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测试卷四十一】——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分班测试卷四十一】——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22: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四十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书写·精彩展示。(4分)
书法剪纸是将传统书法艺术融入剪纸创作,是对传统剪纸艺术
的创新和发展。请欣赏右面这幅剪纸作品,写出两条含“龙”字的
成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二、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练习。(13分)
同学们,回望历史,为chè dǐ( )解放全中国,无数革命先烈不怕xī shēng
( )、英勇献身:李大钊面对cán bào( )的敌人、kù xíng( )的折磨,始终沉着镇定、不屈不挠;红四团不惧湍急的洪流、mó guǐ( )般的敌人,克服重重困难,飞夺泸定桥;董存瑞在敌人的疯狂扫射下匍匐前进,舍身炸暗堡……他们将磨难视若等闲,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画卷;他们为民族解放、人民利益而死,就是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悼念先烈,在jì tuō( )āi sī( )
中承担起更多的zé rèn( )和使命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李大钊(zhāo zāo) 匍匐(fú pú) 铭记(mín míng) 悼念(dào diào)
3、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1分)
A.舍己为人 B.死得其所 C.舍生忘死 D.视死如归
4、语段中加点的“等闲”与下面哪项中的“等闲”意思不同 ( )(2分)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这场比赛很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zhì”,同“智”,智慧。)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读“yuán”,同“原”,本来。)
C.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读“wèi”,同“谓”, 说。)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读“jiàn”,同“现”,看见。)
2、下列关于赵孟顺作品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2分)
A.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B.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C.横画粗而重,竖画细而轻,富有变化。
D.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3、下列名言中,与“居安思危”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4、下面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 。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 。我们家过端午,传统节目是包粽子。妈妈及早就会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 。包粽子时,先捋平苇叶,放上糯米和红枣,粽子包成菱形后, ,一头放进嘴里用牙咬住,沿着另一头去捆扎那米粽。不一会儿,一个个造型独特、翠绿可爱的粽子就装满了盆。
①都会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
②像极了大小不一的红白珍珠
③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
④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5、下列有关梗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阅读名著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梗概来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B.梗概是原著的大致内容,写梗概时我们先要理清原著内容的基本框架。
C.写作品梗概可以先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D.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时,我们需要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生动具体的语言介绍这本书。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2、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注意加点部分,仿写句子)
学校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开心地拍毕业合影。旁边花坛里的花儿
,树上的鸟儿 ,树叶沙沙作响
,同学们的脸上也 。(根据情境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7分)
1、【情以物迁】《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 ”两句描写了牵牛织女一水相隔的情境,表达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十五夜望月》中,“中庭地白树栖鸦, ”明写中秋节赏月的环境,暗写人物思乡的情态;《长歌行》中,“ ,焜黄华叶衰”借草木凋零的自然现象感慨时光稍纵即逝。
2、【文以载道】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更新自我,主动适应时代的创新精神。正如《礼记》里所说的“ ,日日新, ”。“近水知鱼性, ”告诉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研究,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其内在规律。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杜绝餐桌浪费,践行光盘行动,正所谓“ ,莫把无时当有时”。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
材料一:飞天揽月,圆梦苍穹。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四部分组成。这次“出差”,任务全过程53天。此次“嫦娥六号”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登陆,对月球背面进行原位勘察和分析,同时采集月球表面的土壤返回地球。要想取回“宇宙快递”,“嫦娥六号”必须精准做好“去、下、上、回、入”五个动作。轨道器主要负责“去”和“回”,飞到月球和返回地球,既要护送大量载荷奔月取壤,还要精准完成月球样品“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实的“地月巴士”;着陆器主要负责“下”,落到月背表面,并进行样本采集;上升器主要负责“上”,携带采集的样本从月球背面飞起来;返回器主要负责“入”,携带月壤再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嫦娥六号”还搭载了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国际载荷,提供了开放的国际合作机会。
材料二: 首次月背“挖宝”,离不开特种电机的“一臂之力”
智能采样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
月面温差大、辐射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装在机械臂的两种电机暴露于月表环境中,这决定了它们要耐受太阳直射下超过13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以及比地球环境大得多的辐射,还要在真空环境下承担难以散热带来的性能衰减。电机研制团队已经顺利解决了环境适应性的问题,让机械臂电机拥有了“钢墙铁壁”般的身躯,并且电机端精度可达1度以内,确保高精度挖土。
1、材料一介绍了“嫦娥六号”的探测器组成部分、 和搭载的国际载荷;材料二中,机械臂电机适应月面环境,需要克服 、
以及性能减弱等问题。(3分)
2、材料一中提到的“去、下、上、回、入”五个动作分别由哪部分完成 它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请补全表格。(6分)
“嫦娥六号”动作 对应部分 对应任务
去 飞到月球,护送大量载荷奔月取壤
下 着陆器

回 轨道器
入 携带月壤再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3、下面说法与材料内容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嫦娥六号”搭载了多个国家的国际载荷,体现了我国与国际的航天合作。
B.材料一中的“地月巴士”是指“嫦娥六号”着陆器,“宇宙快递”是指月球上的土壤。
