵跟随课本的旅行。当我们与作者一起bēn fù( ) 山海,我们将远离城市的喧闹,与身边的鸟儿、花儿、小溪交流,yóu zhōng( )赞叹大自然的liáo kuò( )与神奇!当我们与书中人物对话,我们将增长智慧,chéng dān ( )责任,duàn liàn( ) 自己,zūn zhòng ( ) 彼此,不断成长!本次学习之旅即将开始,你是否已经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 、mó quán cā zhǎng( )、跃跃欲试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选择题(15分)
1 . 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徘徊(huí)咆哮(xiào)猕猿(yuán)
B. 镌(juān)刻 踌躇(zhù)矜(jīn)持
C. 吆喝(he)窈窕(tiǎo) 污秽(huì)
D. 踉跄(qiàng)旖旎(ní)石碣(jié)
2 . 下列画线的歇后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说了他几次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他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 我们要搬家了,很多旧东西都成了“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了。
C. 教师严肃地说:“我‘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要是你们不守纪律,我可是要批评的!”
D. 他是天生的大嗓门,说起话来简直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老远都听见他的声音。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白日放歌须纵酒纵虎归山
B. 喜不自胜不胜其烦
C. 物莫能陷也冲锋陷阵
D. 仪态端庄变化多端
4 .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拜访)
B.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郎中:医生)
C.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青年时期)
D.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立:存在)
5 . 下列选项中关于颜体特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
A. 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B. 笔画细劲,棱角峻厉。
C.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志敏微笑着说:“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不可能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沉浸其中,汲取智慧。
(1)名言中有“为人”的智慧。在人生的名言警句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是赞扬君子光明磊落,讽刺小人斤斤计较的金玉良言;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告诫我们,要坚持正义,否则“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2)古诗中有爱国的志士。王昌龄用“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戍边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陆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自己心系国家,却无力回天的感慨。
(3)经典名著有生动的人物。小明正在读一本名著,其中一回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该名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A.《三国演义》B.《水浒传》),“豹子头”是 ____ 的绰号。(A.林冲;B.宋江;C.关羽)经典名著有有趣的情节。在四大名著中,巧妙地安排了很多和“三”有关的情节,比如刘备三顾茅庐,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在你读过的名著中,还有哪些带有“三”的故事情节呢?请写出书名和一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课内阅读。(15分)
牧场之国(节选)
①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平静) _______ 。A.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B.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平静) ________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 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2). 选文主要描写了“牧场之国”的两个时间场景:即 ________ 和 ________ ,写出了荷兰牧场 ____________ 的特点。(3分)
(3). 选文主要用了 ________ 描写和 ________ 描写,其中A处画线句子属于 ________ 描写,B处画线句子属于 ________ 描写。(6分)
(4). 联系全文,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
B.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反复强调,表达了对荷兰的赞叹之情。
C.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有总结,也有引出下文,有一咏三叹之效。
D. 反复强调“真正的荷兰”,是作者在向读者纠正对荷兰的错误认识。
(5). 仿照选文第①自然段最后一句,写一写乡村生活的情景。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 ,只有 ____________ 。(3分)
课外阅读(12分)
风雨中的三轮车
①突袭而来的夏日风呜呜地叫着,时而紧贴地面,将街头的纸屑高高扬起;时而蹿上天空,将一朵朵黑羊般的云絮赶到一块儿。于是,天色迅疾阴沉下来。顷刻间,倾盆大雨从天而急雨如箭,行人躲在屋檐下,仰望着墨泼般的天空。就在这时,“叮铃铃......”驶来一辆棕色的三轮车,它像惊涛骇浪中漂荡而来的小船。②“上车......每位两元。”三轮车工人迎着风雨呼喊。
③困在丙中的行人争先恐后地昼上车。棕色的三轮车在风雨中唱着欢乐的歌。
④“叮铃......”这位年轻的三轮车工人,蹬着车,绕城一圈后就要返航了。
⑤霎时,他仿佛忆起大街拐角处,还有三双黝黑的眼睛。他们蜷缩在屋檐下,小小的单衣已被雨水溅湿,只有紧搂在怀里的小书包还没沾上一滴水。
⑥“掉头!”年轻的三轮车工人在风雨中义无反顾。
⑦“叔叔我,我们......没钱......”三个小孩可怜的声音在颤抖。
⑧ ____ 谁说我们认钱不认人 ____ 年轻的三轮车工人愤怒地大叫 ____ 我不要钱 ____ 这沙哑的声音撕开雨帘 ____ 在与暴雨的碰撞中闪着光芒 ____
⑨在这座被夜色笼罩着,被短暂的暴雨控制着的小城中,这辆三轮车严严实实地垂下湿帆布,载着三个小孩,穿过风雨,向前驶去,一路留下一串串新歌。
(1).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2). 选文中有很多关于三轮车工人的细节描写,用“ ____ ”画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这句话是对三轮车工人的 ____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让我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 根据选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选文第一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其目的是为了表现雨下得突然、下得猛。
