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7 13:55:08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
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自身内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5黑龙江绥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雪花缓慢飘落表明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B.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运动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 。雪花缓慢飘落是宏观物体(雪花)在重力、空气阻力等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并非分子运动,所以不能通过雪花飘落速度说明温度与分子运动快慢的关系,故A 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它们共同维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B 正确;
C.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是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从而为汽车提供动力,并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 错误;
D.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使木头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热传递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转移现象(如传导、对流、辐射 ),钻木取火不属于热传递,故D 错误。
故选B。
3、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正确;
D.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传递过程传递的不是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4、(2025湖北)某种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土墙搭建而成。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如图。这是利用水比土有更大的(  )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电阻 D. 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这是因为水比土有更大的比热容,由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一定时,能吸收更多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2025云南)云南咖啡香气馥郁,一杯咖啡的制作要经过生豆翻炒、石磨研磨、加水煮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变大 B. 闻到咖啡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 咖啡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不变。研磨只是物理变化,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故A错误;
B.咖啡香气的扩散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故B正确;
C.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不是做功,故C错误;
D.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不会持续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6、(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具有特色的江西传统小吃。在制作或品尝这些美食时蕴含了相关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工制作艾米果捏成不同的形状,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仅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D. 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是由于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手工制作艾米果时,手对面皮施加力的作用,使其形成不同的形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瓦罐汤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是同时也是存在斥力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说明了气味分子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5江苏连云港)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 较大的热值 B. 较低的沸点 C. 较大的比热容 D. 较高的凝固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态氢具有较大热值,这意味着单位质量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时能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可以为火箭提供更大的推力,故A符合题意;
B.虽然液态氢的沸点较低(-252.8℃),但这只是其物理特性,与作为燃料的优越性无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能力,但火箭燃料需要的是燃烧时释放大量能量,而不是储存热量的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凝固点高低与燃料性能无关,且氢的凝固点极低(-259℃),这反而增加了储存难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所举事例中与这一特点无关的是(  )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
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
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
【答案】D
【详解】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使秧苗的温度不至于变化太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使周围温度不至于变化太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同学们通过地理课的学习知道,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多分布在内陆地区。如图所示,为两气候地区的全年温度变化曲线,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 B.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沙石吸收热量少
C.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大 D.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海水吸收热量多
【答案】A
【详解】BD.沙石和海水都是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B错误,D错误;
AC.由可知,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小,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10、彤彤学习了比热容后,设想了一个家庭小实验来探究不同材料金属的比热容关系。周末彤彤用冰柜制作了一大块表面平整的冰,将向物理老师借的甲、乙、丙三块质量相同的不同材料金属加热到相同温度后,放到其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比热容(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详解】金属块丙下方的冰熔化快,说明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甲、乙、丙的初温、末温都是相等的,温度变化量是相同的,根据公式可知,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值是相等的,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所以金属块丙的比热容比最大,甲最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2025年上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机械 ②. 具有 ③. 无规则
【解析】
【详解】[1]江水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由于存在一定的高度而具有重力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江水有机械能。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即使在0℃,水分子仍在做热运动,因此具有内能。绝对零度(-273.15℃)时内能才趋近于零,但0℃远高于此温度。
[3]香气飘散,使人远处就能感知到。这体现了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称为分子热运动)。
12、 (2025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熬制锅底时,将质量为的水加热升高50℃,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锅内的食材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答案】 ①. 4.2×105 ②. 热传递
【解析】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2kg×50℃=4.2×105J
13、(2025河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抒发了红军将士成功翻越雪山后的豪迈之情。岷山海拔高,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___________。当年红军将士过雪山时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 ①.
低 ②.
做功
【解析】
【详解】[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山顶海拔高于山脚,气压更低,所以岷山的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低。
[2]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4、 (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选填“做功”或“热传递”)________;“透出香气”属于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扩散 ③. 剧烈
【解析】
【详解】[1]用“文火”时,火将热量传递给釜再传递给诸麻、菜子,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热传递。
[2]“透出香气”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5、沿海地区水多,而内陆地区水少、泥土沙石多。沿海地区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较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也较少,能够描述这种吸放热能力强的物理量是 。如图提供了某一天一个沿海城市和一个内陆城市的气温情况,你认为乙是 城市。
2025年*月*日城市甲 晴 -5℃~4℃城市乙 晴 0℃~6℃
【答案】 比热容 沿海
【详解】[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根据题意可知,能够描述这种吸放热能力强的物理量是比热容。
[2]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由表知城市乙的温差小,所以乙是沿海城市。
16、题图是小红根据杜甫《绝句》所画的画。无风时闻到“花草香”,表明 (选填“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力”或“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太阳升起时“沙暖”是通过 (选填“做功”“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沙地内能。
【答案】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热传递
