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地球
一、单选题
(2025·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如图,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地球仪在暗室模拟地球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 )
A.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0°经线比180°经线长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2.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 )
A.天气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1.D 2.D
【解析】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正球体模型,A错误;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仪上也体现这一特点,B错误;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错误;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D正确;故选D。
2.天气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演示的运动无关,A错误;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演示的是地球自转,BC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图中的电灯表示太阳,可以演示昼夜更替现象,D正确;故选D。
(2025·广西·中考真题)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4.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答案】3.B 4.D
【解析】3.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符合图中日影情况的,B正确;南、北极圈不会出现直射现象,AC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错误。故选B。
4.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等到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即下一个北半球夏至日,需要地球公转一周(约1年),D正确,ABC排除。故选D。
5.(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十天 C.一年 D.两年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答案】B
【解析】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B正确;本初子午线是 0°经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起始线,排除A;北回归线是23°26′N纬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排除C;南回归线是23°26′S纬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排除D。故选B。
(2025·山西·中考真题)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被称为冰穹A,是南极地区最有科学考察价值的地点之一。下图示意冰穹A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在冰穹A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秦岭站
8.冰穹A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9.最适合在冰穹A开展的科考任务是( )
A.南太平洋生物研究 B.深冰芯钻探工程
C.冰盖边缘航空调查 D.海平面动态监测
【答案】7.B 8.C 9.B
【解析】7.据图可知,昆仑站位于冰穹A附近,我国在冰穹A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昆仑站,故选B。
8.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点,在南极点上,所有的方向都是正北,冰穹A位于南极点以外的南极地区,所以冰穹A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故选C。
9.冰穹A地区冰层厚,适合开展深冰芯钻探工程,研究冰芯可以获取过去气候等诸多信息,B正确;南太平洋生物研究应在南太平洋海域进行,冰盖边缘航空调查应在冰盖边缘进行,海平面动态监测更适合在沿海或海洋区域进行,排除ACD。故选B。
(2025·甘肃·中考真题)火地岛位于南美洲南端。“醉汉林”是该岛独特的景观,它是在大风长期吹拂下导致树木迎风面的树枝受损,而背风面的树枝得以正常生长,形成树冠向背风面延伸的不对称形态。读火地岛示意图和当地“醉汉树”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火地岛位于( )
A.热带 B.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11.根据盛行风向判断,火地岛“醉汉林”树冠一般朝向(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10.D 11.B
【解析】10.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读图可知,火地岛纬度在50°S 55°S ,位于南温带,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读材料可知,醉汉林”是该岛独特的景观,它是在大风长期吹拂下导致树木迎风面的树枝受损,而背风面的树枝得以正常生长。读图可知,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且风速强劲,西北面为迎风面树枝易受损,东南面为背风面树枝正常生长,可判断出树冠朝向东南,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12.活动规划:以下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是( )
①用白炽灯、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理解地球运动原理
②观察一天中房屋影子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③观察一年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化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④观察一年四季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实验演示:同学们在演示地球运动时(如图),正确的操作是( )
A.始终保持地轴处于竖直状态
B.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
C.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白炽灯演示公转
D.围绕白炽灯沿甲→乙→丙→丁方向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
14.观察现象:同学们在地球仪同一条经线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60°处、分别垂直球面粘上长度相同的小木棒,并在演示公转过程中绘制了小木棒正午影子示意图。地球仪位于图中位置乙时,小木棒的影子示意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成果汇报:经过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地球公转运动认知结构图。图中空白处的内容包括:①四季更替;②昼夜长短变化;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以上内容从左到右排序,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答案】12.D 13.D 14.C 15.B
