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铁肩担道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铁肩担道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5: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铁肩担道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江 有 汜(sì)①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②。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③,之子归,不我与④。不我与,其后也处⑤。
江有沱(tuó)⑥,之子归,不我过⑦。不我过,其啸⑧也歌。
【注释】
①汜:江水决堤冲出后重又退回江里。②不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不用我,不需要我。以:用,需要。③渚:水中的小沙洲。④不我与:不同我交往。与:交往,相交。⑤处:忧愁。⑥沱:江水的支流。⑦不我过:不到我这里来。过:来,至。⑧啸:号,号哭。
【译文】
大江滔滔有倒流,
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要我,
从此不再需要我,
她将悔恨在后头。
大江之中有沙洲,
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理我,
从此不再理睬我,
她将忧愁在后头。
大江也会有支流,
姑娘就要出嫁了。
姑娘从此不再来,
从此不再来看我,
她将长歌当号哭。
【赏析】
心爱的姑娘离自己而去,一切挽回的努力都无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事,内心的伤悲和哀愁,真该长歌当哭、仰天长啸!失恋的滋味是苦涩的,酸楚的,感伤的,有时,竟会苦涩、酸
楚、感伤得让人气绝。苦苦的追求,缠绵的思念,执著的热情,随着远去的花轿而飘走,一夜之间,世界变了模样,落得大地白茫茫一片,空空洞洞一团。
古典的浪漫情怀,与现代的潇洒时髦,有着天壤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别。古典的浪漫,把爱情当作神灵侍奉,心甘情愿作爱情祭坛上的牺牲品,付出血和泪,生与死,所以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之说。
现代的潇洒,把爱情当作权宜之计,当作疲惫无奈之中的安乐椅,心甘情愿不惜一切代价去醉生梦死,及时行乐,追名逐利,所以才有“潇潇洒洒走一回”之说。
真的潇洒是执著追求之后的彻悟,伪潇洒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浪荡。为失去的爱情而悲痛未必不潇洒,自以为满不在乎未必真潇洒。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朱志敏,1953年生,19
( http: / / www.21cnjy.com )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自1984年起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已出版《五四民主观念研究》等著作。
1925年末至1926年初,全国人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连续在北京举行了三次“反日讨张”的国民示威大会,李大钊都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工作。
从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伐战争捷报频传。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惴惴不安,逐步联合起来进行干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不顾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公然调动大批军警,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名革命者和居民。
李大钊入狱后,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贞不屈,对敌人的各种利诱严辞拒绝。当时北京的《晨报》报道说:“李大钊受审时……态度极从容,毫不惊慌。”他表现出“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在二十多天的监禁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泄露任何一点机密,没有说出任何一句不利于革命的话。
1927年9月28日,张作霖不顾广大人民群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刑台,镇定自若,从容就义。
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侮,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是,多少有志之士为谋救国之道而四处奔走呼号。用他们肩膀担起救国的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位勇挑救国道义的革命前辈——李大钊。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那川流不息的大实在和那宇宙无限的青春的一部分。
他在1920年写下的一篇散文中说道:
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生死相间(即相交替),才成无死无终的大生命,死同生一样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的现象。
对于自然的现象的“生”,既不感什么可以恐怖;那么,对于自然的现象的“死”,也不应该感什么可以恐怖。我们直可以断定死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怖的。
死既与生同是自然的现象,那么死如果是可悲哀的,生也是可悲哀的;死如果是有痛苦的,生也是有痛苦的。生死相较,没有多大的区别。
他认为,人的乐生怕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有一种“依恋”的“惰性”:由旧居迁到新居,总不免留恋故居,其实新居未必比旧居有什么不好;“冬天早起,临行冷水浴,望见冷水总觉得有些战栗。跳入其中,沐浴顷刻,也还有一种的佳境。出浴后,更觉得严寒的空气与春风一样和暖。人对于死依恋生,也是一样的心理。”
对于生死这样的豁达,对于死甚且有“跳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也还有一种的佳境”的想象,使他勇敢地面对人生,更勇敢地面对死亡。不过,诚如人们所熟知的,他并不赞成无谓的死,而是主张发展生命,美化人生。他只是提倡为了真理,为了美好人生的创造才去牺牲。那种牺牲才是一种“佳境”: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这不仅是他的散文、他的诗歌,更是他的观念、信仰、追求!