【详解】[1]无风时闻到“花草香”,是因为花草的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从而使人闻到花香,这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太阳升起时,太阳辐射的热量传递给沙地,使沙地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沙地的内能。
17、小明将一杯热牛奶放入质量500g的冷水中,如图a所示,一段时间后,牛奶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如图b所示。不考虑热损失,0~10分钟内,牛奶的内能变 ,由b图 (选填“能”或“不能”)分析得出:水的比热容比牛奶大,理由是: 。
【答案】 小 不能 未控制牛奶和水的质量相等
【详解】[1]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高温物体内能将变小,低温物体内能将变大。
[2][3]在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当控制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量,但本题中未控制牛奶和水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18、在学习走进微观和看不见的运动时,小为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瓶,最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此现象说明 。
(2)如图,将50mL酒精和50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为97mL,此现象说明 。
(3)如图,往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再用滴管向两个水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蓝墨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图示的现象。此现象说明了 扩散越快。
(4)如图,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此现象说明 。
(5)如图,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片用绳子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的吊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此现象说明 。
【答案】(1)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3)温度越高
(4)分子间存在斥力
(5)分子间存在引力
【详解】(1)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由于密度比空气大,与空气体积相同时,其质量、受到的重力也比较大,抽调玻璃板后,在重力作用下二氧化氮气体应聚集于集气瓶底部,但是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能自发的向上运动,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2)酒精与水混合后,较小的酒精分子进入到较大的水分子间的间隙中,使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故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冷水温度低,有部分区域是蓝色,热水温度高,基本所有区域都有蓝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说明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离基本不变,说明分子之间会相互排斥,故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玻璃片额外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这是因为玻璃片与水面接触时,玻璃表面的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距离极小,表现为引力,故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实验探究题(18题6分,19题3分,20题4分,21题5分,22题6分、23题5分、24题4分,共33分)
19、(2025年甘肃兰州)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 ℃;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c固_____ c液(选填“>”、“<”或“=”)。
【答案】(1) ①. 晶体 ②. 48
(2)>
【解析】
【小问1详解】
[1][2]该物质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为晶体;如图所示,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即为熔点,故熔点为48℃。
【小问2详解】
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物质固态温度变化小于液态度变化。而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固态时温度变化较小,由Q吸=cmΔt可知,固体时的比热容更大,c固>c液。
20.为探究物质的奥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甲中,将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同时向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图乙所示的扩散现象,这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 有关。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先让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缓慢提起测力计,发现玻璃板离开水面的瞬间,其示数变 ,明分子间存在 力。
【答案】(1)间隙
(2)温度
(3) 大 引力
【详解】(1)将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
(2)在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相同红墨水,热水中扩散快,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1][2]当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缓慢提起测力计,玻璃板离开水面瞬间,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 ,会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所以其示数变大。
21、(2025辽宁)如图(a),某小组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1)为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电加热器的规格应____。
(2)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的规律制成的。
(3)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2.5min时,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为____℃。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
食用油的温度/℃ 25 30 34 37 42
...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____吸热能力强。
(4)为使内部充有液态介质的电暖器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内部应充入吸热能力较____(填“强”或“弱”)的介质。(仅从吸热能力的角度分析)
【答案】(1)相同 (2)热胀冷缩
(3) ①. ②. 水
(4)弱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才能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
【小问2详解】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小问3详解】
[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温度计的示数从下往上逐渐变大,因此温度为。
[2]加热相同时间表示吸收相同热量,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较小,由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吸热能力强。
【小问4详解】
由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快,所以,为了使电暖气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应在电暖气内部应充入比热容较小的介质,即吸热能力较弱的介质。
22、(2025广东深圳)蓄冷剂是食品运输和保鲜过程中的重要降温试剂。现有A、B两种蓄冷剂,财财同学和明海同学为了探究其蓄冷效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财财首先将质量均为100g的两种蓄冷剂分别装入完全相同的冰袋中,标明A、B,放入冰箱中冷冻为温度相同的固体。在容器1、2中分别加入质量为500g且温度相同的水,将冰袋从冰箱中拿出放入水中,并用隔热材料密封。明海同学通过温度传感器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蓄冷剂及水的温度,如图是明海记录的A、B两蓄冷剂及容器①、②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露露同学发现:蓄冷剂熔化前温度在升高,其分子热运动速度变_____;
(2)0 t1,水和蓄冷剂之间发生热传递,宇婷同学说其热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
(3)0 t1,蓄冷剂_____吸热更快;
(4)t1 t2,容器①中水的温度降低10℃,若热量全部被冰袋吸收,经过计算,汉欢同学发现每克蓄冷剂A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
(5)汉欢同学在深圳市内配送蛋糕时,选择蓄冷剂_____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2)从水到蓄冷剂
(3)A (4)210J
(5) ①. B ②. 见解析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蓄冷剂熔化前温度在升高,所以其分子热运动速度变快。
【小问2详解】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由图像可知,0 t1 ,水的温度高于蓄冷剂的温度,所以热传递方向为水向蓄冷剂传递热量。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0 t1,容器①中水温下降更快,容器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则在相同的时间内容器①中水放热更多,而水所放热被蓄冷剂吸收,说明蓄冷剂A吸热更快。
【小问4详解】
水的温度降低10℃,水放出的热量为
若热量全部被冰袋吸收,每克蓄冷剂A吸收的热量为
【小问5详解】
[1][2]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蓄冷剂B使水的温度降低得慢,说明蓄冷剂B释放冷量的速度较慢,能更长时间地保持低温,所以在深圳市内配送蛋糕时,选择蓄冷剂B更好,理由是蓄冷剂B能更长时间保持低温,更好地保证蛋糕的品质。
23、探究液体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
(2)由图乙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3)由图乙可知,   的比热容较大,A和B两点水的内能大小关系是   (选填“A点大”“B点大”或“相等”)。
【答案】(1)保持不变;98
(2)盐水
(3)水;B点大
24.物理源于生活,同学们利用塑料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①瓶中有少量水,盖紧瓶盖;②用力扭转瓶身;③松动瓶盖,瓶盖冲出。瓶内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此实验说明了物体 ,内能减小;
(2)如图乙所示,取一塑料瓶,用一小玻璃瓶制作成“浮沉子”。拧紧塑料瓶的瓶盖,当用力挤压塑料瓶时,“浮沉子”会下沉,“浮沉子”的重力 (大于/小于/等于)“浮沉子”所受浮力;
(3)如图丙所示,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气压计,若拿着此装置从山脚走到山顶,则液柱的高度会 。
【答案】(1) 液化 对外做功
(2)大于
(3)升高
【详解】(1)[1][2]白雾是瓶中水蒸气对瓶盖(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
(2)“浮沉子”下沉过程中,物体向下运动,所受合力向下,故重力大于浮力。
(3)若拿着简易气压计从山脚走到山顶,因为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气压计内部液面上方气压不变,外界气压变小,内外气压差变大,因此液柱的高度会升高。
四、科学实践题(25题5分)
