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16: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你两个好不晓事!这gān xì(  )须是俺的!
(2)你们不要yuàn chàng(  ),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3)你也没fēn xiǎo(  )了,如何使得!
(4)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miàn miàn sī qù(  ),都软倒了。
(5)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上的gòu dàng(  )艰难。
(6)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guō zào(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辰牌  分晓  侯车室  絮絮聒聒
B.劈手  畜生  添加剂  喏喏连声
C.寻思  颠倒  蒙汗药  面面撕觑
D.尴尬  歇息  朱砂记  死心踏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B.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C.负责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一路上可谓是费尽心机,力求“生辰纲”不失。
D.由于天气非常炎热,汉子担子里的酒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物。(去掉“和食物”)
B.一些跟风炒房者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改为“投资观念需要转变,理财水平有待提高”)
C.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去掉“预防”)
D.广东适宜种植各种花卉,每年都要大量生产优质的花卉销往国外。(“大量生产优质的花卉”改为“生产大量优质的花卉”)
5.下列对文中人物语言或行为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杨志的话交代了黄泥冈的危险之处,体现了他的谨慎和见多识广。)
B.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卖酒汉子因杨志之前说酒中有药,再加上本来打算去村里卖,没打算在冈上卖酒,故说“不卖了”。)
C.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写出了杨志行事粗暴蛮横,同时“无可奈何”说明杨志已对众军汉失去领导力,这就给吴用等人以可乘之机。)
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此时已逐渐消除对卖酒汉子的戒备。)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    ,作者是   末   初的      。节选部分是写    受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派遣,押送      往东京,在途中被    、    等人夺取的经过。
7.名著阅读。
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   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1)上文中,“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
(2)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8.学校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汉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调查表明,中学生汉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2)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4)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是什么?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志却待再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七个人齐叫一声:“呵也!”都跳起来。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 ”那七人道:“你是甚么人 ”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杨志道:“你等小本经纪人,偏俺有大本钱。”那七人问道:“你端的是甚么人 ”杨志道:“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 ”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说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杨志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却才见你们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那七个人道:“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杨志道:“不必。”提了朴刀,再回担边来。
…………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 ”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 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倒着买一碗吃。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 ”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了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吃那客人饶两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把钱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9.杨志遇到贩枣人和卖酒汉子后,产生了什么矛盾
10.杨志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呢 从中可看出杨志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1.八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什么地方
12.刻画杨志的机警和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对表现众好汉的精神和才能起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镟子,唱着上来,唱道: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鲁智深观见那汉子挑担桶上来,坐在亭子上看。这汉子也来亭子上,歇下担桶。智深道:“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智深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和尚,你真个也是作耍?”智深道:“洒家和你耍甚么?”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见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只要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扁担,只一脚,那汉子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那汉子方才疼止,又怕寺里长老得知,坏了衣饭,忍气吞声,那里敢讨钱。把酒分做两半桶挑了,拿了镟子,飞也似下山去了。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却上来。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酒越涌上来。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搧着两个膀子上山来。看看来到山门下,两个门子远远地望见,拿着竹篦,来到山门下,拦住鲁智深,便喝道:“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得烂醉了上山来!你须不瞎,也见库局里贴着晓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如门子纵容醉的僧人入寺,也吃十下。你快下山去,饶你几下竹篦!”
鲁智深一者初做和尚,二来旧性未改,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智深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智深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鲁智深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攧入寺里来。
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节选自《水浒传》,施耐庵 罗贯中著,中华书局2009年版,有改动)
13.在横线处依序填写一个动词,概括文中鲁智深与酒的几件事。
想酒→______酒→______酒→______酒
14.文中汉子的唱词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水浒传》,完成下面的题目。
(1)鲁智深在上五台山之前所做的义事是( )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桃花村
C.火烧瓦官寺 D.大闹野猪林
(2)鲁智深为何被称作“花和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林冲或李逵相比,鲁智深的性格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举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名著《水浒传》,回答相关问题。
[A]“定晴看时, 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慌了,正打在桔树上,把那条梢林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利身又只一扑,扑将来。(甲)又只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甲)面前。(甲)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吃瘩地揪住,按按将 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甲)尽气力纳定,那里青放半点儿松宽。”
[B] 那(乙)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领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声如倒半橙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乙)时间杀了 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6、[A]文“甲”是《水浒传》中哪个人物?选文出自《水浒传》中哪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7、[B]文“乙”是《水浒传》中哪个人物 选文出自《水浒传》中哪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8、上述两个选文中的“甲”和“乙”一个打虎,一个杀虎。请问他们动机各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放 鸭
莫 言
青草湖里鱼虾多,水草茂。青草湖边的人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很有名气。早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混得很熟。
春天,湖边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答道,“你呢?”
