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 匆匆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最长又最短,最广又被分割,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又最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请问,这究竟是什么……
——托尔斯泰
答案:时间
朱自清 (1898~1948),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匆匆》《春》
《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
人物简介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期,作者看到许多青年在生活中崇尚着过去,忧虑着未来,将本应该现在做的事情都丢掉了,徒增烦恼和悔恨,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文,意在阐明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轻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
创作背景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头涔涔 泪潸潸 溜去 挪移
旋转 凝然 徘徊 薄雾 伶伶俐俐
cén cén
shān shān liū nuó
xuán níng pái huái bó líng lì
我会认
涔涔:形容汗、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逃去如飞:形容逃跑得非常快,简直要飞起来一样。
潸潸:泪流不止的样子。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聪明、灵活。
词语解释
我会写
我会写
重难点字指导
第六笔是竖折,第八笔撇的起笔
要在第七笔横的中间,下半部分是
“臣”字。
书写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
这一笔不要写得过短。
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1: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我”因感悟年华虚度而惶恐。
3:具体写时间是如何匆匆流逝的。
4:时间的流逝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5:进一步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
思考:你从本文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对时光匆匆的叹惋,对自己无所作为的不安和对流逝时间的珍惜。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时光匆匆的叹惋,对自己无所作为的不安和对流逝时间的珍惜。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想一想:
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的。请把相关内容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记录你的感想。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用一个排比句写的都是我们常见的最能表现时间流逝的自然现象。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思考:这一连串的问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留恋。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作者用新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间流逝得迅速、无声无息,以及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叹惋。
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②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③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④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⑤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列举生活中这些微小的事情?
作者选取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的匆匆。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时间还会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流逝?
仿写:
的时候,时间会从 流逝。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再读课文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流逝。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这是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想要使有限的生命散发出绚丽的光芒,就必须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拓展延伸
珍
惜
时
间
结构梳理
1.阅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优美散文。
2.背诵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3.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你对时间的感触。
课后作业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