25、如图-1所示是学生制作的水火箭,往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最后装上导流罩就完成了水火箭的制作。其结构如图-2所示。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被推出,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会向上飞起了。小明对同一个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产生了兴趣,于是提出问题: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他作出以下猜想:
I、可能与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有关。
II、可能与瓶内所装水的质量有关。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火箭容积的变化)
(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的同时,水火箭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 ;
(3)在探究猜想I时,小明控制瓶内水的质量一定,通过改变充入瓶内气体的多少来改变水火箭起飞前 。多次实验,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为如图-3所示的图像;
(4)在探究猜想Ⅱ时,小明控制瓶内气压一定,改变瓶内水的质量。多次实验,并记录的数据如下:
塑料瓶的容积:发射角度:
瓶内水的质量/g 400 500 600 700 800
第一次落地时间 2.00 2.54 2.82 2.67 2.32
第二次落地时间/s 2.15 2.59 2.75 2.61 2.35
第三次落地时间/s 1.95 2.49 2.81 2.59 2.34
平均距离/m 16.3 16.8 19.2 18.5 13.9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一定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水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 ;
(5)小明实验后猜测,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还可能与 有关。
【答案】(1)相互
(2)时间
(3)瓶内的最大气压
(4)先增大后减小
(5)塑料瓶的形状
【详解】(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的同时,水火箭也会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向上运动。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越长,说明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越大。
(3)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猜想I即探究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与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瓶内水的质量一定,通过改变充入瓶内气体的多少来改变水火箭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
(4)由表中数据可知,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一定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水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5)根据生活经验,小明实验后猜测,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还可能与塑料瓶的形状、水火箭前端的形状或水火箭整体的质量有关。
五、简答题(26题4分)
26、开春以来,一场名为“请到民勤种棵树”的活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片沙漠,也点亮了无数人心中的环保梦想。请结合上述情景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志愿者发现直接在沙地上行走容易下陷,但在沙地上铺设木板后就不易下陷。
(2)志愿者们白天经历高温,夜晚围坐篝火取暖品尝民勤特产“人参果”,白天温度高、夜晚降温快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在松软的沙地上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易陷下去,这是因为垫上木板后,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由可知,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沙子升温快,放出相同的热量,沙子降温快。
【详解】(1)在松软的沙地上行走,人的脚对沙子有压强,由于受力面积小,压强较大,容易陷下去,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易陷下去,这是因为垫上木板后,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沙漠与其它有水的地方相比,白天温度高、夜晚降温快,这是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由可知,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沙子升温快,放出相同的热量,沙子降温快。
六、综合应用题(27题6分)
27、无烟电烧烤炉是现代家庭户外聚餐新兴的一种烧烤设备,不仅使用方便,更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买的一款新型无烟电烧烤炉,总质量为7kg,g取10N/kg。求:
(1)小明先将电烧烤炉放在水平地面上,电烧烤炉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2m2,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若烤肉的比热容为3×103J/(kg·℃),将1kg烤肉从20℃加热到70℃,忽略烤肉过程中比热容的变化,烤肉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1)3500Pa
(2)1.5×105J
【详解】(1)电烧烤炉的总重力为G=mg=7kg×10N/kg=70N
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总重力,即F=G=70N
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烤肉吸收的热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十三章 内能测试卷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
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
2、(2025黑龙江绥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雪花缓慢飘落表明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B.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3、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4、(2025湖北)某种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土墙搭建而成。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如图。这是利用水比土有更大的(  )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电阻 D. 质量
5、 (2025云南)云南咖啡香气馥郁,一杯咖啡的制作要经过生豆翻炒、石磨研磨、加水煮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变大 B. 闻到咖啡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 咖啡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持续升高
6、(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具有特色的江西传统小吃。在制作或品尝这些美食时蕴含了相关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工制作艾米果捏成不同的形状,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仅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D. 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是由于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2025江苏连云港)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 较大的热值 B. 较低的沸点 C. 较大的比热容 D. 较高的凝固点
8.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所举事例中与这一特点无关的是(  )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
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 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
9、同学们通过地理课的学习知道,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多分布在内陆地区。如图所示,为两气候地区的全年温度变化曲线,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
B.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沙石吸收热量少
C.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大
D.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海水吸收热量多
10、彤彤学习了比热容后,设想了一个家庭小实验来探究不同材料金属的比热容关系。周末彤彤用冰柜制作了一大块表面平整的冰,将向物理老师借的甲、乙、丙三块质量相同的不同材料金属加热到相同温度后,放到其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比热容(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2025年上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12、 (2025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熬制锅底时,将质量为的水加热升高50℃,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锅内的食材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13、(2025河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抒发了红军将士成功翻越雪山后的豪迈之情。岷山海拔高,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___________。当年红军将士过雪山时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14、 (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选填“做功”或“热传递”)________;“透出香气”属于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
2025年*月*日城市甲 晴 -5℃~4℃城市乙 晴 0℃~6℃
15、沿海地区水多,而内陆地区水少、泥土沙石多。沿海地区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较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也较少,能够描述这种吸放热能力强的物理量是 。如图提供了某一天一个沿海城市和一个内陆城市的气温情况,你认为乙是 城市。
16、题图是小红根据杜甫《绝句》所画的画。无风时闻到“花草香”,表明 (选填“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力”或“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太阳升起时“沙暖”是通过 (选填“做功”“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沙地内能。
17、小明将一杯热牛奶放入质量500g的冷水中,如图a所示,一段时间后,牛奶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如图b所示。不考虑热损失,0~10分钟内,牛奶的内能变 ,由b图 (选填“能”或“不能”)分析得出:水的比热容比牛奶大,理由是: 。
18、在学习走进微观和看不见的运动时,小为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瓶,最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此现象说明 。
(2)如图,将50mL酒精和50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为97mL,此现象说明 。
