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9: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世说新语》二则
素养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审美创造)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语言运用、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及主题。
2.赏析《咏雪》中比喻的妙处,辩证看待《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咏雪》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会拿什么喻指它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们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回答】棉花糖;精灵;宝石等等。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1】通过PPT 展示作者生平、作品简介、文体知识等相关文学常识。(参见课件 PPT) 【任务2】读准字音,读出语气与节奏,力求读出文言文的古雅韵味,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参见课件PPT) 【任务3】参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结】全文翻译、重点字词、特殊句式、重点句子。(参见课件PPT) 【识记1】积累文学常识。 【练习2】自由朗读。 【展示2】①学生个人朗读展示。 ②齐读展示。 【自主学习3】参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合作探究3】小组讨论,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做笔记3】不懂的字词和特殊句式在文中标注。 【展示3】①两名同学翻译课文。 ②其他同学纠正不足,进一步规范翻译的准确性,并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任务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涵盖了什么信息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问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提问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你更欣赏哪一句 为什么 【提问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回答1】涵盖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回答2】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回答3】①我更欣赏“撒盐空中”,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②我更欣赏“柳絮因风起”,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回答4】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通过朗读读出了节奏,又结合课下注释和小组合作,疏通了《咏雪》文意,体会了文中融洽欢快的家庭氛围,还探讨了“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两种比喻的妙处。下节课,我们将走进《陈太丘与友期行》,去欣赏另一位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教学环节完整且逻辑清晰,从导入激发兴趣,到多任务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不足之处 对“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的讨论深度不够,未充分挖掘背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