【解析】12.一天中房屋影子变化是地球自转导致,不是公转,②错误;一年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不是自转,③错误;用白炽灯、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可理解原理,①正确;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13.地轴是倾斜的,不是竖直,A错误;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应从左向右拨动(或从西向东 ),B错误;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应该是地球仪围绕白炽灯(代表太阳)移动,C错误;地球仪按逆时针(自西向东)移动,且方向是甲→乙→丙→丁符合公转轨迹,D 正确。故选D。
14.读图可知,地球仪在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且北回归线影子朝北(北半球 ),符合③图特征,C正确;①②图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且②图影子朝向错误,AB错误;④图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情况,D错误。故选C。
1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导致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进而引起②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这些变化导致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最终形成①四季更替以及划分五带,所以顺序为③②④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5·新疆·中考真题)地理课上,学生们进行了“消失的纸船”实验。图为学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在两组实验中,分别沿桌面和伞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可以观察到( )
A.甲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B.甲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C.乙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D.乙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17.该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一个圆形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16.C 17.D
【解析】16.甲组实验中桌面是平的,当沿桌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时,由于桌面没有弧度,纸船不会逐渐消失,而且随着距离变远,纸船会看起来变小,但不会更加清晰,AB错误;乙组实验中的伞面是弧形的,类似于球体的一部分,当沿伞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时,随着距离的增加,纸船下部会先被伞面遮挡,然后逐渐看不到整个纸船,即纸船逐渐消失,C正确;乙组实验纸船会逐渐消失,而不是更加清晰,D错误;故选C。
17.这个实验中,乙组伞面类似于地球的表面(弧形),纸船在伞面上由近及远移动逐渐消失的现象,模拟了在地球表面上,船只远去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的情景。这种现象揭示了地球表面是有弧度的,地球是一个球体,D正确;天圆如张盖是古代关于天的一种错误认识,与该实验无关,A错误;地球是一个圆形不准确,圆形是平面图形,地球是一个球体,是立体的,B错误;地方如棋局是古代关于地的错误认识,与实验揭示的内容不符,C错误;故选D。
(2025·新疆·中考真题)2025年1月28日(除夕),央视春晚以其无与伦比的精彩演出,再次征服了全球华人的心。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央视春晚直播时,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9.除夕至元宵节(2月12日)期间,新疆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①昼短夜长 ②昼渐长夜渐短
③昼长夜短 ④昼渐短夜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8.C 19.A
【解析】18. 图中丙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根据自西向东的公转方向,丁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甲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乙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为秋分日。春晚直播时间是2025年1月28日,1月28日在12月22日(冬至)之后,3月21日(春分)之前;所以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在丙丁之间,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9.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除夕是2025年1月28日,元宵节是2月12日,这个时间段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新疆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所以新疆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如下图,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地球仪在暗室模拟地球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 )
A.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0°经线比180°经线长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21.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 )
A.天气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20.D 21.D
【解析】20.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正球体模型,故A错误;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仪上也体现这一特点,故B错误;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故C错误;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故D正确。故选D。
21.天气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演示的运动无关,故A错误;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演示的是地球自转,故B、C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图中的电灯表示太阳,可以演示昼夜更替现象,故D正确。故选D。
(2025·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图1为河南登封(31.5°N)横梁式圭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方向和长度,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22.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3.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4.一年中M最短时,太阳直射( )
A.31.5°N B.23.5°N C.0°纬线 D.23.5°S
【答案】22.A 23.C 24.B
【解析】22.由材料可知,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圭表是用来测量日影的,日影朝向正北,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那么圭为是南北走向,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和方向,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3.河南登封位于北半球(31.5°N),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对于北半球来说,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观察图2,丙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丙处,C正确;顺着地球公转方向,丁为春分日、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更高、影子M更短,排除ABD。故选C。