(3)如图,往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再用滴管向两个水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蓝墨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图示的现象。此现象说明了 扩散越快。
(4)如图,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此现象说明 。
(5)如图,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片用绳子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的吊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此现象说明 。
实验探究题(18题6分,19题3分,20题4分,21题5分,22题6分、23题5分、24题4分,共33分)
19、(2025年甘肃兰州)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 ℃;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c固_____ c液(选填“>”、“<”或“=”)。
20.为探究物质的奥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甲中,将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同时向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图乙所示的扩散现象,这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 有关。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先让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缓慢提起测力计,发现玻璃板离开水面的瞬间,其示数变 ,明分子间存在 力。
21、(2025辽宁)如图(a),某小组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1)为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电加热器的规格应____。
(2)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的规律制成的。
(3)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2.5min时,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为____℃。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
食用油的温度/℃ 25 30 34 37 42
...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____吸热能力强。
(4)为使内部充有液态介质的电暖器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内部应充入吸热能力较____(填“强”或“弱”)的介质。(仅从吸热能力的角度分析)
22、(2025广东深圳)蓄冷剂是食品运输和保鲜过程中的重要降温试剂。现有A、B两种蓄冷剂,财财同学和明海同学为了探究其蓄冷效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财财首先将质量均为100g的两种蓄冷剂分别装入完全相同的冰袋中,标明A、B,放入冰箱中冷冻为温度相同的固体。在容器1、2中分别加入质量为500g且温度相同的水,将冰袋从冰箱中拿出放入水中,并用隔热材料密封。明海同学通过温度传感器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蓄冷剂及水的温度,如图是明海记录的A、B两蓄冷剂及容器①、②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露露同学发现:蓄冷剂熔化前温度在升高,其分子热运动速度变_____;
(2)0 t1,水和蓄冷剂之间发生热传递,宇婷同学说其热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
(3)0 t1,蓄冷剂_____吸热更快;
(4)t1 t2,容器①中水的温度降低10℃,若热量全部被冰袋吸收,经过计算,汉欢同学发现每克蓄冷剂A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
(5)汉欢同学在深圳市内配送蛋糕时,选择蓄冷剂_____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探究液体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
(2)由图乙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3)由图乙可知,   的比热容较大,A和B两点水的内能大小关系是   (选填“A点大”“B点大”或“相等”)。
24.物理源于生活,同学们利用塑料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①瓶中有少量水,盖紧瓶盖;②用力扭转瓶身;③松动瓶盖,瓶盖冲出。瓶内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此实验说明了物体 ,内能减小;
(2)如图乙所示,取一塑料瓶,用一小玻璃瓶制作成“浮沉子”。拧紧塑料瓶的瓶盖,当用力挤压塑料瓶时,“浮沉子”会下沉,“浮沉子”的重力 (大于/小于/等于)“浮沉子”所受浮力;
(3)如图丙所示,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气压计,若拿着此装置从山脚走到山顶,则液柱的高度会 。
四、科学实践题(25题5分)
25、如图-1所示是学生制作的水火箭,往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最后装上导流罩就完成了水火箭的制作。其结构如图-2所示。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被推出,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会向上飞起了。小明对同一个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产生了兴趣,于是提出问题: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他作出以下猜想:
I、可能与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有关。
II、可能与瓶内所装水的质量有关。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火箭容积的变化)
(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的同时,水火箭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 ;
(3)在探究猜想I时,小明控制瓶内水的质量一定,通过改变充入瓶内气体的多少来改变水火箭起飞前 。多次实验,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为如图-3所示的图像;
(4)在探究猜想Ⅱ时,小明控制瓶内气压一定,改变瓶内水的质量。多次实验,并记录的数据如下:
塑料瓶的容积:发射角度:
瓶内水的质量/g 400 500 600 700 800
第一次落地时间 2.00 2.54 2.82 2.67 2.32
第二次落地时间/s 2.15 2.59 2.75 2.61 2.35
第三次落地时间/s 1.95 2.49 2.81 2.59 2.34
平均距离/m 16.3 16.8 19.2 18.5 13.9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一定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水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 ;
(5)小明实验后猜测,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还可能与 有关。
五、简答题(26题4分)
26、开春以来,一场名为“请到民勤种棵树”的活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片沙漠,也点亮了无数人心中的环保梦想。请结合上述情景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志愿者发现直接在沙地上行走容易下陷,但在沙地上铺设木板后就不易下陷。
(2)志愿者们白天经历高温,夜晚围坐篝火取暖品尝民勤特产“人参果”,白天温度高、夜晚降温快的主要原因。
六、综合应用题(27题6分)
27、无烟电烧烤炉是现代家庭户外聚餐新兴的一种烧烤设备,不仅使用方便,更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买的一款新型无烟电烧烤炉,总质量为7kg,g取10N/kg。求:
(1)小明先将电烧烤炉放在水平地面上,电烧烤炉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2m2,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若烤肉的比热容为3×103J/(kg·℃),将1kg烤肉从20℃加热到70℃,忽略烤肉过程中比热容的变化,烤肉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1题图
4题图
9题图
10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18题(1)图 18题(2)图 18题(3)图 18题(4)图 18题(5)图
19题图
21题图
22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十三章 内能测试卷
(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
一、 选择题(每题 3分,共 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
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
2、(2025 黑龙江绥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雪花缓慢飘落表明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B. 1题图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3、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 C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4、(2025湖北)某种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土墙搭建而成。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
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如图。这是利用水比土
有更大的( )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电阻 D. 质量
5、 (2025 4题图云南)云南咖啡香气馥郁,一杯咖啡的制作要经过生豆翻炒、石磨
研磨、加水煮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变大 B. 闻到咖啡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 咖啡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持续升高
6、(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具有特色的江西传统小吃。在制作或品尝这些美食时蕴含了相关物理知识,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 手工制作艾米果捏成不同的形状,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仅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D. 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是由于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2025江苏连云港)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 较大的热值 B. 较低的沸点 C. 较大的比热容 D. 较高的凝固点
8.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所举事例中与这一特点无关的是( )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
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 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
9、同学们通过地理课的学习知道,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多分布
在沿海地区,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多分布在内陆地区。如图所
示,为两气候地区的全年温度变化曲线,从物理的角度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
B.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沙石吸收热量少
9题图
C.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大
