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素养目标
1.学会系统性观察动物,通过情感互动增进科学认知。(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运用图文日志或生态档案记录动物形态,理解生命多样性本质。(语言运用)
3.拓展生态视野,在自然互动中建构生命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多维度观察动物(形体特点、行为习性、生活环境)的方法,并能通过文字/图表进行准确记录。
2.从动物独特形态与生命多样性中感悟自然之美,结合传统文化理解“万物共生”的生态理念。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读了本单元文章,你是不是对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期待着去更好地了解它们呢?让我们开展一次以“亲近动物”为主题的活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新知探究
探究任务一:确定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如果让你开展一次动物观察活动,你会如何从身边环境中选择观察对象?你打算为这次观察制定哪些具体的目标(如记录动物行为、习性、与环境的互动等)?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观察工具或材料?可以和小组同学分享你的初步方案。 【提问1】根据自己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你可以安全接触到的动物——野生动物或者是家畜家禽又或者是动物园、水族馆里的动物,作为你的观察对象。想一想: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环境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有意义的观察内容呢?小组先讨论,完成填空。 【展示】观察对象整理表(参见课件PPT) 【提问2】待选定小组的观察对象后,进行观察活动实践,可课后抽空完成。要注意观察有意义的动物活动。 【引导】(1)安全互动 宠物类:在主人许可下,尝试给猫、狗等喂食、抚摸,观察其反应;用玩具与宠物互动,如逗猫棒、飞盘,了解其玩耍习性。 家禽家畜类:在农场或家庭环境中,在成人指导下给鸡、鸭、鹅投喂谷物,给牛、羊投喂草料,感受动物进食时的特点。 (2)非接触式互动 动物园/水族馆:通过模仿动物声音、动作吸引其注意,观察动物的回应;用望远镜观察鸟类,不干扰其正常活动。 观鸟活动:使用观鸟手册识别鸟类种类,记录其飞行、筑巢、鸣叫等行为,避免惊扰鸟类栖息地。 【回答1】讨论完成表格(参见课件PPT),并选定本组的观察对象。 【回答2】自行组织观察实践。
探究任务二:观察体验,用心记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不同的动物各有其独特的形态,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这使得我们在观察时,要注意从多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 【提问1】回顾自己的观察实践,梳理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动物。 【提问2】近距离观察动物,我们获得的珍贵体验,应该客观、准确地记录下来。请你结合自己的观察过程,完成观察记录表。 【展示】观察记录表(参见课件PPT) 【回答1】观察的内容: ①基础形态观察 外貌特征:记录动物的体型大小、毛色花纹、身体结构(如马的鬃毛、牛的角、猫的胡须等),可通过绘图、拍照的方式留存资料。 行为动态:观察动物日常活动,如马的奔跑姿态、羊的觅食方式、猫的捕猎动作,总结其行为规律。 ②习性与脾气观察 生活习性:记录动物的作息时间(如鸡的日出觅食、猫的夜间活动)、饮食偏好(草食性、肉食性或杂食性)、社交行为(牛羊的群体活动、猫狗的领地意识)。 情绪表现:观察动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如马受惊时的嘶鸣、狗开心时的摇尾、猫生气时的炸毛,理解其情绪表达方式。 ③生活环境观察 若在自然环境或动物园观察,分析动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如鸟类栖息地的植被类型、水生动物的水质需求,思考环境对动物习性的影响。 【回答2】记录你的观察及珍贵体验,完成观察记录表。(参见课件PPT)
探究任务三:总结交流,深入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各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总本组的观察记录,分类整理。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将大家的记录汇总起来,修正错误的、不够准确的记录信息。最终汇编成册,班级传阅、交流分享。 【提问2】结合单元课文和自己的观察实践,举行班级讨论会。各组选定不同的议题,进行意见交流,组内达成共识后,向其他组分享认识和感受。 【展示】可选议题: ◎动物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人类对动物的生存有怎样的影响? ◎某种动物的习性和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人会对宠物产生强烈的感情? ◎有些动物十分凶猛,为什么人类还要保护它们? ◎怎么理解“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句话?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当下有怎样的意义? 【回答1】认真浏览班级汇总的观察记录册,丰富见闻。也看一看同一种动物,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记录方式。 【回答2】议题参考: ◎动物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情感支持:动物,尤其是宠物,为人类提供了无条件的爱和陪伴,有助于减轻孤独感、焦虑和抑郁。它们常被视为家庭的一部分,给予人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教育意义:动物是自然界的窗口,它们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自然规律。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动物常常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孩子们培养同情心、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文化和艺术:动物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故事、神话、艺术作品和象征中的元素。它们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学研究:动物是生物学、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动物,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健康、行为和进化。
课堂小结
虽然动物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但还是存在动物权利、动物福利受侵害和生态环境遭破坏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利用动物资源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动物,确保它们的福利,并采取可持续的方式来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源。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借助观察表等工具引导多维度观察与规范记录,落实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目标。
不足之处   传统文化生态理念渗透不足,缺少具体案例与深度互动,文化自信体验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