24.河南登封位于北半球(31.5°N),一年中M(正午日影)最短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一年中M最短,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2025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1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会议召开第一天,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6.会议召开期间,我国南方地区可能欣赏到( )
A.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B.荷香满园,蝉声阵阵
C.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D.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27.会议召开期间,遂宁( )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夜等长,夜渐短
【答案】25.D 26.A 27.C
【解析】25.①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②为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③为秋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④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2025年3月5-11日会议召开期间,处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即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④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初春时节,南方地区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A符合题意;荷香满园,蝉声阵阵描述的是夏季的景象,B不符合题意;稻谷飘香,硕果累累是秋季丰收的景象,C不符合题意;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描写的是冬季北方地区的景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7.会议召开时间期间,处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到赤道移动,位于北半球的遂宁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下图为地球公转演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模拟夏至时太阳照射地球情况,地球仪的摆放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9.模拟连云港5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地球仪应摆放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答案】28.B 29.A
【解析】28.地球公转中,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判断地球仪摆放位置,需看地轴倾斜与太阳直射点:乙处地球仪北极倾向太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夏至,所以模拟夏至选乙处,B正确;甲处直射赤道,为春分,丙处直射赤道,为秋分,丁处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ACD排除。故选B。
29.连云港5月1日处于春分(甲,3月21日前后)—夏至(乙,6月21日前后)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连云港昼渐长、夜渐短,A正确;乙丙之间是夏至—秋分,丙丁之间是秋分—冬至,丁甲之间是冬至—春分, 5月1日不在这些时间段内,BCD错误。故选A。
(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日晷是古人通过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指向北极星。观察如图日晷完成下面小题。
30.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天气复杂多变 C.四季不断更替 D.太阳东升西落
31.一天中晷针投影最短出现的时间是( )
A.日出 B.上午 C.日落 D.正午
【答案】30.D 31.D
【解析】30.日晷是利用太阳光线照射晷针时产生的投影来计时的工具。晷针垂直于晷面,当太阳在天空中移动时,晷针的影子会在晷面上移动,对应不同的刻度,从而显示时间;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呈现东升西落的视运动轨迹,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光线照射晷针的角度也会改变,使得投影在晷面上的方向和长度不断变化;因此,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太阳东升西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1.据材料可知,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投影长度在不断变短,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投影长度在变长。因此,一天中晷针投影长度最短的时刻是正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地理老师用雨伞制作了一个经纬网模型的教具。观察如图经纬网模型教具完成下面小题。
32.在制作过程中,伞的结构与经纬网的构成搭配不当的是( )
A.伞骨表示纬线 B.伞顶表示北极点 C.伞柄表示地轴 D.伞面表示地球部分表面
33.根据所制的经纬网模型,A点的地理坐标为( )
A.(30°S,60°E) B.(30°S,60°W)
C.(30°N,60°E) D.(30°N,60°W)
34.A点位于( )
①热带②B点的东南方向③高纬度④东半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2.A 33.C 34.B
【解析】32.伞骨通常是放射状的结构,类似于经线(连接南北极的半圆),而不是纬线(平行于赤道的圆),A搭配不当;伞顶是伞的顶部中心,可以表示北极点,B搭配合理;伞柄是伞的支撑中心线,可以表示地轴,C搭配合理;伞面是展开的曲面,可以表示地球的部分表面,D搭配合理;根据题意,故选A。
33.在经纬网地图上,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递增的为南纬,用“S”表示;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递增的是西经,用“W”表示。由图可知,A点的地理坐标为(30°N,60°E),C正确,BCD错误;故选C。
34.A点坐标为(30°N,60°E),热带范围是23.5°N-23.5°S,30°N不在热带,排除①;B点的地理坐标为(60°N,30°E),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②正确;高纬度是60°-90°,30°N属于低中纬度的分界线,排除③;东半球范围是20°W-0°-160°E,60°E在东半球,④正确;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材料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员乘组将驻留天宫空间站6个月,交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于4月30日顺利着陆于东风着陆场(41°12'N,101°02'E)。完成下面小题。
35.神舟二十号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下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6.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着陆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5.A 36.C