D.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海水吸收热量多
10、彤彤学习了比热容后,设想了一个家庭小实验来探究不同材料金属的比热
容关系。周末彤彤用冰柜制作了一大块表面平整的冰,将向物理老师借的甲、
乙、丙三块质量相同的不同材料金属加热到相同温度后,放到其冰块上。经过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比热容( ) 10题图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二、 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2分)
11、(2025年上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
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12、 (2025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熬制锅底时,将质量为 2kg的水加热升高 50℃,水吸收的热
3
量是___________J:锅内的食材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c水 4.2 10 J / kg ℃
13、(2025河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抒发了红军将士成功翻越雪山后的豪迈之情。岷山
海拔高,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___________。当年红军将士过雪山时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_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14、 (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
方式属于(选填“做功”或“热传递”)________;“透出香气”属于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________。
15、沿海地区水多,而内陆地区水少、泥土沙石多。沿海地区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2025年*月*日
水的温度升高较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也较少,能够描述这种吸放
城市甲 晴 -5℃~4℃
热能力强的物理量是 。如图提供了某一天一个沿海城市和一个内陆城市的气温情
城市乙 晴 0℃~6℃
况,你认为乙是 城市。
16、题图是小红根据杜甫《绝句》所画的画。无风时闻到“花草香”,表明 (选
填“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力”或“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太阳升起时“沙暖”
是通过 (选填“做功”“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沙地内能。
16题图
17、小明将一杯热牛奶放入质量 500g的冷水中,如图 a所
示,一段时间后,牛奶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如图 b所示。不考
虑热损失,0~10分钟内,牛奶的内能变 ,由 b图
(选填“能”或“不能”)分析得出:水的比热容比牛奶大,理
由是: 。
18、在学习走进微观和看不见的运动时,小为做了如下实验。 17题图
(1)如图,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
18题(1)图 18题(2)图 18题(3)图 18题(4)图 18题(5)图
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瓶,最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此现象说明 。
(2)如图,将 50mL酒精和 50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为 97mL,此现象说明 。
(3)如图,往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再用滴管向两个水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蓝墨水,静置一段时
间观察到图示的现象。此现象说明了 扩散越快。
(4)如图,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此现象说明 。
(5)如图,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片用绳子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的吊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
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此现象说明 。
三、 实验探究题(18 题 6 分,19 题 3 分,20 题 4 分,21 题 5 分,22 题 6 分、23 题 5 分、24 题 4 分,共 33
分)
19、(2025年甘肃兰州)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
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_______ ℃;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c 固_____ c 液(选填“>”、
“<”或“=”)。
20.为探究物质的奥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9题图
(1)图甲中,将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同时向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
图乙所示的扩散现象,这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 有关。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先让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缓慢提起测力计,发现玻璃板离
开水面的瞬间,其示数变 ,明分子间存在 力。
21、(2025辽宁)如图(a),某小组在两个相同的烧
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的吸
热能力。
(1)为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
同,电加热器的规格应____。
2 21题图( )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的
规律制成的。
(3)每隔 0.5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 2.5min 时,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
为____℃。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
食用油的温度/℃ 25 30 34 37 42 ...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____吸热能力强。
(4)为使内部充有液态介质的电暖器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内部应充入吸热能力较____(填“强”或“弱”)的介
质。(仅从吸热能力的角度分析)
22、(2025广东深圳)蓄冷剂是食品运输和保鲜过程中的重要降温试剂。现有 A、B两种蓄冷剂,财财同学和明海
同学为了探究其蓄冷效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财财首先将质量均为 100g的两种蓄冷剂分别装入完全相同的
冰袋中,标明 A、B,放入冰箱中冷冻为温度相同的固体。在容器 1、2中分别加入质量为 500g且温度相同的水,
将冰袋从冰箱中拿出放入水中,并用隔热材料密封。明海同学通过
温度传感器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蓄冷剂及水的温度,如图是明海记录
的 A、B两蓄冷剂及容器①、②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露露同学发现:蓄冷剂熔化前温度在升高,其分子热运动速度
变_____;
(2)0 t1,水和蓄冷剂之间发生热传递,宇婷同学说其热传递方向
为___________;
(3)0 t1,蓄冷剂_____吸热更快; 22题图
(4)t1 t2,容器①中水的温度降低 10℃,若热量全部被冰袋吸收,经过计算,汉欢同学发现每克蓄冷剂 A吸收的
热量为_________;
(5)汉欢同学在深圳市内配送蛋糕时,选择蓄冷剂_____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探究液体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
(2)由图乙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3)由图乙可知, 的比热容较大,A和 B两点水的内能大小关系是 (选填“A点大”“B点
大”或“相等”)。
24.物理源于生活,同学们利用塑料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①瓶中有少量水,盖紧瓶盖;②用力扭转瓶身;③松动瓶盖,瓶盖冲出。瓶内出现的白雾是
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此实验说明了物体 ,内能减小;
(2)如图乙所示,取一塑料瓶,用一小玻璃瓶制作成“浮沉子”。拧紧塑料瓶的瓶盖,当用力挤压塑料瓶时,“浮沉子”
会下沉,“浮沉子”的重力 (大于/小于/等于)“浮沉子”所受浮力;
(3)如图丙所示,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气压计,若拿着此装置从山脚走到山顶,则液柱的高度会 。
四、科学实践题(25题 5分)
25、如图-1所示是学生制作的水火箭,往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最后装上导
流罩就完成了水火箭的制作。其结构如图-2所示。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
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被推出,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会向上飞起了。小明对同一个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
度产生了兴趣,于是提出问题: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他作出以下猜想:
I、可能与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有关。
II、可能与瓶内所装水的质量有关。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火箭容积的变化)
(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的同时,水火箭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 ;
(3)在探究猜想 I时,小明控制瓶内水的质量一定,通过改变充入瓶内气体的多少来改变水火箭起飞前 。多次
实验,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为如图-3所示的图像;
(4)在探究猜想Ⅱ时,小明控制瓶内气压一定,改变瓶内水的质量。多次实验,并记录的数据如下:
塑料瓶的容积:1500 mL发射角度:30o
瓶内水的质量/g 400 500 600 700 800
第一次落地时间 /s 2.00 2.54 2.82 2.67 2.32
第二次落地时间/s 2.15 2.59 2.75 2.61 2.35
第三次落地时间/s 1.95 2.49 2.81 2.59 2.34
平均距离/m 16.3 16.8 19.2 18.5 13.9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一定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水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 ;
(5)小明实验后猜测,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还可能与 有关。
五、简答题(26题 4分)
26、开春以来,一场名为“请到民勤种棵树”的活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片沙漠,也点亮了无数人心中的环保梦
想。请结合上述情景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志愿者发现直接在沙地上行走容易下陷,但在沙地上铺设木板后就不易下陷。
(2)志愿者们白天经历高温,夜晚围坐篝火取暖品尝民勤特产“人参果”,白天温度高、夜晚降温快的主要原因。
六、综合应用题(27题 6分)
27、无烟电烧烤炉是现代家庭户外聚餐新兴的一种烧烤设备,不仅使用方便,更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
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买的一款新型无烟电烧烤炉,总质量为 7kg,g 取 10N/kg。求:
(1)小明先将电烧烤炉放在水平地面上,电烧烤炉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 0.02m2,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多少?
