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谭嗣同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谭嗣同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8 16: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谭嗣同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新  台
新台有泚(cǐ)①,河水弥(mí)弥②。燕婉③之求,蘧(qú)篨(chú)不鲜④。
新台有洒(cuǐ)⑤,河水浼浼(měi)⑥。燕婉之求,蘧篨不殄(tiǎn)⑦。
鱼网之设,鸿则离⑧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⑨。
【注释】
①新台: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省甄城县黄河北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有泚:鲜明貌。②河:黄河。弥弥:水满貌。③燕婉:燕,安;婉,顺。指夫妇和好。④蘧篨:鸡胸。一说蛤蟆。鲜:善。⑤有洒:高峻。⑥浼浼:水盛貌。⑦殄:善。⑧鸿:蛤蟆。离:通罹,遭受。⑨戚施:驼背,一说蛤蟆。
【译文】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
【赏析】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了这首歌来挖苦他。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但兴中有赋: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先让她入道观做女冠一样,好像这一来,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梁启超(1873—1929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他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推进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的批判。但所介绍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创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以及文化艺术、文学音韵学等方面。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戊戌变法,又叫戊戌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维新变法得到了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太后手中将国家权柄夺过来的光绪皇帝和帝党官僚的支持。
戊戌年(1898)6月11日,光绪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宣布变法。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和后党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的最大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董祥福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袁世凯的新练陆军)以重兵来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和1
( http: / / www.21cnjy.com )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慈禧朝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
( http: / / www.21cnjy.com )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捧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语,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唯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定国是(国家大计)之诏既下
B.奏对(面对,向着)称旨
C.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先例)
D.君径造(动词,到)袁所寓之法华寺
解析:B项,对:臣下奉诏陈述政见、对策。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意义。
(1)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  )
(2)君密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  )
(3)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  )
(4)数月以来(  )
答案:(1)因为 (2)用 (3)在 (4)表示时间的界限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2)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答案: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用恩遇结交袁世凯,希望在紧急的时候多少可以相助,语言极为激切。(关键词:冀,缓急)
(2)初三日晚上,谭嗣同直接造访袁世凯暂时居住的法华寺。(关键词:径,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坯子(pī)     稂莠(láng)
装模作样(mú)
少安毋躁(shāo)
B.经幢(chuáng)
标识(shí)
扛鼎之作(gāng)
拾级而上(shè)
C.褊狭(biǎn)
掂量(liáng)
呼天抢地(qiāng)
疾风劲草(jìng)
D.答应(dá)
供职(gòng)
强词夺理(qiǎng)
不着边际(zhuó)
解析:A项,少shǎo;B项,识zhì;D项,答d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辨证 揣摩 暮鼓晨钟 格物致知
B.禀承 噩梦 无事生非 固步自封
C.含盖 担搁 浮想联篇 若即若离
D.告罄 撤消 顾名思义 兵慌马乱
解析:B项,禀—秉;C项,含—涵,担—耽,篇—翩;D项,慌—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1)因为还有别的事,经理不得不提前离去,他离开前一再________
我们要处理这起商品质量纠纷,一定要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2)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________
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这仅是你个人的观点,而且论据不充分,不能______
别人接受。
A.交待 从而 强制    B.交代 从而 强迫
C.交待 进而 强制
D.交代 进而 强迫
解析:(1)交待:交际接待。交代:移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替。(2)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表因果关系。(3)强制:以某种无形或有形的力量强力约束人或者物。强迫:施加压力使服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病菌虽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的危害却是非常严重的。
B.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D.金三角的贩毒分子,在从境外获得轻武器补充后,如虎添翼,制毒更加猖狂。
解析:A项,“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B项,“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C项,“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D项,“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大。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D)
A.大学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同学都雄心勃勃,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她是从四叔家出来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D.老子思想中,充满了戒惧心态,“豫呵其若冬涉水”(《道德经》15章),就是说人生要随时保持如履薄冰的状态。
