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9: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散文诗二首
素养目标
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感受作品美好意境与独特语言风格。
2.分析两首散文诗多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金色花》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 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出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生气得要打你,问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回答】有/没有。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朗读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1】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参见课件PPT),带领全班齐读课文,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 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 【提问3】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提问4】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朗读1】全班齐读,初步感知文章。 【回答2】①感觉十分温馨、幸福;②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回答3】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回答4】(1)语气要稚嫩、愉快,要读出孩子活泼、天真、可爱、调皮的特点。 (2)语气要急切、慌张,要读出妈妈找不到孩子的焦急、惦念的心情。 (3)语气要责备中带有庆幸,要读出妈妈的嗔怪、担忧、焦急和欣喜的情绪。 (4)语气要稚嫩、还带有一点撒娇的意味,要读出孩子的淘气顽皮和对妈妈的依恋、亲昵的感觉。
学习任务二: 内容品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1】听读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描绘的场景。 【提问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几次嬉戏 【提问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回答1】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回答2】三次嬉戏:第一次,妈妈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次,妈妈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回答3】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学习任务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提问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提问3】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怎样的感情 【回答1】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可想而知,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越来越浓,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回答2】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同时热爱妈妈、依恋妈妈。 妈妈: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回答3】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通过朗读来品析内容和分析人物,走进了《金色花》描绘的温馨世界。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爱与妈妈的慈爱温和,体会到母子间真挚的爱。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荷叶·母亲》,感受别样的母爱表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情境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以捉迷藏经历引出课文,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为理解母子情感奠定良好基础。
不足之处 课堂互动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时间稍显不足,部分学生想法未能充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