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9: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世说新语》二则
素养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审美创造)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语言运用、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及主题。
2.赏析《咏雪》中比喻的妙处,辩证看待《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做 (请1-2名同学作答) 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回答】 学生1:耐心等待。 学生2:尽快和朋友取得联系。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1】通过 PPT 展示作者生平、作品简介、文体知识等相关文学常识。(参见课件PPT) 【任务2】读准字音,读出语气与节奏,力求读出文言文的古雅韵味,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参见课件 PPT) 【任务3】参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结】全文翻译、重点字词、特殊句式、重点句子。(参见课件PPT) 【识记1】积累文学常识。 【练习2】自由朗读。 【展示2】 ①学生个人朗读展示。 ②齐读展示。 【自主学习3】参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合作探究3】小组讨论,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做笔记3】不懂的字词和特殊句式在文中标注。 【展示3】 ①两名同学翻译课文。 ②其他同学纠正不足,进一步规范翻译的准确性,并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任务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课文第一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交代了哪些内容 【提问2】“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提问3】文中有几个人物 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提问4】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提问 5】《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这里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回答1】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人物(陈太丘和他的朋友)、事件(相约出行)以及时间(正午)。 【回答2】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回答3】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 陈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回答4】①认为陈元方“失礼”,理由是:陈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②认为陈元方“不失礼”,理由是: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为不端,态度恶劣,陈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回答5】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父亲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决然舍去。陈元方也从父亲身上知道了“交友以信”的道理。 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友人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落落大方。 第三,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词汇;经过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了人物形象,感受到了古人对诚信和礼仪的重视,也领略了古代儿童的聪慧和良好的品德。这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虽篇幅短小,却意义深远,希望大家能将学到的诚信、守礼等品质铭记于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情境导入联系生活实际,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翻译,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对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深度不够,可引导学生从不同文化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