解析:A项,冒号去掉,句号在引号外;B项,“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C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长安夜雨
薛 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6.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次写命途的不顺;最后写生命的衰老。
7.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答案:(1)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2)比喻,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3)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出两种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8~10题。
爱迪生传
81岁,爱迪生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至零下20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60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这次他带去了7个助手,已经收集并试验了945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了福特的建议,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变美国橡胶靠进口的状况,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他要求采集的植物的生长期必须很短,“取胶工艺也将机械化,尽量少用手工劳动”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这时,爱迪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家一心想的就是橡胶。用爱迪生太太的话讲:“我们一家大小无时不在谈论橡胶。我们说的、想的、梦见的都是橡胶。因为除此之外,爱迪生先生不许我们做其他事情。”
不到一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采集了约3000种植物回到美国。爱迪生对14000种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对几种菊科植物进行杂交,培育了一种含有大量胶乳的植物,但使用这种菊科植物提胶,造价太高。1928年,这个老发明家继续努力地试验。他说:“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一定让美国出现常年产胶的植物!”“我希望产量能增至100天10磅,我们现在还正在开始,如果工作原理确定了,将来的希望真是没有止境呢。”爱迪生由于患了肾功能失调综合症,便只好放弃了橡胶植物的种植研究。当此项任务由爱迪生的后继者承担起来的时候,已不再是由菊科植物提取,而是合成橡胶。爱迪生从野草中提炼橡胶的功绩,受到世人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凌晨3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24分,发明大王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伟大人生旅程。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3天后的10月21日傍晚,这位发明大王的遗体埋葬在他西奥兰治克雷的家的大橡树下。
消息传出,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悲哀之中。唁电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般从美国各地、从世界各国飞来,同时,爱迪生的家属和美国白宫也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有关怎样纪念爱迪生的各种建议。有人主张纪念活动开始后,全世界的电灯都象征性地关闭一分钟。有的主张由胡佛总统下令,在葬礼当天将美国全境的电源切断一分钟。有人建议,除关键的电灯以外,其他所有的电灯都在自愿的情况下关闭。
当时,全美各地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这一分钟之内,芝加哥、加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尼亚、丹佛、纽约,整个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纽约百老汇一片黑暗,世界一片黑暗。接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世界一片光明。
(节选自李其荣《爱迪生传》)
8.爱迪生为什么对研究生产橡胶这项工作那么投入?
答案: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为了美国的发展。
9.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这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
10.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工作、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游戏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方面,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就不能算作一个精神健康的人。”而爱迪生连生日那天都在工作,你认为他算精神健康的人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认为他精神确实是不太健
( http: / / www.21cnjy.com )康的,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的事业,生活异常单调,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日,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他却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牺牲了他一个人的爱情和游戏,但却给全人类带来福音,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持一个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三、语言运用
11.现在,校园的许多地方都装有监控摄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能做到语言得体、生动,不超过30字。
答案:(示例)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影中,请您美美地微笑。
12.下面两则报道都谈到当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你支持哪种方式?请谈谈你的看法,注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1)《华尔街日报》曾对一名华裔母亲蔡美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报道,引起轩然大波。因宣告“魔鬼式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她获封一个颇为彪悍的称号——“虎妈”。
(2)东北媒体报道,吉林长春有个71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的“羊爸”崔福兴,培养出两个博士、一个硕士,其教子秘诀就是“让爱常驻我家”。多年来,他和每个孩子都同步学习,夫妇俩绝不在子女面前有分歧。
答案:(示例一)“羊爸”的成功更值得赞赏。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父母要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让爱常驻我家”方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示例二)教子不严不成材,对孩子严厉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是好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里必须给孩子定点规矩,这样孩子会更自律,更懂事。当然,“严”要是有分寸的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语文天地
人生的秘诀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追寻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高考链接
体会传记的选材
方法:这方面主要从传主的优良品质出发。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