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皇帝的新装》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2《皇帝的新装》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09:12:5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9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第六单元
1.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调动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学习目标
最近,童话王国执法部接到了一起来自皇室的报案。报案人虽然不愿意透露姓名,却留下了一个重要的案件线索,声称案件的真凶隐藏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同学们,现在你们有机会化身大侦探,借助这个经典故事来揭开案件的真相。准备好一起破案了吗?
情境导入
第一课时
侦查任务一
侦查任务二
理案件信息
嫌疑人画像
破案前的准备
根据已有线索,收集证据!
预习准备
1.走近作者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
世界。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文体知识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语言特点:离奇曲折,通俗生动,引人入胜。
常用手法:夸张、拟人。
3.字词积累
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钦差大臣 随声附和 御聘 勋章 称职


xián
hài
qīn

yù pìn
xūn
chèn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炫耀:本课指夸耀。
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妥当:稳妥适当。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任务一:整理案件信息
根据我们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对本案信息进行整理!
新知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5~10分钟读完全文,并按要求完成案件信息初步收集。
快速阅读小技巧
1.阅读的时候,目的要明确,如以梳理情节为阅读目的;
2.不点读,不回读,不在细节处停留;
3.在每一个段落结束时,稍作停顿,想一想段落的主要内容或前后段落的联系。
1.本次案件的线索是“皇帝的新装”,请你在文中标出涉案人员,说说这些人物和“新装”的关系?
提示:以“人物+动词+新装”的格式回答。
根据“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梳理。
案件调查表
线索 就课文标题提问: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新装?(自主完成) 涉案人员 案情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案件类型 这件衣服不仅布料的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两骗子、老大臣、官员、随员、骑士、百姓、小孩子。
皇帝爱新装
(第1段)
骗子做新装
(第2-4段)
君臣看新装
(第5-23段)
皇帝穿新装
(第24-33段)
小孩揭新装
(第34-37段)
这是一个_______案。(结合问题2完成)
2.梳理完案情,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诈骗”案。文中的各种人物,都与“骗”有着密切联系。请你用一个字加以概括,他们怎么围绕“骗”字进行活动?
骗子行骗
皇帝受骗
大臣助骗
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
3.为了让民众知道案情,请你从故事中任选一个角色,以其口吻用第一人称来复述这个“新装”的案件。
要求:确定了角色,要关注这个人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了什么,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提示:可以从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高贵的骑士、老百姓、骗子、骗子的织布机、皇帝的镜子、说真话的小孩等角色中选择一个。
我是宫里的一台织布机,本来我并不忙碌,但后来遇到一位特别爱穿新衣服的皇帝四处招聘御用织师,为他织布裁衣。有一天,宫里来了两个人,他们自称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于是,我开始“忙碌”起来,尽管我并没有织出任何布料。他们假装在我这里工作,每天空转,而皇帝和他的官员们都被骗了,以为他们正在制作无与伦比的新衣。直到那个诚实的小孩子说出真相,大家才意识到自己被愚弄了。我的“忙碌”最终成了宫中的笑柄。
参考范例:
任务二:嫌疑人画像
信息整理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嫌疑人”长什么样。
新知探究
为了指导侦查方向,缩小嫌疑人范围,需要我们为嫌疑人“画像”。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组成侦探团,从以下场景中任选一个,归纳人物特征。
场景:
提示:
皇帝看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赏新装→
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归纳;要分析用了什么手法。
以“第 段 ,通过 手法(描写手法),写出了皇帝(大臣、官员……小孩)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交流发言。
第3段,“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通过夸张、心理描写,写出了皇帝是一个愚昧无知、自作聪明的人。
示例:
请同学们积极交流自己的归纳!
(1)第1段“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皇帝是一个不务正业、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的人。
(2)第8、10、12段“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通过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写出了老大臣是一个愚蠢、虚伪而又自欺欺人的人。
(3)第29、33段“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通过语言描写和夸张手法,写出了百姓是一群胆小怕事、盲目从众的人。
(4)第14段“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布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照常继续在空机架上工作”,写出了两个骗子是狡猾贪婪的人。
(5)第34段“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孩子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作者在这篇故事里,既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从外表刻画出人物的丑态,又运用了心理描写,写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刻画他们的丑陋灵魂。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阅读梳理“皇帝的新装” 案情,明确了这是一桩 “诈骗” 案件。从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角度分析人物,感受到皇帝的昏庸、大臣的虚伪、骗子的贪婪及小孩的诚实,也体会到童话想象与夸张手法的讽刺效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究案件本质并开展 “反诈宣传” 相关任务。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新装
小孩

