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2.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8 13: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单元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安排课时 备课形式 集体
教学内容 22.2.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的能力,感受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与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让学生经历从试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 1.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 2.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3.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4.如果要判定△ABC与△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不需要) 二、新课教授 .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们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探究: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和△A'B'C',使∠A=∠A',和都等于给定的值k,量出它们的第三组对应边BC和B'C'的长,它们的比等于k吗 另外两组对应角∠B与∠B'、∠C与∠C'是否相等 改变∠A或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具有同样的结论 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稿纸上按要求画图。 学生动手画图、测量,独立研究。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补充。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例题讲解 例1  在△ABC和△A'B'C'中,已知下列条件成立,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B=5,AC=3,∠A=45°,A'B'=10,A'C'=6,∠A'=45°; (2)∠A=38°,∠B=97°,∠A'=38°,∠B'=45°。 例2 如图,BC与DE相交于点O。问 (1)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ABC∽△ADE (2)当AC∶AE满足什么条件时,△ABC∽△ADE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C与△ADE中,∠A=∠A,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只要∠B=∠D或AC∶AE=AB∶AD,都有△ABC∽△ADE。 四、巩固练习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和△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40°,AB=8cm,AC=15cm, ∠A'=40°,A'B'=16cm,A'C'=30cm。 2、课后练习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体会与收获 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体会与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予以点评。
板书设计 22.2.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方法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