【解析】35.3月21日前后是春分日,6月22日前后是夏至日,4月24日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地球公转至图中的①段,A正确。②段是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4月24日不在此段,B错误。③段是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4月24日不在此段,C错误。④段是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4月24日不在此段,D错误。故选A。
36.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甲在41°S-42°S、101°E-102°E之间,乙在41°S-42°S、101°W-102°W之间,丙在41°N-42°N、101°E-102°E之间,丁在41°N-42°N、101°W-102°W,东风着陆场(41°12'N,101°02'E)在丙,所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着陆于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东区成功着陆。下图为东风着陆场位置图及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7.东风着陆场的经纬度位置约为( )
A.100°W,40°N B.100°W,40°S C.100°E,41°N D.100°E,41°S
38.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 )
A.交织的经纬网 B.倾斜的地轴 C.道路上的行人 D.巨大的球体
【答案】37.C 38.D
【解析】37.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东风着陆场的经纬度发射中心的经纬度接近(41°N,100°E),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8.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D正确;地球的地轴、经纬线都是人为定义的,实际并不存在,AB错误;地球上的道路上的行人在太空上看是非常微小的,C错误;故选D。
(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北京天安门广场每日升旗(降旗)时间大致与北京市日出(日落)时间一致。下图为2024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二分二至日升降旗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39.图示日期中北京市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0.推测北京市春分日至夏至日(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全天皆昼
【答案】39.D 40.B
【解析】39.白昼时间 = 降旗时间-升旗时间。计算各节日白昼时长:春分日:18:27-6:18 = 12 小时09分;夏至日:19:47-4:46 =15 小时01分;秋分日:18:12-6:02 = 12 小时10分;冬至日:16:53-7:33 = 9小时20分。综上所述,冬至日白昼最短,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0.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北京)昼渐长、夜渐短,到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故春分日至夏至日北京昼长夜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2025年4月24日,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1中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高/中/低)纬度,位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 方向。
(2)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运行到图2中的 段(填数字),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逐渐向 (南/北)移动。当日酒泉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图2中当地球运动到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上,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答案】(1) 中 西北 (2) ① 北 昼长夜短 (3) 北回归线 极昼
【解析】(1)我们把南北纬0°-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60°之间称为中纬度,南北纬60°-90°之间称为高纬度。酒泉的纬度约为40°N,可知酒泉属于中纬度地区。酒泉和文昌同位于北半球,但酒泉纬度数更大,说明酒泉更偏北,文昌和酒泉都位于东经区,文昌的经度值更大,说明酒泉更偏西,所以酒泉位于文昌的西北方向。
(2)4月24日位于春分日甲到夏至日乙之间,所以位于地球公转示意图的①段,4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包括酒泉都是昼长夜短。
(3)在乙位置时,北极圈产生极昼,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42.(2025·福建·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生利用泡沫球、竹签、铁丝、记号笔和橡皮泥等器材制作简易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下图示意简易地球仪及其制作步骤。
制作步骤①用橡皮泥制作成底座。②在泡沫球上选取某点为南极,再找到另一端的对称点为北极,用竹签穿过南北极。③把铁丝弯成弧形支架,并将竹签两端连接固定在支架上。④将铁丝支架与底座连接牢固。⑤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垂直。⑥画出经纬线并标注经纬度。
(1)步骤③~⑤中有一处制作错误,指出其序号并更正错误。
(2)a、b、c、d四条经线中有一处经度标注错误,指出错误经线字母并更正经度。
(3)该学生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俯视时,泡沫球呈现的旋转方向是 时针,地球自转一周经历的时长约为 。
(4)该学生准备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还应补充的一项器材是 ,其作用是 。
【答案】(1)⑤。应更正为“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成66.5°角”。
(2)a。应更正为“30°W”。
(3) 逆 1天(24小时)
(4) 手电筒(蜡烛或台灯等) 模拟太阳光
【解析】(1)读制作步骤发现,步骤⑤出错了。地轴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66.5°。故步骤⑤应更正为“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成66.5角°”。
(2)读图,经线a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是属于西经,字母标错,应更正为“30°W”。
(3)根据所学可知,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转,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1天(24小时)。
(4)用手电筒或蜡烛或台灯等代表太阳,模拟太阳光照射。
43.(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四川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为主题的实验活动。图1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图2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主题】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实验准备】地球仪、灯泡(代表太阳)、可升降支架
【实验过程】
(1)第一步:调节支架,使灯泡的高度和地球仪球心的高度保持 。
(2)第二步:打开电源,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以 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转动(移动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观察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变化。
【实验记录】
图中①处:“太阳”直射赤道,此时为春分;
(3)图中②处:地球仪应为ABC三图中的 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
