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教学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教学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16: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读经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

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四大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里面出现的人物千姿百态、各有特点。你读过哪一本?哪些人物或故事令你印象深刻?
这一单元我们将和名著面对面,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怎样阅读古典名著呢?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将举办一场“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阅读分享会,推荐心中的人物,展现人物风貌,演绎人物故事,感悟人物品格。我们先走进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看英雄竞逐,谁主沉浮。
草船借箭

借助导图,梳理故事内容
学习活动一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2)填: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用简单的词句梳理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难理解的词语
都督
借助资料了解这是中国古代军事首长的名称,兴于三国,后指地方军事长官,明代以后指中央军事长官。
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
军令状
弓弩手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用简单的词句梳理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妒忌,布置造箭任务)
(请他帮忙,让他不要告诉周瑜)
(借箭)
这张人物关系图藏着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同学们根据关系图梳理课文内容。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请鲁肃帮忙,用巧妙的计策向曹操“借到了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自叹不如。
借助人物关系图,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我们厘清了故事内容,这是不错的阅读方法。

绘制名片,抓住人物特点
当诸葛亮三天后成功交上十万支箭时,周瑜有什么表现?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为什么这样“叹”?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这个故事中究竟“算”到了什么?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他量身定制一张“英雄卡”。
学习活动二
(1)独学:默读课文,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2)共学:四人小组交流发现,并填写“英雄卡”。
要求:评定智力值(100为最高值):具体表现分条填写,可用简单的词句概括。
(3)展学:小组上台,分工交流汇报。
评价标准:分工明确☆ 说清依据☆ 声音响亮☆
英雄卡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智力值(100):
经典故事之一:《草船借箭》
具体表现:
神机妙算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知天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
为什么要写诸葛亮前两天都没有动静?
一是保证做事的保密性,防止泄密误事;二是等待大雾天气的到来,以便实施“草船借箭”的计划 。
诸葛亮如此表现,让你想到哪些词?
从容不迫
运筹帷幄
小结:聚焦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让我们认识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胸有成竹。
晓地理
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知晓地理,曹操只好大呼上当。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刘备,又来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帮助作战。
识人心
请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不能告知周瑜,鲁肃一一做到。可见他善识人心。
鲁肃是哪个阵营的?说明什么?
鲁肃的阵营是东吴 。说明他是一个拥有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诸葛亮料定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易出兵。
识人心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周瑜嫉妒心强
识人心
借箭时,诸葛亮首先选择一个大雾漫天的凌晨,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引曹军射箭;然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没多久,二十条船两边的草靶子上插满了箭,足有十万多支。诸葛亮这才让军士谢过曹操,返回营地。
善筹划
借箭前,诸葛亮准备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两边排满草靶子。
安排周密
善于谋划
讨论:诸葛亮这些“妙算”是巧合吗? 假如诸葛亮少算一环会出现什么后果?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更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考虑周全。
我们通过聚焦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等方法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筹划,所以能运筹帷幄、稳操胜券。
如此精彩的故事,来欣赏一下影视演员是如何演绎的。

链接原著片段,丰富理解感受
我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经典叙述体式。它把全书分成若干个章节,每个章节叫“回”或“节”。这种体裁在明清两代特别流行,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些经典作品都是章回体的代表。
对于“章回体”同学们有什么了解?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等,其中,《三国演义》是他的力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
这个故事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改写的,原文是白话文,请看任务单。
学习活动三
(1)想一想古今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2)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想一想古今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古文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用词精准,句式简练,而白话文则更加通俗易懂,适合现代读者阅读 。
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在原著中,这一片段通过精炼而富有张力的文言文描述了诸葛亮如何巧借东风、利用大雾天气和曹操的谨慎性格,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
今天这节课上,许多同学都给诸葛亮的智力值打了100分,赞叹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识人心、善于筹划,那么他有没有失算的时候呢?
话说孔明自令马谡等守街亭去后,犹豫不定。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孔明唤入,左右呈上图本。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左右问曰:“丞相何故失惊?”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正待要行,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马谡失街亭》原著片段,读后说说对诸葛亮又有了哪些新了解?
诸葛亮虽然非常惜才,但军法无私,他挥泪斩马谡,以示惩戒,并因自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
周瑜和诸葛亮的矛盾纠葛不只体现在《草船借箭》故事中。在五十六回“孔明三气周公瑾”中,周瑜临死前留下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其实,周瑜也很有智谋,著名的“赤壁之战”也有他的功劳。
人物 读课文前对他的了解 读课文后,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课后,我又了解了其他有关他的故事 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诸葛亮
周瑜
《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精彩故事还有很多。课后选择感兴趣的人物故事,自主填写下面这张表,为其设计“英雄卡”,和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