1.李大钊是怎样看待生死问题的?这些思考体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
答案:李大钊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不赞成无谓的死,认为只有为了真理而死,才是人生的“佳境”,为革命而死能使精神达到崇高不朽的境界,应勇敢地面对人生,追求真理。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李大钊对于生死处之泰然、渴求生命超越的精神。他慷慨赴死体现了自己用真理化解生死、用精神赢得不朽的崇高革命境界。
2.这段文字运用了传主的有关资料,从文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李大钊是一个超越生死、革命意志坚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折不挠、大智大勇的人,“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自信自己的事业言行有益于国家、社会、民族、人民,有益于全世界、全人类”。
3.请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简析这两个比喻句表达出了什么意思。
答案:一个是“旧居迁到新居”,一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水浴”。这两个比喻表达的意思是“人的乐生怕死,是由于有一种‘依恋’的‘惰性’”或者“人对于死依恋生,也是一样的心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C)
A.卷帙/栉比  豁口/豁亮  模棱两可/盛气凌人
B.窠臼/沉疴  
碑帖/喜帖  未雨绸缪/谬以千里
C.阆苑/魍魉
  蹊径/蹊跷  良莠不齐/秀色可餐
D.谶语/杆秤
  供认/供职  掎角之势/风光绮丽
解析:C项,lànɡ/liǎnɡ,xī
( http: / / www.21cnjy.com )/qī,yǒu/xiù;A项,zhì,huō/
huò,lénɡ/línɡ;B项,kē,tiè/tiě,móu/miù;D项,chèn/chènɡ,gòng,jǐ/qǐ。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冲动。”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其是古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奋,终弥补不了城镇应有的“乡愁”的失去。
A.毋庸讳言
B.尤其
C.风雨飘摇
D.殊不知
解析:A项,“毋庸讳言”用不着忌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坦率地说。B项,“尤其”更加,特别,表示更进一步。C项,“风雨飘摇”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地位不稳。可用“风吹雨打”或“风雨沧桑”,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风雨沧桑”指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艰苦。D项,“殊不知”竟不知道(强调后面所述情况,纠正别人的意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义务植树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国土绿化,尤其是城市绿化的进程,对增强国民保护环境、重视绿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B.虽然互联网金融火热,但据调查显示,仍有超过六成的用户因担心安全问题而减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使用。
C.“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暂停后,市福利院将集中精力认真做好已接收的患病弃婴的救治、康复和教育等服务工作。
D.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既是弘扬传统美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解析:A项,成分残缺,增强……的意识。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混乱,“据调查”或“调查显示”。D项,语序不当,应将“弘扬传统美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调换位置。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
荷兰研究人员表示,Wi-Fi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的辐射可能成为树木的新敌人。一项在荷兰进行的研究发现,______,______。研究指出______,______,相比之下,茂密森林地区的树木并未出现这种现象。______,______。
①研究人员同样发现,Wi-Fi辐射还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延缓玉米棒生长 ②荷兰城市内有多达70%的树木出现同样症状 ③这一发现将加剧人们对Wi-Fi辐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担忧 ④5年前的这一比例只有10% ⑤同时也能够支持家长呼吁停止在学校安装无线路由器的做法 ⑥栽种在无线路由器附近树木的树皮好似在流血以及大量的叶子濒于死亡
A.②④⑥①③⑤
B.⑥②③⑤④①
C.②③⑥①⑤④
D.⑥①②④③⑤
解析:⑥承接上文“研究发现”,具体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发现的内容;①“同样发现”与前文“发现”呼应,
“同样”暗示①须排在⑥之后,保持语义的连贯性;②“同样症状”呼应⑥所指的树木出现的症状,④中的“10%”与②中的“70%”形成数据比例上的对比;最后强调研究发现对人们认识及活动的影响,⑤中的“同时也能”暗示⑤必须接在③的后面。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晚  步①
厉 鹗
斜景忽已暝,流莺时一鸣。
水光知月出,花落见风行。
僻地非遗世,新畦欲耦耕。
孤吟少俦侣,发兴②自江城。
注:①此诗写于厉鹗因家贫租屋东园读书时,两年后,他考中举人。②发兴:激发意兴。
5.简析颔联是怎样写出诗人散步时的环境的特点的。
解析:诗歌颔联描写的水、月、花、风等意象,均是动态描写,但体现的却是环境的幽静,因为只有如此幽静,作者才能感知如此细微的变化。
答案:诗人采用了反衬(衬托)的手法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的幽静。水面上泛起了粼粼波光,原来是月亮慢慢升了上来;花朵悠悠飘坠,是因为有风儿在轻轻拂过。诗人通过对景物细微变化的感知来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6.请结合后两联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析:后两联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露出居“僻地”“少俦侣”却对生活充满热爱且志向远大的思想感情。在这黄昏的宁静中,诗人的心情反而不平静,“发兴自江城。”诗人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诗人的思想正在从这里腾飞,向着外面的广阔世界。
答案:诗人并没有因身处僻地而消极避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然是热爱生活,甚至饶有兴味地想享受农耕生活的快乐;尽管缺少知己,无人赏识,但在黄昏的宁静中心情反而不平静,并激发了他的意兴,他志向远大,思想飞向了外面的广阔世界。
(二)阅读下面这篇传记,完成7~9题。
文学生活五十年
巴 金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有感情无法倾吐,为了让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我离开旧家庭就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黑影。
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快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
我在法国学会了写小说。我忘记不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是卢梭、雨果、左拉和罗曼·罗兰。我学到的是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我把作品交给读者评判。我本人总想坚持一个原则,不说假话。除了法国老师,我还有俄国的老师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我的中国老师是鲁迅。我的作品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些作家的影响。我曾在《说真话》里写过:“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在《怀念胡风》中写过:“我对自己的表演(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吧),也感到恶心,感到羞耻。今天翻看三年前写的那些话,我还是不能原谅自己,也不想要求后人原谅我。”但是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是中国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