(4)结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移动。
【实验与生活】
(5)根据实验结论推断该校校园的路灯从春分到夏至傍晚亮得越来越晚的原因。
【答案】(1)一致 (2)逆 (3)A (4)南北回归线
(5)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长,夜晚变短,所以该校校园的路灯傍晚亮得越来越晚。
【解析】(1)在演示地球公转实验时,只有灯泡高度与地球仪球心高度一致,才能近似还原太阳光线射向地球的真实角度等情况,让实验更科学准确。所以要调节支架使二者高度保持一致 。
(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所以在实验中移动地球仪,要使地球仪以逆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转动。
(3)②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北半球夏至日。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图2,A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是极昼状态,符合夏至日昼夜分布;B、D图昼夜平分,是二分日;C图北极圈及其以北是极夜,是冬至日。所以地球仪应为A图 。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越来越长,夜晚时间越来越短。四川位于北半球,所以该校校园所在地白昼变长,夜晚变短,那么路灯傍晚亮得就越来越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地球
一、单选题
(2025·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如图,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地球仪在暗室模拟地球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 )
A.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0°经线比180°经线长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2.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 )
A.天气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
(2025·广西·中考真题)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4.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5.(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十天 C.一年 D.两年
【答案】A
6.(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2025·山西·中考真题)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被称为冰穹A,是南极地区最有科学考察价值的地点之一。下图示意冰穹A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在冰穹A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秦岭站
8.冰穹A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9.最适合在冰穹A开展的科考任务是( )
A.南太平洋生物研究 B.深冰芯钻探工程
C.冰盖边缘航空调查 D.海平面动态监测
(2025·甘肃·中考真题)火地岛位于南美洲南端。“醉汉林”是该岛独特的景观,它是在大风长期吹拂下导致树木迎风面的树枝受损,而背风面的树枝得以正常生长,形成树冠向背风面延伸的不对称形态。读火地岛示意图和当地“醉汉树”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火地岛位于( )
A.热带 B.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11.根据盛行风向判断,火地岛“醉汉林”树冠一般朝向(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12.活动规划:以下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是( )
①用白炽灯、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理解地球运动原理
②观察一天中房屋影子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③观察一年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化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④观察一年四季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实验演示:同学们在演示地球运动时(如图),正确的操作是( )
A.始终保持地轴处于竖直状态
B.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
C.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白炽灯演示公转
D.围绕白炽灯沿甲→乙→丙→丁方向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
14.观察现象:同学们在地球仪同一条经线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60°处、分别垂直球面粘上长度相同的小木棒,并在演示公转过程中绘制了小木棒正午影子示意图。地球仪位于图中位置乙时,小木棒的影子示意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成果汇报:经过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地球公转运动认知结构图。图中空白处的内容包括:①四季更替;②昼夜长短变化;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以上内容从左到右排序,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025·新疆·中考真题)地理课上,学生们进行了“消失的纸船”实验。图为学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在两组实验中,分别沿桌面和伞面由近及远移动纸船,可以观察到( )
A.甲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B.甲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C.乙组实验纸船逐渐消失 D.乙组实验纸船更加清晰
17.该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一个圆形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一个球体
(2025·新疆·中考真题)2025年1月28日(除夕),央视春晚以其无与伦比的精彩演出,再次征服了全球华人的心。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央视春晚直播时,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9.除夕至元宵节(2月12日)期间,新疆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①昼短夜长 ②昼渐长夜渐短
③昼长夜短 ④昼渐短夜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5·甘肃平凉·中考真题)如下图,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地球仪在暗室模拟地球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 )
A.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0°经线比180°经线长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21.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 )
A.天气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
