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阅读综合实践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审美创造)
2.抓准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结合课文理解其含义,分析其作用。(语言运用)
3.揣摩品析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并体会这些词语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新知探究
实践任务一:班级演讲会
1.本单元的多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梳理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如白求恩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锺太夫人勤劳俭朴的品格,陈毅献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坚定意志……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篇目 文中人物 生平事迹 优秀品质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回忆我的母亲》 锺太夫人
《梅岭三章》 陈毅
《诫子书》 诸葛亮
篇目 文中 人物 生平事迹 优秀品质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籍医生和共产党员,他率领一支医疗队,在1938年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他在中国工作一年多,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于1939年去世。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篇目 文中 人物 生平事迹 优秀品质
︽回忆我的母亲︾ 锺 太 夫 人 锺太夫人是朱德元帅的母亲,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其勤劳俭朴、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著称。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朱德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宽厚仁慈、坚强正义,重视教育、思想开明,热爱劳动。
篇目 文中 人物 生平事迹 优秀品质
︽梅岭三章︾ 陈毅 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梅岭地区,他领导的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敌人的围剿和残酷的生存环境,陈毅和游击队员们表现出了极高的革命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力。 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篇目 文中 人物 生平事迹 优秀品质
︽诫子书︾ 诸 葛 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忠诚和勤勉著称,被誉为“睿才星君”。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子女深厚的爱和严格教育。他强调了道德修养、谦虚谨慎和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品质体现了他的儒家思想和对个人品德的高度重视。
2.开展班级演讲会。
(1)撰写演讲稿。任选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以“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主题撰写3分钟演讲稿,谈谈你从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达你的崇敬之情。
(2)各组推选1人,在班级进行演讲展示,根据评分标准,选出最佳演讲人。
注:评分时,演讲人所在的小组回避。各组共同依据评分标准表,评出最佳演讲人。
演讲评分标准表
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内容主题(30 分) 主题明确,紧扣 “我想对您说”;内容充实,结合课文人物事迹;感悟深刻,体现崇敬与教益。 30
语言表达(25 分) 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自然;语气、节奏恰当,富有感染力;无明显语病、卡顿。 25
情感态度(20 分) 情感真挚,贴合人物精神;敬意表达充分,能引发听众共鸣;体现个人思考与价值观。 20
台风仪表(15 分) 仪态端正,举止自然大方;肢体语言、表情与内容协调;能合理运用眼神、手势互动。 15
时间控制(10 分) 限时 3 分钟,超时或不足 30 秒内扣 2 分,超过 30 秒每 10 秒扣 1 分,扣完为止。 10
总分 — 100
新知探究
实践任务二:词句品读会
1.文章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语句,或揭示篇章段落主旨,或提示文章的层次脉络,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可以更好地理清结构,把握文意。
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结合课文分析其作用。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中心议论句。这句话出现在第一段的中间,是这段的中心句,作者在开头先简叙白求恩事迹,然后提出这一句,目的是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与共产党的使命感相联系的,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这是最重要的精神,放在开头提出,体现重视。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抒情评论句。五个“一”运用排比手法,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凸显了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运用短句,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3)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中心议论句。这句话连接起了前面母亲在家庭中的形象,开始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表现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母亲的言行启发了“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引导“我”走向革命。
2.请你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加以分析。
①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这是对比议论句,兼具褒贬情感与主旨强调。前半段写“国际主义精神”,此处转向 “职业态度”,是文章从 “精神高度” 到 “具体实践” 的层次过渡,结构上承上启下。通过“精益求精”直接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的专注,与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形成对比,批判不良态度,明确 “学习白求恩专业精神” 的主张。
核心论点句,双重否定强化主旨。前句论“修身”,后句论“治学”。以“淡泊”“宁静”为修身前提,“明志”“致远”为目标,用双重否定句强调“清心寡欲、沉稳专注”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条件,为全文的核心观点。
此句作为总纲,统摄后文对“淫慢”“险躁”的批判,结构上是“正面立论—反面论证”的起点。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新知探究
实践任务三:感情辨析会
1.本单元课文中不少语句运用了褒贬鲜明、富于感彩的词语,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还有些句子看似平常,所使用的词语是中性的,在具体语境中却也带有某种情感意味。
品析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感彩,注意语境对思想情感表达的作用。
(1)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打算”一词的感彩是中性的,没有明显的褒贬之分。但在这个句子里面,作者用“打算”一词来描述“不少的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需求,然后再考虑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在这个语境里,“打算”一词带有了贬义色彩。
(2)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标本”充满赞美、尊敬,祖父在这里作为农民群体的典型,具有农民的普遍特征和优秀品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敬意和对农民群体的肯定。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是对母亲形象的高度概括,这两个词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表达了积极正面的情感,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品质给作者带来的影响之深,令作者一生难以忘怀。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遍”是“到处、普遍”的意思。“人间遍种自由花”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愿景,即革命者所追求的自由理想能够在人间广泛实现、处处盛开。“遍”字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向往,体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表达出对自由美好世界的憧憬与坚信革命终将取得全面胜利的豪情。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是“放纵懈怠”的意思,“险躁”是“轻薄浮躁”的意思,在古代儒家思想中,淫慢被视为道德败坏和懒惰的象征,险躁被视为情绪失控和行为失当的象征,两个词是贬义词,感彩都是负面的,带有否定批评之意,给人警诫,从反面强调了一种积极、稳定和有节制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2.你还能从本单元的课文找到其他的应用范例吗?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极端” 本为中性词(表示程度极高),但在此处与 “负责任”“热忱” 搭配,成为 强化褒义的副词,通过重复使用,强烈凸显白求恩对工作和人民的无限投入,表达作者对白求恩的高度赞扬与崇敬。
②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血雨腥风” 本为中性描述(血腥风雨的场景),但在此处通过 比喻手法 指代残酷的战争环境,暗含作者对革命斗争的艰苦认知,以及坚信 “应有涯”(终将结束)的乐观信念,中性词因语境中的隐喻而带有 对革命必胜的坚定情感。
本课以“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为核心,通过两个维度展开学习:首先,梳理白求恩、锺太夫人等革命人物的事迹与品质,感悟其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聚焦文本语言,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词语情感色彩,提升语言品析能力。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技能,更促使我们主动汲取革命人物精益求精、忠诚奉献的精神养分,这些精神力量最终深化了我们对革命理想信念的认知,实现了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的真正传承。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