(2)若烤肉的比热容为 3×103J/(kg·℃),将 1kg烤肉从 20℃加热到 70℃,忽略烤肉过程中比热容的变化,烤肉吸收的
热量是多少?第十三章 内能
(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
一、 选择题(每题 3分,共 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
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自身内能,故 D符合题
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2、(2025 黑龙江绥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雪花缓慢飘落表明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B.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运动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 。雪花缓慢飘落是宏观物体(雪花)在重力、空
气阻力等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并非分子运动,所以不能通过雪花飘落速度说明温度与分子运动快慢的关系,故 A 错
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引力起主
要作用,它们共同维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 B 正确;
C.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是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从而
为汽车提供动力,并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C 错误;
D.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使木头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是通过做功的方
式改变内能;热传递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转移现象(如传导、对流、辐射 ),钻木取火不属于热传递,故 D 错
误。
故选 B。
3、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 C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温度为0 C以下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 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 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 C正确;
D.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传递过程传递的不是温度,故 D错误。
故选 C。
4、(2025湖北)某种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土墙搭建而成。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
水墙替换土墙,如图。这是利用水比土有更大的( )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电阻 D. 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这是因为水比土有更大的比热容,
由Q吸 cm t 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一定时,能吸收更多热量,故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 (2025云南)云南咖啡香气馥郁,一杯咖啡的制作要经过生豆翻炒、石磨研磨、加水煮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变大 B. 闻到咖啡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 咖啡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不变。研磨只是物理变化,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故 A错误;
B.咖啡香气的扩散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故 B正确;
C.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不是做功,故 C错误;
D.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不会持续升高,故 D错误。
故选 B。
6、(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具有特色的江西传统小吃。在制作或品尝这些美食时蕴含了相关物理知识,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 手工制作艾米果捏成不同的形状,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仅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D. 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是由于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手工制作艾米果时,手对面皮施加力的作用,使其形成不同的形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
发生形变,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瓦罐汤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
内能,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是同时也是存在斥力的,故 C错误,符合题意;
D.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说明了气味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 D正确,不符合题
意。
故选 C。
7、(2025江苏连云港)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 较大的热值 B. 较低的沸点 C. 较大的比热容 D. 较高的凝固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这意味着单位质量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时能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可以为火箭提
供更大的推力,故 A符合题意;
B.虽然液态氢的沸点较低(-252.8℃),但这只是其物理特性,与作为燃料的优越性无直接关系,故 B 不符合题
意;
C.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能力,但火箭燃料需要的是燃烧时释放大量能量,而不是储存热量的能力,故 C
不符合题意;
D.凝固点高低与燃料性能无关,且氢的凝固点极低(-259℃),这反而增加了储存难度,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所举事例中与这一特点无关的是( )
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
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
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
【答案】D
【详解】A.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使秧苗的温度不至于变化太大,故 A不符合题意;
B.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小,故 B不符合题
意;
C.在城市建造人工湖可减少热岛效应,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使周围温度不至于变化太大,故 C不符合题意;
D.炎热的夏天为了降低室温向地面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9、同学们通过地理课的学习知道,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多分布在内陆地区。
如图所示,为两气候地区的全年温度变化曲线,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 B.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沙石吸收热量少
C.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大 D.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海水吸收热量多
【答案】A
【详解】BD.沙石和海水都是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 B错误,D错误;
AC.由Q cm t 可知,A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B气温变化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小,故 A正确,C
错误。
故选 A。
10、彤彤学习了比热容后,设想了一个家庭小实验来探究不同材料金属的比热容关系。周末彤彤用冰柜制作了一大
块表面平整的冰,将向物理老师借的甲、乙、丙三块质量相同的不同材料金属加热到相同温度后,放到其冰块上。
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比热容(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详解】金属块丙下方的冰熔化快,说明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甲、乙、丙的初温、末温都是相等的,温度变化
量是相同的,根据公式Q cmΔt 可知,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值是相等的,金属块丙放出的热
量多,所以金属块丙的比热容比最大,甲最小,故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 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2分)
11、(2025年上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
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机械 ②. 具有 ③. 无规则
【解析】
【详解】[1]江水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由于存在一定的高度而具有重力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江水
有机械能。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即使在 0℃,水分子仍在做热运动,因此具有内能。
绝对零度(-273.15℃)时内能才趋近于零,但 0℃远高于此温度。
[3]香气飘散,使人远处就能感知到。这体现了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称为分
子热运动)。
12、 (2025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熬制锅底时,将质量为 2kg的水加热升高 50℃,水吸收的热
量是___________J:锅内的食材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c 4.2 10
3J / kg ℃ 水
【答案】 ①. 4.2×105 ②. 热传递
【解析】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mΔt=4.2×103J/(kg·℃)×2kg×50℃=4.2×105J
13、(2025河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抒发了红军将士成功翻越雪山后的豪迈之情。岷山
海拔高,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___________。当年红军将士过雪山时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_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 ①.
低 ②.
