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社统编教材 畅游诗歌海洋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搜集整理 了解诗人风采 单元导读
2 峥嵘岁月 感悟爱国情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 至死不渝 体会炽烈情感 《梅岭三章》
4 搏击长空 掌握表现手法 《海燕》
5 品读仿写 领略诗歌魅力 提升诗歌欣赏能力
6 添砖加瓦 充实作文内容 学习扩写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在通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表达与交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读写结合,发挥想象联想,加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感受诗的形式。
4.拓展与探究:自主组织诗歌朗诵会等文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诗的兴趣,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短诗五首》《海燕》是现代诗;《梅岭三章》沿用旧体诗的格式进行创作,诗人心中充满献身革命的豪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可谓“旧体写新意”。本单元力求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本单元集中编排诗歌,教学重点也围绕诗歌的文体特征展开。学习本单元,首先要强调诵读,借助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等文体特征,发掘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语言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多个“我是……”领起的句式,由“--祖国啊!”反复而收束的小节结尾,像一个个整齐的音乐段落,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梅岭三章》中旧体诗规整的韵,《短诗五首》中白话诗自由的韵,读起来都朗朗上口,且有很强的音乐美。诗歌节奏感的形成,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节拍,与诗歌的情感、内容具有天然的关联。情绪平静,语言节奏就相应舒缓;情绪突转,句式节拍就会发生变化。这就将韵律节奏、形式和思想情感结合到了一起,这些外化的形式都是诗人内心中自然形成的情感起伏所致,体会诗歌的这种美感,主要依靠朗诵来实现。抓住朗诵这个环节,才能更准确地体会属于诗歌文体的独特魅力。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同学们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本学期即将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但仍有少部分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不够理想。欠缺现代诗歌阅读积累,欠缺现代诗歌有关常识,现代诗歌阅读欣赏能力较低,有待在本学期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高,争取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对其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行赏析。
3.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重陶。
【单元作业目标】
1.巩固本单元重点字词、成语、与课文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借助课文注释、查字典等方式自主阅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掌握诗歌的一般文体特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锻炼提升自主阅读诗歌的能力。
4.结合形式多样的活动,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遵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统编新教材的学习任务要求。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不得降低课程标准要求,不得随意拔高学段和学科的作业要求。
2.作业分量适当,难易适度。在国家总体严格控制作业分量与作业时间。作业设计要有梯度,有层级,难易适中,照顾到全体学生。
3.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了基础性作业外,加强对于创造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研究,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4.形式上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适当拓展演、唱、画等形式作业,设计动手实践作业,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探索弹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趣味性作业。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搜集整理,领略诗人风采
作业 1
1.作业内容:(预习)了解诗人生平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1)北京大学教授、诗人谢冕评价舒婷,她的诗体现了浪漫情调的极致。她把当代中国人理想失落后的感伤心境表现得非常充分。因为企望与追求的不能如愿,舒婷创造了‘美丽的忧伤’。她的声音代表了黑暗刚刚过去,曙光悄悄来临的蜕变期中国人复杂的心理和情绪。”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舒婷生平简介及写作背景资料, 不超过 100 字。
舒婷的生平简介及写作背景:
(2)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有关陈毅元帅的革命故事有很多,请搜集准备有关故事,与同学们交流分享。100字左右
小组交流,选出优秀者,班内展示。
陈毅革命故事
(3)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请填空。
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问世。其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 ; ; 。
2.时间要求:(1)(书面作业)5分钟(2)(交流分享)10分钟(3)(书面作业)1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准确简洁,概括语句通顺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能反映鲁迅的重要人生历程。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说出与陈毅有关的故事
语言表达流畅、清晰
交流状态自然得体,声音洪亮
总体评价结果: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会准确运用书名号
书写规范、美观、准确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家生平,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旨在考查学生对舒婷的了解程度; 概写作者生平背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陈毅元帅,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会借助多媒体,书籍等途径收集资料。考察学生信息分析提取能力和探究与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名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旨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作业 2
1.(书面作业)请找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梅岭三章》 《海燕》中的意象。
诗歌 意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梅岭三章》
《海燕》
2.时间要求:(1)(书面作业)5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书写规范、美观、准确
找得准确、全面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2)意象指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之前诗歌学习的基础上,本单元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与分析诗歌丰富的意象,理解诗人寄托的情感。
作业 3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朗读诗歌三遍,划出生字,然后利用工具书(课 下注释、字典等)给生字词注音。
2.时间要求:(诵读作业) 6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通顺地朗读诗歌三遍
发音准确,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能找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意在熟悉课文, 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 学生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锻炼诵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借助注释、 查字典等方式自主解决疑难。
第二课时 峥嵘岁月,感悟爱国情怀
作业1