B. 从“只有紧搂在怀里的小书包还没沾上一滴水。”一句能看出,雨已经下小了。
C. “叔叔我,我们......没钱......”中“......”的作用是表示说话结结巴巴。
D. “急雨如箭,行人躲在屋檐下,仰望着墨泼般的天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 假如你是三个小孩中的一个,被三轮车工人送到了家,分别时,你会对三轮车工人说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表达(30分)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具特点,或风趣幽默,或善解人意,或博学多才......你想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呢?请选择一位,运用本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下第五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来表现他(她)的特点。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一、读拼音,用漂亮的字写出相应的词语。(8分)
答案:
①奔赴;②由衷;③辽阔;④承担;⑤锻炼;⑥尊重;⑦胸有成竹;⑧摩拳擦掌
解析: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奔”“赴”“衷”“阔”“承”“锻”“炼”“尊”“重”“胸”“竹”“摩”“拳”“擦”“掌”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二、选择题(15分)
1.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徘徊(huí)——huái; B.踌躇(zhù)——chú; D.旖旎(ní)——nǐ; 故选C。
2.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歇后语。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意思是名声很大,在远处都能听到。但用来说大嗓门说话老远都能听见不太恰当,这个歇后语侧重于形容名声,而非声音大。 故选D。
3 .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多义字。A.纵:任意、尽情/放。B.胜:都是“承受,禁得起”的意思。C.陷:物体表面的一部分凹进去/攻破、深入。D.端:直、正/头绪、方面。故选B。
4 .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大白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春天的美景陪伴着我一起返回家乡。“青春”指春天、春光。 故选C。
5 .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颜真卿是唐朝的书法家,他是今山东临沂人,出生于陕西西安,擅长行书和楷书,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书法特点以其雄浑、刚劲、气势磅礴而著称。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被后世誉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故选A。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
答案:
四周是草原和花牛。
解析:
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注意缩句时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缩句后仍是一个句子。 读题可知“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压缩时去掉“修饰性词语“全”“碧绿的丝绒般的”“黑白两色的”,剩下“四周是草原和花牛。”
(2).
答案:
方志敏微笑着说,他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他那里发洋财是不可能的。
解析:
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方法:首先,修改标点符号,先把双引号去掉,然后把冒号改成逗号。然后修改人称,如果在句子里出现第一人称,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本题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 即:方志敏微笑着说,他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他那里发洋财是不可能的。
(3).
答案: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解析: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立刻”和“马上”意思相近,在同一个句子中同时使用属于重复赘余,应删去其中一个。改为: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或者: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答案:
(1)①君子坦荡荡;②小人长戚戚;③人有耻;④则有所不为;⑤多行不义;⑥必自毙 (2)①黄金百战穿金甲;②不破楼兰终不还;③遗民泪尽胡尘里;④南望王师又一年 (3)①B;②A;③西游记;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及名著阅读。(1)结合“是赞扬君子光明磊落,讽刺小人斤斤计较的金玉良言”可知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出自《论语·述而》。结合“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可知填“人有耻,则有所不为”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这句话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结合“《左传》告诫我们,要坚持正义”“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可知填“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不好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得到惩罚。出自《左传·隐公元年》。书写时注意“荡”“戚”“毙”的正确写法。(2)结合“王昌龄用”“表现了戍边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可知填“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结合“陆游用”“表达了自己心系国家,却无力回天的感慨。”可知填“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书写时注意“黄”“遗”“望”的正确写法。(3)《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出自四大名著之《水浒传》第七回,故选B。豹子头是林冲的绰号。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豹子头,东京(河乎巧尘南开封)人氏,梁岁禅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故选A。《西游记》中含有“三”的故事主要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三国演义》中含有“三”的故事主要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水浒传》中含有“三”的故事主要有:三打祝家庄、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红楼梦》中含有“三”的故事主要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宝玉三探病黛玉。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课内阅读 .