一九二八年年底我从法国回国,就在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居下来。我和一个朋友住在一起。我自小害怕交际,害怕讲话,不愿同外人接洽,外人索稿总是找我的朋友。所以:“我是靠友情生活到现在的。”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离开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南方。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的笔从来不曾停止。我的《激流三部曲》就是这样写完的。在那些日子我不得不到外奔波,也不得不改变写作方式。在一些地方买一瓶墨水也不容易,我就在皮包里放一锭墨,一支笔和一大叠信笺,到了一个地方借一个小碟子,倒点水把墨在碟子上磨几下,便坐下写起来。有时没有电灯,我就找一小节蜡烛,可是文思未尽,烛油却流光了。我多么希望能再有一节蜡烛让我继续写下去。
“四人帮”灭亡后,我拿起了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兴奋,我愉快,我觉得面前有广阔的天地,我要写,我要多写。可是留给我的只有几年的时间,我今年已七十六岁。我制订了五年的计划,我要写两部长篇小说,一部《创作回忆录》,五本《随想录》,翻译亚·赫尔岑的《回忆录》。我只愿意做一个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作家,也算是我五十几年的文学生活的一个交代吧。
我曾经说过:“我是从探索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的。”我开始读小说是为了消遣,但是我开始写小说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消遣;我不是一个文学家,我只是把写作当做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思想有种种的局限性,但是我的态度是严肃的,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声。我说过:“读者的期望就是对我的鞭策。”
“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在那些作品中阐述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节选自《巴金自传》,有删改)
7.“我觉得你们把人们的心拉拢了,让人们相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你们就像是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这是巴金在《憩园》中写到的读者对作家的期望,显然他自己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请从文中找出四点依据。
答案:①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②把作品交给读者评判;③坚持不说假话的原则;④每篇作品都是追求光明的呼声,都能传达对人有益的思想。
8.有人说:“传记文学之所以作为一种伟大的文学形式存在,并不是简单地记录了传主的生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我同意这种说法。传记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录传主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使读者从中获得深刻的人生教益。这篇传记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到巴金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巴金的人格魅力,例如巴金先生的正直,他一生追求说真话;巴金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巴金先生在艰难困苦中笔耕不辍地坚持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都使读者受益匪浅。
9.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文学家,可在这篇自传中,巴金一再强调“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巴金为什么这样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评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示例)巴金这样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①他认为自己读小说是出于兴趣。②他认为自己写作只是将写作当成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或他自己认为写作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
(2)(示例一)我认为我们进行自我评价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着谦虚的态度。巴金虽然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认为自己尚未达到一个文学家的高度,这种谦虚的态度使巴金在文学的道路上越攀越高,成就了巴金的伟大。我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也应该本着谦虚的态度,不断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示例二)我认为我们进行自我评价应该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求是。巴金对自己进行的评价是建立在对自己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自己50年的文学生活。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三、语言运用
10.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开设了新闻评点类的栏目,请你做一回这个栏目的主持人,对下面这则新闻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不少于50字。
发泄餐厅
北京首家“发泄”餐厅正式开业。只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顾客愿意,餐具、瓷器、家具,甚至餐厅里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尽情砸,悬挂在屋顶下的沙袋可以随时击打,“发泄墙”上可以贴上所有让你痛恨或厌恶的人的照片。(7月30日《法制晚报》)
答案:(示例)好好的东西砸了真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心痛。现在谁没有心理压力,“巴士阿叔”早就说过了,“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有钱就可以去砸东西发泄,那些没钱的呢?还是省省吧,发泄的时候应该多想想节约的光荣传统。
1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次声波”下定义。
①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在空间传播而形成的。
②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
③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为次声波。
④超声波与次声波都不能引起人耳的听觉。
答案:(示例)人耳感觉不到的低于20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或:次声波是人耳感觉不到的低于20
Hz的声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语文天地
官员“皇军用语”,让人不寒而栗
2010年4月28日,云南普洱市召开旧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改造领导小组动员大会,强力推进拆迁工作,市委书记沈培平亲自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讲道:“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坏!”这句话让人印象极其深刻,也不觉寒意顿起。有人说,这句话不禁让人想起了抗日影视剧中日本皇军常说的话:“幺西,你的大大地好;八嘎,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
的确,“大大地好,大大地坏”,在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侵略者嘴里,是常用的词语,它表现了皇军横行霸道、威逼老百姓的流氓丑态。作为普洱市委书记的沈培平,缘何在拆迁问题上仿用“皇军用语”呢?不难看出,这是他素质低下所使然。这更是他作风专横与霸道所使然。皇军用语背后的潜台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官就是法,法就是官”。为了彰显官威,沈书记干脆以当年皇军吓唬中国老百姓的语调和话语,威逼拆迁者。一句“大大地好、大大地坏”,言语上让人看不到一点党的优良作风与传统,只有他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做派。这种带有“大日本皇军”鲜明印记的流氓语言,怎能不让人不寒而栗?愿更多的官员能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因为一句荒诞不经的话而站在群众的对立面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高考链接
传记的特征
胡适对传记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丹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