“湖西王庄。”
“老王呢?”
“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碰了面。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老壮愣了一下,反问道:
“有,问他干啥?”
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的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结果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他对她起了反感,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转眼春去夏来,湖上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被暴风雨冲散的鸭子。却不知道是谁家的鸭。“好鸭!”老壮不由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他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那位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到十几只鸭子没?昨天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急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呢!”
“姑娘,你可是问巧了!”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放鸭这么久了,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苇林他爹,”李老壮把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的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是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民放开了曾被束缚的手脚,发展个体经济的热情高涨。
B.李老壮是湖东李村一个有血性、重名声的老实人,精神上遭受的屈辱,曾让他差点轻生,也成为他心头无法抹去的伤痛。
C.当放鸭姑娘的说法印证了自己的猜想后,李老壮请放鸭姑娘捎话给苇林,让他带几只回来,体现了他对儿子工作的支持。
D.放鸭姑娘对李老壮的态度始终热情、友好,但李老壮对放鸭姑娘的态度却在放鸭姑娘无意间提起他的伤疤后发生了变化。
2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青草湖及湖边村庄生活状况的介绍,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而且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B.小说插叙李老壮因“偷”鸭游乡这一情节,意在与后文他的主动还鸭形成对照,以消解放鸭姑娘对其品行的疑问。
C.小说写村主任的好吃懒做、假公济私,是为了在对比中烘托李老壮形象,表现青草湖农民在特殊时期的痛苦经历。
D.小说笔调清新质朴,景物描写虽然着墨不多,却展现了青草湖清丽、明净的自然风物,从侧面烘托了人性的美好。
21.简析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22.莫言的这篇小小说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创作意图。
答案
1、(1)干系 (2)怨怅 (3)分晓 (4)面面厮觑 (5)勾当 (6)聒噪 2.B 3.D 4.C 5.B 6.《水浒传》 元 明 施耐庵 杨志 生辰纲 晁盖 吴用 7.(1)吴用(智多星、智多星吴用) (2)示例让厢禁军扮作脚夫,把生辰纲装入担内,杨志等人扮作客人。走大路,趁早凉赶路,中午热时休息;走山路,大白天走路,避开一早一晚行人稀少之时。先阻止军汉买酒,确认酒没有问题后才允许他们买酒。8.(1)示例:不少中国人重视外语学习,却忽视了汉语学习。 (2) 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意思对且简洁即可)。理由: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
9.产生了买酒与不买酒的矛盾。众军汉要买酒吃,杨志阻止买酒。杨志急于押送,怕被蒙汗药麻翻;八好汉决心智取,巧下蒙汗药。这两组矛盾交织在一起。
10.杨志对新的矛盾极其敏感。他机警地监视贩枣人;提防酒中有药,不准买酒;他还责骂众军汉。直到看见贩枣人喝了一桶酒未出问题,又看到贩枣人从另一桶里也喝了半瓢无事,才同意军汉买,而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尽管杨志最终失败,但在这样尖锐的矛盾斗争中,他精明能干和处事谨慎的性格却表现得十分鲜明。
11.(1)扮成枣贩和卖酒人,接近和麻痹押送队伍;(2)卖酒人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伍内部矛盾,增强诱惑力;(3)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4)贩枣人故意抢吃另一桶酒,解除杨志疑虑;(5)卖酒人假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汉吃,使杨志的思想没有反复的余地。
12.杨志精明干练,却身不由己地钻进了八位好汉设下的圈套,这就对八位好汉起了反衬作用,衬托出八位好汉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反衬出晁盖等好汉的团结一心、配合默契。
13、买 抢 闹
14、汉子的唱词进一步触发了曾为军官的鲁智深的豪情和他对当时处境的不满,更刺激了他的酒瘾。
15.(1)A
(2)因为他出家为僧,且脊背上有花绣,也因为他喝酒吃肉打人,不守戒律。(3)与林冲相比,鲁智深办事更加果断干脆。例如,林冲在被奸人高俅陷害后一再隐忍退让,而鲁智深为解救金氏父女,直接痛打了恶人郑屠。
16、 武松,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打虎)。
17、 李逵,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杀虎)。
18、武松打虎是保护自己的性命;李逵杀虎是为母亲报仇。
19、C
20、B
21、①暗示了放鸭姑娘和李老壮儿子之间自由恋爱的关系。②“呀”,反映了放鸭姑娘在得知眼前老人就是自己曾经打听过的李老壮后的惊讶与尴尬。③称呼的变化,折射出放鸭姑娘急于掩饰自己与苇林关系的慌乱心理。
22、①讴歌改革开放的政策。②展现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歌颂劳动者淳朴、善良、真诚、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③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问题,警醒世人不要让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