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的四季》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雨的四季》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9: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雨的四季
素养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透过文字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感受。(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巩固朗读技巧,进一步把握好重音和停连,熟悉给文句加朗读标记的方法,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语言运用、文化自信)
3.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雨在不同季节中的形象和特点。
2.品味语言风格,学习多种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播放雨的相关影视资料。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空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描绘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把握雨的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提问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提问3】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回答1】 春雨:①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清新、润泽)②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甜美) 夏雨: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②花朵怒放着……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奔放) 秋雨:①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而显出秋的端庄与沉静了。(端庄、沉静)②忽然,在一个夜晚……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深情) 冬雨:①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飘然莅临人间。(纯洁)②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③但是,人们受够了……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特殊的温暖) 【回答2】 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化静为动,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②水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把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得形象生动。 ③水雾:“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通过双重比喻,既形象化地呈现了春雨的形态(丝帘),又描绘出光线与水雾交织的绚丽视觉(彩棱镜),共同营造出春雨清新、灵动的意境。 ④小草:“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视听结合,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⑤空气:“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嗅觉)。 【回答3】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②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进行描绘;③化静为动、融情于景。
学习任务二:体会文章主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朗读第 1段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2】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回答1】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回答2】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之气,在一定程度上将“雨”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雨的四季》。我们感受了四季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体会到作者对雨、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文中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希望课后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自然,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美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在导入环节,通过引用古人写雨的经典诗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个角度的提问,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雨在四季的不同特点、文中的写景亮点、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等。
不足之处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但在部分讨论环节,教师引导过多,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