1.作业内容:根据课文,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了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中“痛苦的希望”,表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2) 将下列意象按其象征意义进行归类。(只填字母)
意象:A.破旧的老水车 B.熏黑的矿灯
C.干瘪的稻穗 D.失修的路基
E.雪白的起跑线 F.绯红的黎明
G.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H.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象征意义:
①祖国的未来和希望:________
②祖国长期以来贫穷与落后的状态:________
③人民心中渺茫、难以实现而又从未消失的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________
2.时间要求:(书面作业)(1)1分钟(2)2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选择正确答案
赏析诗中意象,理解其意蕴
总体评价结果:
作业设计与设计意图:“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意在让学生将诗歌的朗诵与诗作理解结合起来;意象归类旨在让学生领会诗人丰富复杂的感情,进而明白意象的含义。
作业2
作业内容:(课后作业)积累拓展
写法借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诗呈现出一系列构思精妙的意象群,意象群又代表着同一种比喻意义,如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临的严重困难;“簇新的 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 希望。 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了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 深思再到沸腾的心灵的情感过程。 请你选择合适的意象仿照《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一首诗歌,表达你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时间要求:(思考探究作业)15分钟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并展示作品。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选择恰当的意象表达情感
情感真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设计与设计意图:仿写诗歌,可以让学生理解诗人借意象表达情感的技巧;培养仿语言、仿结构、仿意境的写作能力。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在仿写的基础上学会独立创作。
至死不渝 体会炽烈情感
作业1
作业内容:(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时间要求:(书面作业)(1)1分钟(2)2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选择正确答案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关注诗歌中的意象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设计与设计意图:“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意在让学生将诗歌的朗诵与诗作理解结合起来;意象归类旨在让学生领会诗人丰富复杂的感情,进而明白意象的含义。
作业2
作业内容:(课后作业)小组合作探究
《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2.时间要求:(思考探究作业)15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有合理分工,能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设计与设计意图: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意象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另一方面,不能孤立、零散地来解读一个个意象,要把它们放在整首诗作中来解读,关注意象群整体所营造的氛围,体会表达情感;旧体诗在写作时,常模仿前人诗意,或化用前人诗句,这也是我设计对比阅读的意图。
第四课时 搏击长空 掌握表现手法
作业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雷声hōng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ōng( )响 翡( )翠 掠( )起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 ”“ ”“ ”等词写出了沙皇反动势力的猖狂和强大。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只填选项)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
C.表示总结上文 D.表示声音的延长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 )
(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D )
(3)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A )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是《母亲》,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海燕》首段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环境,为海燕的活动设置了广阔背景,并从神态、动作两方面对海燕进行了刻画。
C.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海燕”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临——逼近——即将来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D.《海燕》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作业时间:8分钟
评价设计: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符号、内容的理解。本题意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作业2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这首散文诗中不同形象的象征意义,填写下表。
表现特征 象征意义
海鸥 呻吟,飞窜,充满恐惧
海鸭
企鹅
海燕
时间要求:8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文中迅速找到表现特征
能够准确理解每个事物的象征意义
作业设计分析与意图:这首诗的思想主要是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的,本题意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并领会各种形象的象征意义
作业3、
课文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 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为什么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云
时间要求:5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表述写“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态
设计意图:本文为了突出海燕的形象,采用了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启发学生思考对比、烘托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作业4
阅读理解与欣赏
雨前
何其芳
①最后的鸽群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②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③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 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 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④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地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 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⑤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 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葺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⑥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在地上,就是他的家。 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幽凉的雨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荫来覆荫我自己。
⑦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天空。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⑧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⑨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一九三三年春,北京
(有删改)
