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素养目标
1.了解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感受鲁迅散文的特点。(语言运用)
2.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结合使用阅读方法,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审美创造)
3.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会联系作品,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他们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语言运用)
4.文学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个人价值观、人生目标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情感与理智的成熟发展。(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并运用方法阅读《朝花夕拾》。
2.分析《朝花夕拾》人物形象,理解鲁迅的情感与思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 对,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与作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问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 【作者简介】(参见课件 PPT) 【写作背景】(参见课件 PPT) 【作品介绍】(参见课件PPT) 【识记】①据已学知识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认真聆听教师补充的内容,记录重要信息。 ②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心境。 ③了解各篇文章主要内容,为后续阅读选择感兴趣的篇目做准备。
学习任务二:阅读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释意】关于精读、略读、浏览。 (1)精读 精读首先要做到细品,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懂”。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在告别百草园时,为何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那样强烈的不舍之情 这就需要细读后文所写“我”在三味书屋的经历才能体会,原来百草园的自由与快乐是那么珍贵。 精读也要做到精思,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把书“读深”。比如阅读《范爱农》,想想鲁迅对范爱农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差异,推究其中的缘由,就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心路历程。可以边阅读全书边体会,当年的鲁迅和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对书中人物的情感是否有变化 具体是怎样的 精读还要进行鉴赏,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2)略读和浏览 与精读相比,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 略读实际上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浏览重在了解全书基本面貌,以便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因此可以先阅读书的各个部件,如序言、目录、后记等,对全书的创作背景、内容主题有大致的把握;然后快速翻阅全书,可以暂时略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或觉得不好理解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读。 【小结】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妨将精读、略读与浏览结合起来。比如阅读《朝花夕拾》,可以先浏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识记】区别三者的概念,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学习任务三:阅读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1】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参见课件PPT)。 【拓展】课下同学们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鲁迅的成长史”。 【任务2】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 【点拨】作品中典型人物有很多,比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陈莲河、衍太太等,结合其相关事件,进行推理分析。 【示例】 姓名长妈妈身份鲁迅家中的女工,也是他儿时的保姆。性格特点①历尽艰辛买《山海经》————善良慈爱。 ②懂得许多烦琐的规矩———迷信封建。 ③睡觉摆“大”字,说话大大咧咧————粗俗率真。
【任务3】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在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彩。如写长妈妈、藤野先生等,笔下常带温情,寄托着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写《〈二十四孝图〉》等,难抑愤怒,对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击;写范爱农,则在对故友的缅怀中,又蕴含着社会批判的锋芒。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认识,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填写1】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完成表格的填写(参见课件 PPT)。 【制作2】选取《朝花夕拾》中典型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按照范例格式,制作相对应的“人物名片”。(学生自主制作,不局限于某个人物) 姓名范爱农身份清末民初的进步知识分子,鲁迅同乡好友。性格特点①看人总像在渺视————孤傲不群。 ②拒绝拍发电报————倔强固执。 ③剪掉辫子,积极投身绍兴光复后的工作———追求进步。
姓名衍太太身份鲁迅的邻居,一个心术不正的市井妇人。性格特点①怂恿孩子做危险事———表里不一,伪善险恶。 ②教唆鲁迅偷拿家中财物——居心不良,品行不端。 ③背后散布流言————搬弄是非,阴险狡诈。
【写作3】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自己对他的理解,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范例】(参见课件PPT)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朝花夕拾》的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了解了鲁迅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了他笔下那些人物的鲜明性格,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丰富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深入阅读《朝花夕拾》,从鲁迅的文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完整,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培养阅读能力,还注重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情感与理智的发展。
不足之处 阅读任务实践中小组讨论时间把控不足,部分学生可能思考不充分。对学生制作“人物名片”和写作信件的指导深度可加强,帮助学生更精准分析人物、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