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秋天的怀念》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9:1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秋天的怀念
素养目标
1.品味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本,激发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感悟。(审美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是史铁生对自己的评价。21岁双腿瘫痪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轮椅人生”。你们班的同学决定去看望此时的史铁生,并以朋友的身份给他写一张慰问卡。 【提问】给病人送慰问卡,事先需要做什么功课 【回答】提前了解病人目前的状态,不仅是身体状态,还有心理状态,以便于慰问卡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体会“他”的绝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为了确保我们的慰问卡能够深入人心,真正传达出对史铁生的关怀和支持,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当前境况。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有什么具体表现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提问2】“我”为什么会如此抗拒母亲的提议 结合助读资料(参见课件PPT),说一说被困在轮椅上,“我”心里在想什么 【回答1】状态:双腿瘫痪后,“我”对生活感到绝望,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具体表现: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回答2】因为此时“我”正沉浸在双腿瘫痪的痛苦之中,心里只有自己。“我”在想凭什么是我 为什么是我 心中都是愤恨!是绝望!
学习任务二:细节探究,感受“她”的付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 1】分组讨论:面对陷入无尽绝望中的史铁生,母亲是如何做的呢 请你们朗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母亲的词句,选择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按句式回答________(句子), (结合描写方法、词语等分析),我读出了母亲________(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心情)。 【提问2】你觉得史铁生母亲临终前最想对史铁生说的话是什么呢 请补写出来。 史铁生母亲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小结】母爱不仅是给予,还有一份责任,母亲教育儿子勇敢面对有缺憾的生命,让生命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 【填写1】 ①第1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句中“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包容中又有着担心,任其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又不放心,所以动作是那样的小心翼翼。她如此心疼儿子,不愿意让自己的悲伤被儿子看到,所以擦干眼泪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儿子。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包容、担忧与心疼。 ②第1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句中“扑”“抓”“忍”等动作体现了母亲的痛心、焦急。“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隐忍和细心。“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现了对儿子的鼓励,想要激发儿子的求生欲望。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鼓励和希望。 ③第3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中“挡”是动作描写,表现母亲的体贴,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影响心情,所以“挡”在窗前,再用商量的口吻,询问儿子的意见,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关怀备至。“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属于神态描写,既写出了身体病痛的折磨,又表现了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的心理折磨。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入微和内心深沉的爱。 ④第3段“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絮絮叨叨地说着”等神态和动作描写,细腻展现了母亲得知儿子愿意出门赏菊时的欣喜若狂。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深沉而隐忍的爱。 【回答2】我最亲爱的儿子,很遗憾妈妈不能陪你走完人生路了,请原谅妈妈对你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因为妈妈实在不忍心让你再为我担心了。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看怒放的菊花吧,深秋时节,菊花开得那么绚烂,让人看着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妈妈相信你能够好好儿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妈妈永远爱你!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我们初读课文,真切感受到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绝望与暴怒。通过细节探究,又看到母亲在背后默默付出,她的包容、体贴令人动容,母爱在苦难中熠熠生辉,“好好儿活”的叮嘱也意义非凡。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去挖掘文中更深层次的情感,领悟生命的真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视角转换,发现“他”的成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母亲给了史铁生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发生意外后陪伴、鼓励他获得新生。用课文原句,说一说“我”又是如何“回报”母亲的呢 【提问2】结合写作背景和链接材料(参见课件 PPT)想一想,这里的“我”是21岁的“我”还是 30岁的“我” 字里行间蕴藏着怎样的感情 【任务3】在《秋天的怀念》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当年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事视角交替转换使用,阅读第3段,说说“我”两种视角不同的心情和母亲的情感,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当年的“我”的心情: 写作时的“我”的心情: 母亲的情感: 【任务4】作者的觉醒集中在第 4-6段,请全班同学酝酿感情齐读这一部分,读出深切的悔恨之情。 【回答1】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只关注自己)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痛苦和悔恨) ③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对母亲的病不了解,对母亲的离开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④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对母亲缺少关心的追悔莫及) 【回答2】30岁的“我”。心疼、悔恨。 【填写3】当年的“我”的心情:忧郁痛苦,不耐烦,但是逐渐开始冷静地接受现实。 写作时的“我”的心情:深切怀念、愧疚,深情回忆着母爱的点滴。 母亲的情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的情绪,渴望让儿子走出痛苦。 【朗读3】A同学读“我”的语言,读出当年的“我”的情感,B同学读旁白,读出写作时的“我”的情感,C同学读母亲的语言,读出母亲的情感。 【朗读4】请全班同学酝酿感情齐读第4-6段。
学习任务二:手写卡片,解读“他”的怀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此时的史铁生,既有双腿瘫痪带来的痛苦,又有母亲离世带来的悔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开导、安抚史铁生,使他走出人生的困境呢 解开史铁生心结的钥匙就藏在第7段。 【提问1】请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 (1)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作者最后一次写到看花时,加了一句母亲曾经说过的话“好好儿活”,你觉得这里的“好好儿活”内涵是什么 【提问2】史铁生有没有做到母亲殷切期望的“好好儿活”呢 结合拓展资料(参见课件 PPT),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问3】带着这样的理解,请同学们回顾课文标题,“秋天的怀念”仅仅是怀念母亲吗 【回答1】 (1)作者着重写了菊花的颜色与品性,还写了菊花的姿态。黄色、白色、紫红色,这些都是非常明亮的色彩,给人一种活泼与明朗的感觉。作者写菊花“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其实是在写母亲的淡雅、高洁,写母亲面对艰难的生活,心怀热爱与感恩,对儿子的爱热烈而深沉。 (2)“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开始明白,面对生活的不幸,人更应懂得珍惜、感恩美好生命,任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时乐对风霜。 【回答2】有好好儿活,觉醒后的史铁生一边与疾病顽强抗争,一边专注于写作,画出了当代文学史上最绚烂的一笔,他也获得了无数人最诚挚的敬仰和赞叹。 【回答3】 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课堂小结
感谢同学们对史铁生的关怀、祝福和鼓励。事实上史铁生已经于2010年去世了,他在生前没有被双腿瘫痪的困境所击溃,而是带着母亲的爱和期待,顽强地和病魔作斗争,真正活出了生命的精彩。贺卡既是写给史铁生,也是写给我们身边可能身处困境的朋友,更是写给幸运与困难交织的自己。祝愿所有同学都能直面未来人生的困境,活出生命的精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课堂通过创设给史铁生写慰问卡的情境,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助读资料、写作背景等非连续性文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文章内涵。
不足之处 缺少联系学生个人情感体验的启发活动,只是作为课后作业的补充,没有激发学生对自己父母的付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