【相关链接】何其芳,1912年出生,中国现代作家。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加紧蚕食华北,而国民党政府卑躬屈敌,民族危机深重,政治气候低沉。面对现实,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既对黑暗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
(1)“白色的鸭”象征了什么 “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何理解“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3)对比是本文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请简要分析作者将故乡的湿润与北方的旱渴进行对比的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阅读【相关链接】,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作业时间:15分钟
作业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文章明确象征和作者的感情
表述清楚合理
设计意图:
本题是一道课外阅读题。意在通过这篇文章,巩固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用课内的知识解决课外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象征,对比等写作手法。
5.答案:(1)“白色的鸭”在雨前烦躁焦急,但是又准备睡去,象征了不满旧社会,焦急等待新生活,但乂麻木、无所作为的人。这句话蕴含了作者对像“白色的鸭”一样麻木、无所作为的一类人的不满。
(2)句子意思是远来的鹰隼不满雨前的压抑,发出有力的鸣叫声,呼唤伴侣。“鹰隼”象征着对旧社会不满而渴求志同道合的同伴的知识分子,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愁苦和对同伴与新生活的渴求。
(3)表现了作者对雨的盼望;对故乡美好景物的怀念与向往;对新生活的追求。
(4)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动植物久旱盼甘霖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既不满于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犹豫、伤感、焦躁, 同时表现了作者抗击陈腐、追求新生活的愿望。
第五课时 品读仿写,领略诗歌魅力
作业 1
1.作业内容:(书面作业)掌握体会《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梅岭三章》 《海燕》三首诗不同的情感。
诗歌 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梅岭三章》
《海燕》
2.时间要求: 6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书写规范、美观、准确
语言组织准确、流畅
概括全面深刻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在把握诗人情感的同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作业 2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举办诗文朗诵会。以小组为单位举办小组选拔赛,而后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朗诵比赛。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梅岭三章》 《海燕》三首诗中任选一首或者节选。
2. 时间要求: 3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发音准确,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重视重音、停连、节奏,读出感情、韵律
仪态自然大方,状态良好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朗诵中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体悟诗人的情感,锻炼提高诵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提升思想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
作业 3
1.作业内容:(书面作业)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首小诗。
①模仿《短诗五首》中的《月夜》或《风雨吟》,可以模仿诗歌的形式,也可以自己创新,发挥想象联想,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②春天来了,请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联想,以《我爱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2.时间要求: 15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够抓住美的细节、瞬间,要有真情实感
能够合理充分联想想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能进行诗话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联系仿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拓展文化视野、文化自信的态度。
第六课时 添砖加瓦 充实写作内容
作业1
1、下面是著名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请合理想象,扩充这个神话。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héng)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淮南子》
作业时间:8分钟:个人独立思考5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推选出最佳思考成果,进行小组展示。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扣要点,扩写主要情节,不可失真。
抓重点,扩写典型细节,不可失意。
找空白点,扩写事情背景,不可失味。
4、设计意图:把握扩写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作业2
1、请将“我来到十字路口,交通阻塞”这句话扩写成不少于150字的文段。
2、作业时间:10分钟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确定文体:记叙性文章
找准扩写点:“我”“十字路口”“交通阻塞
补充情节和细节:把“是什么”改成“怎么样”“为什么”。
展开丰富的想象,增加对人物、环境、场面等的描写。
3、设计意图:对于一句话,要引导学生补充相关的材料,增加具体的细节,将其扩展成一段话。让学生找准扩写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3:熟能生巧
1、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2、【导航】
(1).确定文体:
(2).找准扩写点:
(3).补充材料:
3、作业时间30分钟
4、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忠于原文,找准扩写点。
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
补充细节,有动作、神态、心里、语言描写等。
扩写内容与原文的一致性
情节推进连贯,逻辑叙述要连贯
5、设计意图:这一个作业意在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把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和方法,应用到作文中。通过扩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语文综合与运用。(25分)
1、诗文默写。(6分)
(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2) ,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现边塞的寒美的诗句是: , 。
(4)取义成仁今日事, 。
(5)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土 地
大地
亿万年的静止,此刻
在眼里
连绵起伏,波涛汹涌
祖辈们和树木花草
一起札根
草木春茂冬枯
人在一代接一代
繁yǎn
父母,是一段
枯老的树干
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
站在父母的肩上
以向上的姿势
飞翔
风,从远古吹来
我用嫩叶为帆
远航
漂得再远,根
都在父母身上
土地的深处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汹( )涌 繁yǎn( ) 嫩( )叶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3)“连绵起伏”中“绵”的意思是( )。2分
A.丝绵 B.延绵 C.薄弱;柔软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3、最近,学校组织了以“时代有我·天下家国”为主题的“云端”语文系列活动。(10分)
【活动一:歌颂悠久历史-致敬传统文化】
每一段岁月都值得歌唱
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绚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它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宽阔的肩膀上,我们听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狼烟四起是历史,浩浩烟波是历史,兰亭古墨是历史,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致的存在。(甲)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悟以往,知来者。(乙)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铭记,每一段岁月都值得去歌唱!