C.“嫦娥六号”探测器多点、多样化自动采集月球样品,完成了智能采样的关键环节之一。
D.特种电机不仅拥有非常坚硬的身躯,而且电机端精度可达1度以内。
4、看到“嫦娥六号”圆满完成月背采样任务的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你了解的信息写一写。(2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7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盐酸溅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锐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从地衣类生物————石蕊中提取的紫色浸出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石蕊试纸,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把下面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流程图补充完整。(2分)
2、根据第1自然段,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3分)
(1)文中的“ ”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观察到的令人惊讶的现象或事物。 ( )
(2)从“ ”到“!”的过程并不轻松,需要人们的不懈探索和努力。( )
(3)作者用“ ”“!”这样的符号讲述道理,既生动有趣,又十分形象。( )
3、读了选段,谈谈你对课文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理解。(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童年的春节(节选)
①我的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作“春节”的。
②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新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③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就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房师傅和余妈。
④父亲呢,负责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什么姑表哥、舅表哥,至少七八个。父亲从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叫“滴滴金”的烟花。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点燃后可以爆出点点火星。
⑤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块锃亮的“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⑥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要“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早船”和“王大娘锅大缸”之类的,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要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⑦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作者:冰心。选文有删改)
1、按照第③~⑦段中的时间顺序梳理文中相关信息,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2、“我”有详有略地回忆了大年初一的经历,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 为什么要这样写 (3分)
3、第⑦段中,“我”为什么会“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 )(2分)
A.“我”喜欢过年,舍不得过年的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
B.“我”舍不得那些被烧掉的灯笼,觉得这样烧掉太可惜了。
C.因为这个春节有些遗憾,爸爸和哥哥娱乐的时候“我”没能参与其中。
D.过年的热闹和年后即将到来的平静,让“我”既留恋又有些失落。
4、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春节前后的活动与趣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综合实践
九、综合性学习。(5分)
请你参加以“手机与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试题。
【活动一:写标语】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吸引大家参加。(1分)
【活动二:做调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请简要概括。(2分)
【活动三:巧劝说】你的同桌小明偷偷将手机带到学校,并在上课时玩手机游戏,作为他的好朋友,你将如何劝说 (2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有快乐、有甜蜜,有温暖,有泪水、也有悔恨……请以“真情”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②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龙争虎斗 龙腾虎跃
二、1、彻底 牺牲 残暴 酷刑 魔鬼 寄托 哀思 责任
2、zh o pú míng dào
3、B
4、C
三、1、D
2、C
3、D
4、C
5、D
四、1、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2、他轻轻跺了一下脚,大地都裂开了缝隙。
3、笑弯了腰,唱起了欢快的歌、仿佛在鼓堂、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五、1、脉脉不得语,冷露无声湿桂花,常恐秋节至,
2、苟日新,又日新,近山识鸟音,常将有日思无日
六、1、工作任务 温差大 辐射强
2、轨道器 上升器 返回器
落到月背表面,并进行样本采集
携带采集的样本从月球背而飞起来
精准完成月球样品“空中接力”
3、B
4、看到“嫦娥六号”各部分在太空中有序完成各项任务并顺利返回,我深深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强大。“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都让我们感到无比骄傲。
七、1、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 发明了石蕊试纸
2、(1)×(2)√(3)√
3、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八、1、a过年的前几天 b换新衣新鞋、拜祖宗、拜年、收压岁钱、看花会
c元宵过后
2、写得最详细的是看“花会”这件事。因为从内容上来说,看“花会”是“我”认为最热闹、最有趣的事,在本文中进行详细的描写更表现了这一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写法上来看,这样安排可以使文章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大年初一祥和、热闹的气氛。
3、D
4、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春节前后的活动与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与怀念之情。
九、活动一:将手机留在校外,将求知带进校园。
活动二:绝大多数中学生使用手机和同学发短信、闲聊。
活动三:小明,上课偷偷玩手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在校期间,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认真学习,你说是吗
十、 真情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关于真情的回忆,每每想起,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上学路上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一大块皮,疼得我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这时,一位路过的阿姨看到了,她急忙跑过来,蹲下身子查看我的伤口。她的眼神里满是关切,轻声问我:“小朋友,疼不疼啊?”我忍着疼点了点头。阿姨毫不犹豫地从包里拿出一片创可贴,小心翼翼地帮我贴在伤口上,说:“这只是小伤,不过要小心点哦,下次走路可别跑那么快了。”我感激地看着阿姨,阿姨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快上学去吧,别迟到了。”我向阿姨道了谢,然后一瘸一拐地向学校走去。
那片创可贴不仅贴在了我的伤口上,更贴在了我的心上。阿姨的关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充满了浓浓的真情,让我懂得了人间处处有温情,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