(2025·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图1为河南登封(31.5°N)横梁式圭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方向和长度,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22.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3.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4.一年中M最短时,太阳直射( )
A.31.5°N B.23.5°N C.0°纬线 D.23.5°S
(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2025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1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会议召开第一天,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6.会议召开期间,我国南方地区可能欣赏到( )
A.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B.荷香满园,蝉声阵阵
C.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D.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27.会议召开期间,遂宁( )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夜等长,夜渐短
(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下图为地球公转演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模拟夏至时太阳照射地球情况,地球仪的摆放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9.模拟连云港5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地球仪应摆放在(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日晷是古人通过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指向北极星。观察如图日晷完成下面小题。
30.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天气复杂多变 C.四季不断更替 D.太阳东升西落
31.一天中晷针投影最短出现的时间是( )
A.日出 B.上午 C.日落 D.正午
(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地理老师用雨伞制作了一个经纬网模型的教具。观察如图经纬网模型教具完成下面小题。
32.在制作过程中,伞的结构与经纬网的构成搭配不当的是( )
A.伞骨表示纬线 B.伞顶表示北极点 C.伞柄表示地轴 D.伞面表示地球部分表面
33.根据所制的经纬网模型,A点的地理坐标为( )
A.(30°S,60°E) B.(30°S,60°W)
C.(30°N,60°E) D.(30°N,60°W)
34.A点位于( )
①热带②B点的东南方向③高纬度④东半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材料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员乘组将驻留天宫空间站6个月,交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于4月30日顺利着陆于东风着陆场(41°12'N,101°02'E)。完成下面小题。
35.神舟二十号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下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6.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着陆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东区成功着陆。下图为东风着陆场位置图及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7.东风着陆场的经纬度位置约为( )
A.100°W,40°N B.100°W,40°S C.100°E,41°N D.100°E,41°S
38.当宇航员在太空回望地球时,能看到( )
A.交织的经纬网 B.倾斜的地轴 C.道路上的行人 D.巨大的球体
(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北京天安门广场每日升旗(降旗)时间大致与北京市日出(日落)时间一致。下图为2024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二分二至日升降旗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39.图示日期中北京市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0.推测北京市春分日至夏至日(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全天皆昼
二、非选择题
4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2025年4月24日,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1中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高/中/低)纬度,位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 方向。
(2)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运行到图2中的 段(填数字),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逐渐向 (南/北)移动。当日酒泉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图2中当地球运动到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上,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42.(2025·福建·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生利用泡沫球、竹签、铁丝、记号笔和橡皮泥等器材制作简易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下图示意简易地球仪及其制作步骤。
制作步骤①用橡皮泥制作成底座。②在泡沫球上选取某点为南极,再找到另一端的对称点为北极,用竹签穿过南北极。③把铁丝弯成弧形支架,并将竹签两端连接固定在支架上。④将铁丝支架与底座连接牢固。⑤调整支架角度,使竹签与桌面垂直。⑥画出经纬线并标注经纬度。
(1)步骤③~⑤中有一处制作错误,指出其序号并更正错误。
(2)a、b、c、d四条经线中有一处经度标注错误,指出错误经线字母并更正经度。
(3)该学生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俯视时,泡沫球呈现的旋转方向是 时针,地球自转一周经历的时长约为 。
(4)该学生准备利用自制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还应补充的一项器材是 ,其作用是 。
43.(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四川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为主题的实验活动。图1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图2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主题】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实验准备】地球仪、灯泡(代表太阳)、可升降支架
【实验过程】
(1)第一步:调节支架,使灯泡的高度和地球仪球心的高度保持 。
(2)第二步:打开电源,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以 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转动(移动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观察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变化。
【实验记录】
图中①处:“太阳”直射赤道,此时为春分;
(3)图中②处:地球仪应为ABC三图中的 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
(4)结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移动。
【实验与生活】
(5)根据实验结论推断该校校园的路灯从春分到夏至傍晚亮得越来越晚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