皇帝
穿
君臣

骗子

皇帝

皇帝的新装(共20张PPT)
22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侦查任务三
侦查任务四
侦破诈骗案
反诈宣传会
任务三:侦破诈骗案
是时候侦破这起案件了,同学们冲啊!
新知探究
1.嫌疑人的口供存在多处不合理的地方。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学习活动对证词进行查证。
(1)人们是怎么赞美这件衣服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辨析“真假”,分析原因。
“哎呀,美极了!真实美妙极了!”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大臣
“是的,那真是太美了!”——官员
原因:
语言充满了夸张,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皇帝
“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百姓
(2)齐读下面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①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⑤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④“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③“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②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每句话都有个“都”字,全是人们对衣服的赞美,全在赞美这是一件“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衣服。
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观看游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异口同声、自欺欺人,称赞皇帝的“新装”。想象看似夸张,其实又很合理。可见整个社会充斥着一股上欺下瞒、虚荣愚蠢、装腔作势、功利世故、无视真实的风气。
2.犯罪嫌疑人对于侦探团的指证感到冤枉,并准备进行自我辩护。请各侦探团针对你们列出的嫌疑对象,结合他在文中的言行心理,预测他可能会说什么样的“辩护词”?
提示:
①选择人物的某个场景。
③用“我是故事中的_____(人物),当我在_____(场景)时,我_____”的句式说出他的辩护词。
②在文中画出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并做批注,剖析他内心真实想法或心理变化过程。
所怀疑的对象
场景
该人物的语句
心情或心理分析
惊讶→自我怀疑→下定决心→掩饰慌乱与不安→为汇报做准备
老大臣
到两个骗子那里看布料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遍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布料非常满意。”
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里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老大臣的辩护词:
我是案件中的老大臣,当我看到织布机上什么都没有时我非常震惊,但是我不敢说出来,因为他们之前说过“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我怕是自己年纪大了,眼花了,因此使劲睁大眼睛看,可我仍然什么也没看见。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愚蠢、不称职了。可如果承认了,我就会被人嘲笑,甚至失去官职。所以我只能说赞美的话,不敢说出真相。
3.这些人表面上是被骗子看似高明的骗术所骗,实际上是被自己内心中哪些人性的弱点所欺骗呢?谈一谈你的看法。
皇帝的“新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人们的本性:皇帝为了尊严,不能说出真相;大臣为了名声,官员为了职位,他们不敢说出真相;百姓为了面子,不愿说出真相;骗子为了钱财,不会说出真相。大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所以在虚荣和私心的支配下,都装作看见了新衣,这个故事与其说是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
任务四:反诈宣传会
从这起案件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新知探究
1.这场荒诞离奇的骗局,最后被一个小孩子揭穿了,他为什么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受骗?
按句式回答:孩子之所以说真话,是因为 。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孩子之所以说真话,是因为孩子的心灵很纯净。
孩子之所以说真话,是因为孩子的世界无私无欲。
孩子之所以说真话,是因为孩子敢于表达自我。
……
2.阅读相关资料,拓展思考作者最后让孩子说出真相的用意是什么?
故事原型
《皇帝的新装》原本是从中世纪西班牙民间故事移植而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也曾在其戏剧中运用过这个素材。故事的结局是那个国王光着身子在朝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大家都噤若寒蝉、不吭一声。安徒生改写时,在结尾处让一个孩子喊出了“他没有穿衣服”这句真话。
助读资料
当我在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安徒生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穿啊!”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百姓在孩子的带动下都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依然装腔作势,对比之下,显得后者更加可笑和腐朽。这句话寄托了作者对于人民大众、对于未来的信心。
事实上,这布和新装,至今仍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上,穿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上。这恐怕是作品内在的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
3.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可笑的闹剧,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市民中心邀请大家结合本次案件进行反诈宣传活动。请结合资料,谈一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示?
助读资料
真心诚意是做人的大境界,其核心是“诚”,是实事求是,是自省,是明白好歹。这样的人并不多,多数人,包括我,每天都披着皇帝的新衣在街上徜徉,溜溜达达,笑容可掬。
(鲍吉尔·原野《人人都穿皇帝的新衣》)
做一个孩子般诚实纯真的人,就不会被骗。
做一个不被名利支配的人,就不会被骗。
做一个不贪图高官厚禄的人,就不会被骗。
做一个没有虚荣心的人,就不会被骗。
做一个恪守真诚的人,就不会被骗。
做一个节制有度的人,就不会被骗。
……
按句式回答:做一个 的人,就不会被骗。
致谢信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衷心感谢各位小侦探在皇帝新装诈骗案调查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根据你们提供的案件信息和分析,现已对两名嫌疑人发出全国通缉令,执法部门正在全力追捕。
本案件揭示了虚荣、恐惧和盲目从众心理的危害。皇帝和官员们的行为助长了骗子的诡计,而唯一敢于说出真相的是一名孩子。借此机会提醒公众,诚实和正直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任何盲目追求虚荣和忽视真相的行为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敬请大家保持警惕!
皇家执法部
日期:XX年XX月XX日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骗子行骗:狡猾贪婪,善于欺骗
皇帝受骗:愚蠢虚荣,昏庸无能
大臣助骗:阿谀奉承,虚伪愚蠢
百姓传骗:盲目从众,愚蠢怕事
小孩揭骗:敢说真话,坚持真理
夸张 语言
想象 心理
讽刺 动作
童话给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篇《皇帝的新装》让人在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叹为观止的同时,也不禁思考文中的皇帝、大臣、百姓、骗子、孩子等人,他们在游行结束之后会有什么后续?请你也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以“皇帝回宫后……”为开头,续写《皇帝的新装》的结局。
要求:
1.充分发挥想象
2.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
课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