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哈金森工厂 检测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 在哈金森工厂 检测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5: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生用书P7])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救济/掎角之势 着落/着魔 法郎/珐琅
B.解数/解甲归田 档案/勾当 日积月累/果实累累
C.垂髫/千里迢迢 间或/渐染 堆满/椎骨
D.智慧/卷帙浩繁 给予/给以 铺位/曝晒
解析:选A。A项,jì/jǐ,zhuó/
( http: / / www.21cnjy.com )zháo,fǎ/fà;B项,xiè/jiě,dànɡ,lěi/léi;C项,tiáo,jiàn/jiān,duī/zhuī;D项,zhì,jǐ/ɡěi,pù。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帐目  记载  夙愿  人满为患
B.枯燥  什物  跋涉  举世闻名
C.功勋  糊口  帐篷  波斓壮阔
D.简陋  解雇  熟练  水泻不通
解析:选B。A项,“帐”应为“账”;C项,“斓”应为“澜”;D项,“泻”应为“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本年度中国反腐舆情进入官方主导模式,曾经风起云涌的网络反腐出现“断崖式”降温。
B.民航局正在研究制定对航班上不文明“任性”乘客的惩处措施,考虑将这些乘客纳入信用不良记录,其日后乘机将受到影响。
C.在俄政府接连出台救市举措的同时,国际油价出现小幅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卢布,目前美元对卢布汇率正逐步返回1比50的安全线。
D.曾帮助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彼德·皮奥特(Peter
Piot)表示,此次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危机很可能要持续到2015年年底才能结束。
解析:选B。A项,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C项,成分残缺,应在“推升了卢布”后补出宾语“汇率”;D项,句式杂糅,改为“很可能要持续到2015年年底”或“很可能到2015年年底才能结束”。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月14日,父亲进入哈金森工厂,工号为5370。在这里,父亲度过了一段较为稳定的做工生活,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生命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父亲在哈金森工厂被分配到制鞋车间工作,制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雨用的套鞋。他们每日工作10小时,星期六做半天,即每周工作54小时。新工人实行计时工资,每小时工资学徒期为一法郎,以后逐步增加,熟练后就实行计件工资。这种工作属于轻体力劳动,但要节奏快,适合心灵手巧的人干。郑超麟也曾在这家工厂做工。我去采访他时,他对我讲,他一天只能做十双鞋,而我的父亲则可以做二十多双。像父亲这样工作,一天大约可以挣得十五六个法郎。
1988年我去法国进行一个项目考察时,曾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蒙达尼去了一下,在工厂人员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哈金森工厂。这个工厂今天仍旧是橡胶制品企业,拥有九千多名职工,在宽敞的庭院右边,父亲当年做工的厂房仍然完好无缺。现在这里楼上作为仓库,楼下也堆满了什物,已不再作为车间使用。这个厂房高大明亮,可想而知比克鲁梭的施奈德钢厂的工作条件要好得多。工厂的陪同人员告诉我,这个工厂一百年前曾经失火,后来由法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家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了这个厂房。就像埃菲尔设计的举世闻名的巴黎铁塔一样,这个厂房也是由钢铁结构建造而成,据说在当时是世界上第一个金属结构的厂房。回国后我问过父亲,你当年做工的厂房是埃菲尔设计的,你知道吗?父亲还真的不曾知晓。
据当时和父亲在一起做工的郑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麟回忆,在离工厂五分钟路程的一个小树林中,工厂拨出一个木棚,内有四十多个铺位,专门为中国勤工俭学学生居住。我去法国的时候,工厂的人告诉我,这个木棚早已拆掉了,但我可以想像得出它当年那种简陋的样子。当时住在这里的学生们搭伙做饭,推举两个人做厨师,大家照工厂计时制给他们支付工资,伙食账目公开,每人每日伙食费约三个法郎。早晨咖啡面包,午、晚两餐都有肉吃。房子不需付租金,因而算起来,像郑超麟这样的计时工,每月可剩余一百多法郎。而像父亲他们那样的计件工,便可以剩余大约二百多个法郎。
当时在木棚中一同居住的,有郑超麟、汪泽
( http: / / www.21cnjy.com )楷、李慰农、尹宽等人,最多的是安徽人。1922年6月9日以后,王若飞和他的舅父黄齐生老先生也来到蒙达尼的哈金森工厂做工,也住到了这个木棚里,他和父亲从此相识。此后,他和父亲相交甚深,战争年代还曾互赠照片作为留念。他送父亲的照片,一直存放在我们的家庭影集之中,“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没收后遗失。
父亲在哈金森工厂做工时,于8月度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他的18岁生日。那时的他生活已有着落,工作也不像在克鲁梭时那样沉重,因此大概生活得比较轻松。郑超麟和他同住一个木棚,他回忆道:“晚饭后至睡觉时间有二小时至三小时可以利用。此时木棚里很热闹,看书的人很少,甚至没有,大家闲谈、开玩笑、相骂,幸而没有相打的。有个四川小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只有18岁,每日这个时候总是跳跳蹦蹦,走到这一角同人说笑话,又走到那一角找人开玩笑。”可见,父亲年轻时的性格相当活泼开朗。这种于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保持了终生。