(1).
答案:
①寂静 ②平静
解析: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平静:安宁;没有骚扰动荡。第①段“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平静)”文中这里是形容汽笛声消失后,又变得很安静,没有声音,应使用“寂静”;“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平静)。”这个句子中形容车船过后,运河又变得安宁,应用“平静”。
(2).
答案:
①傍晚;②夜晚;③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第①自然段中的句子“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傍晚”可知,第一个时间场景是“傍晚”;根据第①自然段中的句子“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夜晚”可知,第二个时间场景是“夜晚”;通过描写“牧场之国”两个时间场景可知,写出了荷兰牧场从傍晚到夜晚这一时间段“宁静”的特点。
(3).
答案:
①动态;②静态;③静态;④动态
解析: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可知,这句话属于静态描写;阅读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抓住关键词“行驶”“开往”可知这句话属于动态描写;故选文主要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A处画线句子属于“静态”描写;B处画线句子属于“动态”描写。
(4).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其实既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荷兰作为一个牧场之国,不仅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更多的是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热爱之情。结合全文,第②自然段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第一次出现,直接抒情。第③自然的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第二次出现,起到了总起下文的作用。第④自然的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是第三次出现,第⑥自然段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第四次出现,这一次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作者利用一咏三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荷兰牧场宁静安详的赞美。D.作者是在表示自己的感慨,表达对荷兰的热爱之情,并不是向读者纠正对荷兰的错误认识。说法有误;故选D。
(5).
答案:
①低垂;②柳枝;③无声;④花朵;⑤静静;⑥小草;⑦草丛中的小虫发出微弱的叫声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观察选文①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描写“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和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来表现荷兰夜晚的宁静,仿照例句,写一写乡村生活的情景,如:漆黑的夜,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皎洁的月光,只有秋虫偶尔鸣叫几声。
课外阅读
(1).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逗号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叹号表示语气的感叹;问号表示有疑而问,说话内容要用双引号引起来;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学生平时的积累,注意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 读句子可知,“谁说我们认钱不认人”是三轮车工人说的话,结合“谁说”可知是反问的语气,应用双引号加问号;“愤怒地大叫”后面话未说完,因此使用逗号;“我不要钱”是三轮车工人说的话,结合说话的语气,应用双引号加叹号;“撕开雨帘”句子未说完,使用逗号;句末话已经说完,用句号。
(2).
答案:
①“谁说我们认钱不认人?”年轻的三轮车工人愤怒地大叫,“我不要钱!”这沙哑的声音撕开雨帘,在与暴雨的碰撞中闪着光芒。 ②语言。 ③他是一位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与句子的赏析。 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描写三轮车工人的句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第⑥段中“‘掉头!’年轻的三轮车工人在风雨中义无反顾。”可知,这段话运用了语言的描写,体现出三轮车工人语气的坚定,让我感受到了他富有爱心。 阅读第⑧段中“‘谁说我们认钱不认人?’年轻的三轮车工人愤怒地大叫,‘我不要钱!’这沙哑的声音撕开雨帘,在与暴雨的碰撞中闪着光芒”可知,这段话主要运用了语言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三轮车工人高尚的情怀和美丽心灵。
(3).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阅读短文,结合第⑤段中“他们蜷缩在屋檐下,小小的单衣已被雨水溅湿,只有紧搂在怀里的小书包还没沾上一滴水”可知,他们怕把书打湿而搂在怀里,体现出他们对书本的珍惜,并不能看出雨已经下小了。 故选B。
(4).
答案:
我想对三轮车工人说:“叔叔,感谢你!你这种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根据文章内容,可从感谢三轮车工人这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叔叔,太感谢你了!你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