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狼》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狼》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狼
素养目标
1.积累并运用文言文的词汇与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及表达能力。(语言运用)
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能力)
3.培养对文言文的审美鉴赏能力,欣赏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美的追求。(审美创造)
4.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句式,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特征以培养逻辑思维。
2.通过鉴赏文言文语言感受传统文化审美,结合文本内涵深化文化认同与批判性思考。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写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的文章,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1】通过PPT展示作者生平、作品简介、文体知识等相关文学常识。(参见课件PPT) 【任务2】读准字音,读出语气与节奏,力求读出文言文的古雅韵味,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参见课件PPT) 【任务3】参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结】全文翻译、重点字词、特殊句式、重点句子。(参见课件PPT) 【识记1】积累文学常识。 【练习2】自由朗读。 【展示2】①学生个人朗读展示。②齐读展示。 【自主学习3】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在小组内讨论探究,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做笔记3】不懂的字词和特殊句式在文中标注。 【展示3】①请多位同学翻译课文。 ②其他同学纠正不足,进一步规范翻译的准确性,并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任务二:鉴赏描写,分析形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提问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角度并以文中句子为例加以分析) 【提问3】文章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回答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回答2】①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奋起杀狼这一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②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获得全胜。这些动词表现了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的形象。 【回答3】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学习任务三: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提问2】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提问3】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回答1】主要写狼。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回答2】本文运用讽刺的手法写两只狼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回答3】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课堂小结
狼在古代文化中是贪婪、凶残的象征。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初读疏通、细节鉴赏、主旨探究等环节,不仅积累了“缀行”“犬坐”“洞其中”等文言词汇,更在分析狼“缀行甚远”“假寐诱敌”等行为中,深刻把握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形象。同时,通过屠户“奔倚积薪”“暴起劈狼”等动作描写,领悟人类面对恶势力时“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智慧与勇气。我们要明白,邪不压正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无论多么狡猾凶残,最终都会被正义的力量击溃,唯有敢于直面挑战、善于斗争,才能守护正道、赢得胜利。
板书设计

分析形象
主旨启示:敢于斗争,勇于斗争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难度不大,课上注重运用朗读引导学生自主疏通文意,效果较好。另外能够抓住细节分析文中形象,学生学习兴趣也较高。
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挖掘欠缺个性化解读,并且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可以适当借助电子资源,开展互动活动,寓教于乐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