4.作者描述道:“父亲度过了一段较为稳定的做工生活,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生命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你是怎样理解“转折点”这一词语的含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到此句在选段中的地位。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揭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答案应在下面找。“转折点”要看变化,一是认识了王若飞等革命者,他们对邓小平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保持终生的“于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的形成。据此可整合出答案。
答案:作者认为,传主在哈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森工厂不仅度过了一段较为稳定的做工生活,而且认识了很多对他一辈子影响很深的革命者,如王若飞等;性格逐渐开朗,能在艰苦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所以是其“巨大的转折点”。
5.在节选的文段中,作者描述了传主工作、生活方面哪些内容?请分条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文中筛选信息,然后加以概括。
答案:①在工厂每天工作的时间;②传主每天能做二十双鞋,值十五六个法郎;③居住条件和传主每月的工资;④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乐观的精神。
6.结合上述文段,请你说说传记创作应注意哪些具体环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传记的生命是真实,在本文中体现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明显。“真实”,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有直接的、间接的。其次是传记语言的真实,不追求新奇。再就是具体信息的真实可靠。
答案:作者描写传主的生活、工作等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首先,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她眼见、采访当事人和其朋友,并用“工号”等具体实事来印证自己文章的可信度;其次,用语要朴实,以平实的语言来打动读者,不能带有主观性;第三,时间、地点、数据、人物都应真实可靠,如5370的工号、2月14日、1922年6月9日等数字都一清二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
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com面对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
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解析:选DE。A.“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精神”。B.强加因果,前后是并列关系。C.应是“台湾高层人士”。
8.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篇文章中胡秋原的主要言论大量谈及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要注意分条列出。
答案: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被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两岸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
9.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传记中的胡秋原成立“中华统一联盟”,赴大陆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这些都是他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而做出的贡献。
答案: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10.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m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胡秋原的身上体现出敢于担当的人格魅力,他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高瞻远瞩,光明磊落。作答时,要分条列出,然后加以分析。
答案: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
三、表达与交流
11.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仔细观察申办冬奥会的标识,找出汉字“冬”、滑雪人物、滑道、五环、拼音和数字,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指出其各自的寓意。
答案:①书法“冬”字、滑雪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现代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④拼音“BEIJING”点明申办城市。
1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下列生活现象所蕴含的道理。
一位名叫阿费列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器官机能强。他还发现美术学院的不少学生视力不如常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另外,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
om所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一个人的缺陷有时候就是上苍给他的成功的信息。
(示例2)缺陷可以成为一个人向上的动力和另辟蹊径的有利条件。
(示例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他说法辩证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