做功
【解析】
【详解】[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山顶海拔高于山脚,气压更低,所以岷山的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
气压低。
[2]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4、 (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
方式属于(选填“做功”或“热传递”)________;“透出香气”属于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________。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扩散 ③. 剧烈
【解析】
【详解】[1]用“文火”时,火将热量传递给釜再传递给诸麻、菜子,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热传递。
[2]“透出香气”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5、沿海地区水多,而内陆地区水少、泥土沙石多。沿海地区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较少;夜晚放
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也较少,能够描述这种吸放热能力强的物理量是 。如图提供了某一天一个沿
海城市和一个内陆城市的气温情况,你认为乙是 城市。
2025年*月*日
城市甲 晴 -5℃~4℃
城市乙 晴 0℃~6℃
【答案】 比热容 沿海
【详解】[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根据题意可知,能够描述这种吸放热能力强的物理量是比
热容。
[2]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
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由表知城市乙的温差小,所以乙是沿海城市。
16、题图是小红根据杜甫《绝句》所画的画。无风时闻到“花草香”,表明 (选填“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
力”或“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太阳升起时“沙暖”是通过 (选填“做功”“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沙地内能。
【答案】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热传递
【详解】[1]无风时闻到“花草香”,是因为花草的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
从而使人闻到花香,这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太阳升起时,太阳辐射的热量传递给沙地,使沙地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沙地的内
能。
17、小明将一杯热牛奶放入质量 500g的冷水中,如图 a所示,一段时间后,牛奶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如图 b所示。
不考虑热损失,0~10分钟内,牛奶的内能变 ,由 b图 (选填“能”或“不能”)分析得出:水的比热容比
牛奶大,理由是: 。
【答案】 小 不能 未控制牛奶和水的质量相等
【详解】[1]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高温物体内能将变小,低温物体内能将变大。
[2][3]在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当控制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量,但本题中未控制牛奶和
水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18、在学习走进微观和看不见的运动时,小为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
瓶,最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此现象说明 。
(2)如图,将 50mL酒精和 50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为 97mL,此现象说明 。
(3)如图,往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再用滴管向两个水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蓝墨水,静置一段时
间观察到图示的现象。此现象说明了 扩散越快。
(4)如图,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此现象说明 。
(5)如图,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片用绳子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的吊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
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此现象说明 。
【答案】(1)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3)温度越高
(4)分子间存在斥力
(5)分子间存在引力
【详解】(1)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由于密度比空气大,与空气体积相同时,其质量、受到的重力也比较大,抽调
玻璃板后,在重力作用下二氧化氮气体应聚集于集气瓶底部,但是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能自发的向上运动,说明分子
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2)酒精与水混合后,较小的酒精分子进入到较大的水分子间的间隙中,使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故能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
(3)冷水温度低,有部分区域是蓝色,热水温度高,基本所有区域都有蓝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故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说明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离基本不变,说明分子之间会
相互排斥,故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玻璃片额外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这是因为玻璃片与水面接触时,玻璃表面的
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距离极小,表现为引力,故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三、 实验探究题(18 题 6 分,19 题 3 分,20 题 4 分,21 题 5 分,22 题 6 分、23 题 5 分、24 题 4 分,共 33
分)
19、(2025年甘肃兰州)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
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 ℃;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c 固_____ c 液(选填“>”、“<”或“=”)。
【答案】(1) ①. 晶体 ②. 48
(2)>
【解析】
【小问 1详解】
[1][2]该物质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为晶体;如图所示,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即为熔点,故熔点为 48℃。
【小问 2详解】
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物质固态温度变化小于液态度变化。而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固态时
温度变化较小,由 Q 吸=cmΔt 可知,固体时的比热容更大,c 固>c 液。
20.为探究物质的奥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甲中,将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同时向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
图乙所示的扩散现象,这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 有关。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先让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缓慢提起测力计,发现玻璃板离
开水面的瞬间,其示数变 ,明分子间存在 力。
【答案】(1)间隙
(2)温度
(3) 大 引力
【详解】(1)将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
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
(2)在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相同红墨水,热水中扩散快,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1][2]当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缓慢提起测力计,玻璃板离开水面瞬间,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 ,
会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所以其示数变大。
21、(2025辽宁)如图(a),某小组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1)为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电加热器的规格应____。
(2)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的规律制成的。
(3)每隔 0.5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 2.5min 时,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
为____℃。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
食用油的温度/℃ 25 30 34 37 42 ...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____吸热能力强。
(4)为使内部充有液态介质的电暖器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内部应充入吸热能力较____(填“强”或“弱”)的介
质。(仅从吸热能力的角度分析)
【答案】(1)相同 (2)热胀冷缩
(3) ①. 46 ②. 水
(4)弱
【解析】
【小问 1详解】
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才能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
【小问 2详解】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小问 3详解】
[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从下往上逐渐变大,因此温度为 46℃。
[2]加热相同时间表示吸收相同热量,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较小,由