(1)小芳同学朗读了短文《每一段岁月都值得歌唱》。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见证”“读懂”都是动词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上文甲句中的“却”可以改成“也”,改后句子意思不变
D.文中乙句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活动二:分享精彩故事-致敬红色经典】
故事:青春胜利了。保尔终于没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看了很久,雪在融化,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一只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不时用狡猾的小眼晴偷看保尔。
“怎么样,咱们俩终于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心得:我每一次阅读《 》这本书,都会被书中感人的情节吸引。从故事中我懂得了如何熬过生命的冬天:只要有 的精神,就能像保尔一样战胜挫折,迎来春天。
(2)小华同学分享了名著中的故事和他的阅读心得。请你将“心得”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4分)
【活动三:赞美逆行英雄-致敬伟大时代】
答诸公—— 一位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医生的回答
疫情突至,吾等医护虽无弓弩,亦铁血将士也,为保家园,生死相扶。
诸公问曰:“疫情汹汹而至,现已兵临城下,如之奈何?”
将士答曰:“当此时,吾军上下一心,担家国安康之任,尽医者护佑之责。”
诸公问曰:“汝等凡夫俗子,厮杀于前线,何恃?”
将士答曰:“吾辈以持,以恒,以坚,以定,以慷慨赴之,无负使命,无负时代。”
(3)《答诸公》一文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广泛转载,小智等同学纷纷点赞、评论,表达对逆行英雄的敬意。你也分享了自己的评论。(3分)
小智的评论:大疫当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护佑生命,你们是时代的英雄。
我的评论:
二.诗歌阅读。(19分)
我的祖国
姜维彬
大大小小的铜号
唱响了我的祖国
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像一棵大树
枝繁叶茂地站在黄河岸边
黄铜一样的脸庞,蜿蜒的长江
飘起来,就是一列火车
长大了的祖国,捧在手上
也装进心里,十多亿人
身边有万里良田,大好河山和日出
这是一面旗帜,一只鼎
熠熠生辉地瞅着我们
今天,18次花开的祖国
18声祝福,每一声
喊得很响,每一声
都是一个中国梦,祖国
(写于党的十八大召开)
(1)第一节诗中的“一棵大树”“一列火车”等意象,意在突出什么?(3分)
(2)第二节诗中的“长大了的祖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用自己的话,阐释你对“长大”的理解。(5分)
(3)第三节诗中,你对“18次花开”“18声祝福”是如何理解的?(5分)
(4)阅读上面这首诗,结合以下材料,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6分)
材料:“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
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
(3)胡不仕乎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愀然变容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
参考答案:
一、语文综合及运用。
1.答案略
2.(1)yǒng;衍;nèn(2)札根;扎根(3)B(4)比喻
3.(1)A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永不言败(或乐观等)
(3)临危受命,医者仁心,你们是时代的英雄,向你们学习
二、(1)突出祖国虽然“饱经沧桑”,但是依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和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2)拟人。“长大”一词形象地说明了祖国的日益强大。
(3)作者以“18次开花”“18声祝福”来喻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目标、新任务、新希望,把“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形象之中,表达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
(4)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1. 通“向”,先前、从前 停止,放弃 为什么 ……的样子
2.C
3.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4.(1)示例: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
(2)示例:【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