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9: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济南的冬天
素养目标
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标出重音和停连的要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济南的冬天的美。(语言运用)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朗读时标注重音和停连的技巧。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温晴”的济南冬天所蕴含的作者独特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学校计划开展一次以“相约老舍,品味济南”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引领师生感受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为了规划研学行程,班级决定按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进行研学考察。现在,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走进山东济南,循着名人足迹,开启研学考察之旅吧!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前期筹备,感知“温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旅程即将开始,为此,我们有三位同学提前准备了一些攻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做好评估,你将采纳谁的意见 A.要多带一些帽子和围巾,防止被寒风刮伤。 B.要多带一些羽绒服,防止因寒冷被冻坏身体。 C.要多带一些防晒霜,防止被太阳晒伤。 【点拨】请仔细阅读第1段,寻找答案。 【提问2】作者是如何引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回答1】都不采纳。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其中“温晴”是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回答2】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与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与济南(温晴)。
学习任务二:实地访学,探寻“温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济南有哪些代表景点可以游览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找出我们即将考察的景点,并做好记录。 按句式回答:我将这个景点命名为____,这个景点的特色是_____。 【展示】学习任务单(参见课件 PPT) 【提问2】请同学们思考,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点之间有什么顺序关系 【提问3】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个景点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节课学习的朗读技巧,设计朗读方案,读一读这些句子。 【回答1】我将这个景点命名为济南老城(古韵泉城),这个景点的特色是山水相依、泉水悠悠、山影斑驳,有无尽的生命力和温馨的氛围。正是这份山水交融的宁静与和谐,孕育了一个温暖安适的理想世界。游历其中,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感受着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让人不禁赞叹这桃花源般的人间仙境。 (另有摇篮小山、薄雪秀山、水墨远山、空灵水晶)(参见课件 PPT) 【回答2】第2段总写济南老城有山有水,概括出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接下来第3、4、5段分写冬天的山:先写摇篮小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秀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水墨远山(城外的远山)。第6段写空灵水晶(济南冬天的水)。 总分关系(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回答3】 景点:薄雪秀山。 朗读: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开启“相约老舍,品味济南”的研学之旅,通过分析攻略感知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又通过实地访学探寻了济南的诸多景点,了解了其特色与描写顺序,还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景色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课文内容,探讨作者是如何将济南冬天的山水描写得如此之美的,期待大家有更精彩的表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文字品鉴,体验“温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济南冬天的山水确实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段,选择其中一处景点,说一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济南冬天的山水描写得这样美 【引导】可以从拟人、比喻、动词使用、色彩描摹等角度赏析。(引导学生参读课本“比拟”。) 【回答1】我选的景点是薄雪秀山。 ①作者在写雪景时主要按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即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这就把一山之景写得层次清晰,色彩斑驳,富有动感。 ②作者在写雪景时运用色彩搭配的手法。“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交相辉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的雪与暗黄的草,组成彩色的美景。 ③作者在写雪景时运用多种手法。“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花衣”比喻山坡上斑斓的色彩,表现了山坡色彩的多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学习任务二:创意展现,抒写“温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随着研学考察之旅的圆满结束,相信同学们不仅被济南冬天的美景所吸引,还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浓浓的情意。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用“济南的冬天美,美在_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对济南冬天的理解。 【回答】 ①济南的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 ②济南的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③济南的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很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着蓬勃生机。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多种写作手法,一起领略了济南冬日的独特韵味。通过此次学习,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教学情境贴合学生生活,符合新课标中教学设计情境化的导向;教学内容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串联整个教学环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各异,关于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情感,体会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