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素养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掌握开门见山、篇末点题等写作技巧,能清晰表达文章中心。(语言运用)
2.通过剖析课文、选材构思等活动,培养分析、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围绕中心思考、组织写作内容的逻辑思维,并帮助学生认识立意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性。(思维能力)
3.体会优秀文章围绕中心展现的结构美、意境美。(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及运用写作技巧突出中心的方法。
2.学会从生活素材中提炼有深度的中心,并恰当运用技巧凸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同学们,咱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在热闹的运动会上,摄影师扛着摄像机想要记录精彩瞬间。他会把镜头聚焦在奋力冲刺的运动员、为班级呐喊助威的同学,还是默默为比赛做准备的工作人员身上呢 【引言】其实,这就和写作类似,摄影师选择聚焦的对象就是他想要突出展现的“中心”,而写作时我们也得确定一个核心,把笔墨围绕它展开。比如写校园运动会,若中心是展现拼搏精神,那运动员的冲刺瞬间就是重点;要是想体现团结,同学们加油助威的场景就更值得描绘;若要写幕后工作者的奉献,那就需要聚焦工作人员努力的身影。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学习写作中突出中心的方法与技巧。 【回答1】 ①既然是运动会,运动员肯定是主角。 ②聚焦呐喊的同 学,他们更能体现现场氛围。 ③聚焦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运动会就无法顺利举办。 ……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剖析课文,明确中心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令人不知所云。 【任务】让我们从课文入手,更好地理解作者要传达出的中心。回顾一下,下面几篇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参见课件 PPT) 【填写】回顾课文内容,抓住本单元课文中心并填写表格。
学习任务二:学习选材技巧,围绕中心选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写作时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裁剪和加工,安排好先后次序。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 【示例】《济南的冬天》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到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 【任务】现在,围绕学校生活“温暖”的特点,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两到三个合适的材料,简单写下来。 【选材】示例:①校运会接力赛交接棒失误落后,全班呐喊鼓劲,队员咬牙反超夺冠。 ②我被一道压轴难题困住,于是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成功破解。 ③下雨天忘带伞和同桌共撑一把伞。
学习任务三:把握详略安排,突出文章中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重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入学时向先生发问的事写得详,至于“我”读书、对课的情况则写得略。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来。 【任务】根据自己确定的中心,为学习任务二中选择的素材(校运会、共享雨伞)安排好详略和主次。 【点拨】写作时,因字数限制,可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维度选取两个素材,一主一辅,相互映衬:主素材需精雕细琢,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情感刻画,让读者身临其境;辅助素材则简明扼要,以简洁的语言勾勒画面,补充丰富主题内涵。二者结合,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全面展现中心思想,使文章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让有限的文字发挥出最大的表达效果。 【筛选】根据确立的中心,安排好选取素材内容的详略、主次。 (1)详略关系: ①校运会的素材: 详写:班级接力赛因失误而落后的具体情形,全班同学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努力呐喊鼓劲的场面,以及被同学们的加油声激励到的参赛选手们努力奔跑,最终逆袭夺冠的结果。 略写:校运会举办的流程和其他项目比赛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②共享雨伞的素材: 详写:细致刻画忘带伞时的窘迫,同桌主动递伞时的语言、动作等,聚焦雨中相处的细节,如两人为避免淋湿互相迁就伞的角度,从发愁到放松的情绪转变等。 略写:当天发生的其他事情,没有带伞的原因,我和同桌在路上的闲谈和路上的风景等可略写或不写。 (2)主次关系: 选取体现班级团结的“校运会”和体现同学之间关心情谊的“共享雨伞”两个素材进行写作。“校运会”为主,“共享雨伞”为辅。