c Q 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吸热能力强。
m t
【小问 4详解】
由Q cm 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快,所以,为了使电暖气通
电后能迅速升温,应在电暖气内部应充入比热容较小的介质,即吸热能力较弱的介质。
22、(2025广东深圳)蓄冷剂是食品运输和保鲜过程中的重要降温试剂。现有 A、B两种蓄冷剂,财财同学和明海
同学为了探究其蓄冷效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财财首先将质量均为 100g的两种蓄冷剂分别装入完全相同的
冰袋中,标明 A、B,放入冰箱中冷冻为温度相同的固体。在容器 1、2中分别加入质量为 500g且温度相同的水,
将冰袋从冰箱中拿出放入水中,并用隔热材料密封。明海同学通过温度传感器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蓄冷剂及水的温度,
如图是明海记录的 A、B两蓄冷剂及容器①、②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露露同学发现:蓄冷剂熔化前温度在升高,其分子热运动速度变_____;
(2)0 t1,水和蓄冷剂之间发生热传递,宇婷同学说其热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
(3)0 t1,蓄冷剂_____吸热更快;
(4)t1 t2,容器①中水的温度降低 10℃,若热量全部被冰袋吸收,经过计算,汉欢同学发现每克蓄冷剂 A吸收的
热量为_________;
(5)汉欢同学在深圳市内配送蛋糕时,选择蓄冷剂_____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2)从水到蓄冷剂
(3)A (4)210J
(5) ①. B ②. 见解析
【解析】
【小问 1详解】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蓄冷剂熔化前温度在升高,所以
其分子热运动速度变快。
【小问 2详解】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由图像可知,0 t1 ,水的温度高于
蓄冷剂的温度,所以热传递方向为水向蓄冷剂传递热量。
【小问 3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0 t1,容器①中水温下降更快,容器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则在相同的时间内容器①中水放热
更多,而水所放热被蓄冷剂吸收,说明蓄冷剂 A吸热更快。
【小问 4详解】
水的温度降低 10℃,水放出的热量为Q cmΔt 4.2 103J / kg ℃ 0.5kg 10℃ 21000J放
Q 2.1 104J
若热量全部被冰袋吸收,每克蓄冷剂 A吸收的热量为Q 放0 210Jm 100
【小问 5详解】
[1][2]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蓄冷剂 B使水的温度降低得慢,说明蓄冷剂 B释放冷量的速度较慢,能更长时
间地保持低温,所以在深圳市内配送蛋糕时,选择蓄冷剂 B更好,理由是蓄冷剂 B能更长时间保持低温,更好地保
证蛋糕的品质。
23、探究液体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
(2)由图乙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3)由图乙可知, 的比热容较大,A和 B两点水的内能大小关系是 (选填“A点大”“B点
大”或“相等”)。
【答案】(1)保持不变;98
(2)盐水
(3)水;B点大
24.物理源于生活,同学们利用塑料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①瓶中有少量水,盖紧瓶盖;②用力扭转瓶身;③松动瓶盖,瓶盖冲出。瓶内出现的白雾是
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此实验说明了物体 ,内能减小;
(2)如图乙所示,取一塑料瓶,用一小玻璃瓶制作成“浮沉子”。拧紧塑料瓶的瓶盖,当用力挤压塑料瓶时,“浮沉子”
会下沉,“浮沉子”的重力 (大于/小于/等于)“浮沉子”所受浮力;
(3)如图丙所示,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气压计,若拿着此装置从山脚走到山顶,则液柱的高度会 。
【答案】(1) 液化 对外做功
(2)大于
(3)升高
【详解】(1)[1][2]白雾是瓶中水蒸气对瓶盖(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
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
(2)“浮沉子”下沉过程中,物体向下运动,所受合力向下,故重力大于浮力。
(3)若拿着简易气压计从山脚走到山顶,因为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气压计内部液面上方气压不变,外界气
压变小,内外气压差变大,因此液柱的高度会升高。
四、科学实践题(25题 5分)
25、如图-1所示是学生制作的水火箭,往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最后装上导
流罩就完成了水火箭的制作。其结构如图-2所示。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
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被推出,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会向上飞起了。小明对同一个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
度产生了兴趣,于是提出问题: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他作出以下猜想:
I、可能与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有关。
II、可能与瓶内所装水的质量有关。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火箭容积的变化)
(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的同时,水火箭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 ;
(3)在探究猜想 I时,小明控制瓶内水的质量一定,通过改变充入瓶内气体的多少来改变水火箭起飞前 。多次
实验,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为如图-3所示的图像;
(4)在探究猜想Ⅱ时,小明控制瓶内气压一定,改变瓶内水的质量。多次实验,并记录的数据如下:
塑料瓶的容积:1500 mL发射角度:30o
瓶内水的质量/g 400 500 600 700 800
第一次落地时间 /s 2.00 2.54 2.82 2.67 2.32
第二次落地时间/s 2.15 2.59 2.75 2.61 2.35
第三次落地时间/s 1.95 2.49 2.81 2.59 2.34
平均距离/m 16.3 16.8 19.2 18.5 13.9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一定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水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 ;
(5)小明实验后猜测,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还可能与 有关。
【答案】(1)相互
(2)时间
(3)瓶内的最大气压
(4)先增大后减小
(5)塑料瓶的形状
【详解】(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的同时,水火箭也会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向上运
动。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从发射到落
地的时间越长,说明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越大。
(3)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猜想 I即探究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与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瓶
内水的质量一定,通过改变充入瓶内气体的多少来改变水火箭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
(4)由表中数据可知,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一定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先增大
后减小,水火箭的最大飞行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5)根据生活经验,小明实验后猜测,水火箭能飞行的最大高度还可能与塑料瓶的形状、水火箭前端的形状或水
火箭整体的质量有关。
五、简答题(26题 4分)
26、开春以来,一场名为“请到民勤种棵树”的活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片沙漠,也点亮了无数人心中的环保梦
想。请结合上述情景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志愿者发现直接在沙地上行走容易下陷,但在沙地上铺设木板后就不易下陷。
(2)志愿者们白天经历高温,夜晚围坐篝火取暖品尝民勤特产“人参果”,白天温度高、夜晚降温快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在松软的沙地上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易陷下去,这是因为垫上木板后,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2)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由Q cm t可知,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沙子升温快,放出相同的
热量,沙子降温快。
【详解】(1)在松软的沙地上行走,人的脚对沙子有压强,由于受力面积小,压强较大,容易陷下去,垫一块木
板行走就不易陷下去,这是因为垫上木板后,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沙漠与其它有水的地方相比,白天温度高、夜晚降温快,这是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由Q cm t可知,
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沙子升温快,放出相同的热量,沙子降温快。
六、综合应用题(27题 6分)
27、无烟电烧烤炉是现代家庭户外聚餐新兴的一种烧烤设备,不仅使用方便,更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
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买的一款新型无烟电烧烤炉,总质量为 7kg,g 取 10N/kg。求:
(1)小明先将电烧烤炉放在水平地面上,电烧烤炉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 0.02m2,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多少?
(2)若烤肉的比热容为 3×103J/(kg·℃),将 1kg烤肉从 20℃加热到 70℃,忽略烤肉过程中比热容的变化,烤肉吸收的
热量是多少?
【答案】(1)3500Pa
(2)1.5×105J
【详解】(1)电烧烤炉的总重力为 G=mg=7kg×10N/kg=70N
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总重力,即 F=G=70N
F 70N
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3500Pa
S 0.02m 2
2 Q c m t t 3 103( )烤肉吸收的热量 肉 肉 0 J/ kg ℃ 1kg 70℃ 20℃ 1.5 10 5J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