学习任务四:运用写作技巧,凸显文章中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突出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 【示例】可以开门见山,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雨在四季中不同的形态和“性格”。 也可以在篇末点明题旨,如《荷叶·母亲》篇末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还可以采用铺垫、呼应、对比等技巧,突出中心,如《再塑生命的人》,作者多处运用铺垫、呼应等手法,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对自己人生的重大意义,从而凸显了主题。 【任务】最后采用学习到的具体的方法、技巧对之前任务中围绕“校园生活”话题的小作文进行润色,并对自己所用到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 【写作】 校园生活的温暖 校园的风拂过青春的角落,总带着融融暖意。接力赛失误后震天的呐喊,是团结凝聚的炽热;雨天里那把倾斜的雨伞,藏着无声的关怀。这些细碎日常,让校园生活满溢温暖。 那场令我记忆深刻的运动会,发令枪的余响还在操场回荡,接力赛第三棒交接时,接力棒像个调皮的孩子,从班上参赛选手颤抖的指间滑落。原本沸腾的看台瞬间哑然,只有炽热的阳光灼烧着跑道。“别慌!追上去!”班长的吼声撕破寂静,加油声如潮水般涌来。腼腆的女生涨红着脸挥动班旗,男生跺脚助威,班主任喊哑了喉咙。最后一棒的小林如火箭般冲刺,加油声化作翅膀,带着他逆袭夺冠。当欢呼声炸开,我才懂得,团结的力量能点燃整个赛场。 雨幕骤然落下,我攥着书包待在檐下跺脚,裤脚已被溅湿。“一起走吧!”同桌的伞柄轻撞我手背。伞面歪斜着罩住两人,她左肩很快洇出水痕。我伸手推伞,她却笑着躲开:“再挪都变落汤鸡啦!”踩着水花前行,笑声与雨声交织,晕染出友爱的温度。 正是这些温暖瞬间,让我的校园生活熠熠生辉。原来,无论风雨还是挑战,总有伙伴与我并肩同行,用团结和友爱,书写青春最动人的篇章。 【方法总结】开门见山、篇末点明题旨、铺垫、呼应、对比、细腻的描写手法等。
学习任务五:研习课内写作,精固知识体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写作1】小活动。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 试将你想到的填写在下图中(参见课件 PPT)。 【点拨】(1)可以谈到书包和自己之间的联系,比如我的书包、我和书包、我是书包等。 (2)从时间出发,谈谈从过去的书包到现在的书包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可以对未来的书包进行合理而有趣味的畅想。 (3)从书包本身出发,把书包当作一个微型世界,书包里的每一样物品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以此为中心展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写作2】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点拨】(1)选材:选择走出校园后的亲身经历,如参观博物馆时被某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震撼、旅游途中看到的独特人文景观、做志愿者时与服务对象的暖心互动等。 (2)详略布局:采用以小见大或多事组合的方式。若写一件事,要围绕最触动内心的场景、细节等展开详细描写,其他无关或次要内容简略提及;若组合多件事,每件事都要围绕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详写能突出主题的关键部分,略写过渡性、辅助性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方法技巧:结合细节描写、铺垫、呼应、对比等多种方法技巧进行写作。 【写作3】回想一下,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大家在餐桌前都会谈论些什么 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点拨】(1)立意:文章立意要从餐桌前的谈话内容出发,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可以是从家人的对话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也可以展现家庭的温暖氛围,体现亲情的珍贵;还能通过谈论社会现象、热点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总之,立意需明确且有意义,让文章有深度和内涵。 (2)选材:围绕餐桌前的谈话场景,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素材。可以是日常家庭琐事;或是对当下热门话题、电视节目的讨论等。选材要真实具体,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谈话场景跃然纸上,为立意服务。 【小作文】学生自主填写,没有 固 定 答案,示例如下 (参见课件PPT)。 【大作文】(参见课件 PPT) 【大作文】(参见课件 PPT)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我们先通过情境导入理解写作中心的重要性,又从剖析课文、选材、详略安排、写作技巧等方面学习突出中心的方法。经过实战演练,大家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所学,写出中心突出、内容精彩的文章。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情境导入生动形象,以运动会摄影聚焦类比写作中心,易于学生理解。各学习任务环环相扣,从剖析课文到实战演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突出中心的方法,教学逻辑清晰。
不足之处 实战演练时,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时间可能不足,难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运用所学技巧突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