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苏教版2019高二数学(选修一)第四章 数列
4.1数列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重点)
2.发现数列的规律,找出数列可能的通项公式(难点)
3.掌握数列通项公式概念及其应用(重点、难点)
4.理解递推公式的含义,能根据递推公式求出数列的前几项.
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
情景导入
树木生长过程中枝丫的数目
果实的个数与排列方式
观察某树木的枝丫数,第一年为1,第二年为1,第三年为2,第四年为3,第五年为5,第六年为8,第七年为13,第八年为21,第九年为34,第十年为55,第十一年为89,第十二年为144……
情景导入
将它们按年份排列起来,就是下面的一列数:
1,1,2,3,5,8,13,21,34,55,89,144,… 可以发现,这列数有许多规律.例如,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 都等于前两个数的和;再如,相邻两个数的比值(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之比)越来越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常数……
上面的研究过程,大致思路是:
(1)首先,用“数”刻画现象中的状态;
(2)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与正整数建立对应关系);
(3)研究这列数的规律,用这些规律刻画并认识变化的状态和过程.
仿照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进一步去研究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类 似现象,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在研究 过程中,我们
● 应该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来刻画这类现象?
● 用这些数学模型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某剧场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从第二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那么各排的座位数依次为
人类在1740年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推算出这颗彗星每隔83年出现一次,那么从发现那次算起,这颗彗星出现的年份依次为
某种细胞,如果每个细胞每分钟分裂为2个,那么每过1分钟,1个细胞分裂的个数依次为
20,22,24,26,28,…,78. ①
1740,1823,1906,1989,2072,…. ②
1,2,4,8,16,…. ③
新知探究
20,22,24,26,28,…,78. ①
1740,1823,1906,1989,2072,…. ②
1,2,4,8,16,…. ③
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7, 7, 7, 7,…
-1, 1,-1, 1, -1,…
这两组数也是数列吗?
1.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 。
2.数列的项:
3.数列的首项:
4.数列的表示形式:
a1,a2,a3,··· an,···,简记为{an},
其中a1称为数列{an} 的第1项或首项,a2称为第2项,··· an称为第n项。
概念归纳
问题1:数列{an}与an的区别是什么?
符号{an}和an是不同的概念,{an}表示一个数列,而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问题2:
数列{an}的书写形式与数集相类似.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什么?
(1)数列与数集都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数的全体;
点睛: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有序性是数列的基本属性;
数相同而顺序不同的两个数列是不相同的数列,
如:1,2,3,···与3,2,1,···就是不同的数列。
(2)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可重复的
(3)数集中的数是无序、不可重复的
数列的分类1(按项数):
(1)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2)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20,22,24,26,28,…,78. ①
1740,1823,1906,1989,2072,…. ②
1,2,4,8,16,…. ③
问题3:在以上数列中,数列①和数列②、③有什么区别?
例1 已知数列的第n项an为2n-1,写出这个数列的首项、第2项和第3项.
解: 首项为a1=2×1-1=1;
第2项为a2=2×2-1=3;
第3项为a3=2×3-1=5.
课本例题
如果数列{an} 的第n项an与序号n之间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记为an=f(n)(n∈N*)。
数列的通项公式:
问题4:通项公式的本质是什么?
概念归纳
在一个数列中,知道了项数就能确定项:
你发现了什么?
一一对应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定义域:
值域:
对应法则:
函数图象:
N+
离散的点
通项公式的本质是函数
例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并作出它的图象.
课本例题
你能说说本例中的数列有何性质?
(1)数列的每一项逐渐变大
(2)数列的每一项逐渐变小
(3)数列的每一项来回摆动
数列的分类2(按变化趋势):
(1)递增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逐渐变大的数列;
(2)递减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逐渐变小的数列。
(3)摆动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来回摆动的数列。
数列递推公式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已知一个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作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定数列的一种方法。
解: (1) 因为a1=1,a2=2,an+2=an+1+2an,其中n∈N*,
所以a3=a2+2a1=2+2×1=4,
a4=a3+2a2=4+2×2=8,
a5=a4+2a3=8+2×4=16,
所以数列{an} 的前5项依次为1,2,4,8,16.
课本例题
所以
课本例题
例4.你能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吗?
分析:(1)绝对值:
课本例题
例4.你能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吗?
(2)这个数列的奇数项是0,偶数项是2,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解:(1)这个数列前4项的绝对值都是分数,分子都为1,分母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且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课本例题
2.根据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an=1-3n;
(2)an=(-1)n2n.
【解析】解:∵(1)an=1-3n,
故前5项分别为:-2,-5,-8,-11,-14;
(2)an=(-1)n2n.
故前5项分别为:-2,4,-6,8,-10.
课本练习
3.根据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6项和第10项:
(1)an=n2+n;
(2)an=5-2n-1.
【解析】解:(1)∵an=n2+n,
∴a6=42,a10=110,
(2)∵an=5-2n-1.
∴a6=-27,a10=5-512=-507.
4.37是否为数列{3n+1}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析】解:由3n+1=37可得n=12,
故37是{3n+1}的递12项.
【解析】解:(1)-1,2,-3,4,则an=(-1)nn;
(2)2,4,6,8,则an=2n;(3)1,4,9,16,则an=n2,
错因分析
易错辨析 忽视数列中n∈N+致错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4,则a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
错因分析
出错原因 纠错心得
数列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合时,是特殊的函数,所以解题时一定不要忘记n∈N+这一条件.
【易错警示】
错因分析
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tn,若数列{an}为递增数列,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
易错辨析 用函数思想解题时忽略数列的特征而致错
解析:方法一 由数列{an}为递增数列,知
an+1-an=(n+1)2+t(n+1)-(n2+tn)=2n+1+t>0恒成立,
即t>-(2n+1)恒成立.
而n∈N+,所以t>-3,
故t的取值范围是(-3,+∞).
错因分析
【易错警示】
纠错心得: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列的问题时,特别是研究数列的单调性时,应注意数列的特征.要能够恰当利用函数的性质,通过数形结合来求解
典例剖析
题型1 数列的概念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列4,7,3,4的首项是4
B.数列{an}中,若a1=3,则从第2项起,各项均不等于3
C.数列3,6,8可以表示为{3,6,8}
D.a,-3,-1,1,b,5,7,9,11一定能构成数列
A
解析:
(1)根据数列的相关概念,可知数列4,7,3,4的第1项就是首项,即4,故A正确;
同一个数在一个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故B错误;
数列和数的顺序有关,集合中元素具有无序性,故C错误;
当a,b都代表数时,能构成数列,当a,b中至少有一个不代表数时,不能构成数列,因为数列是按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故D错误.
数列的判断技巧
①集合中的数是无序的,元素又是互异的;而数列中的数是严格按照顺序排列的,项与项可以是相同的;
②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且排列次序也相同,满足这两个条件才是相同的数列.
概念归纳
典例剖析
题型2 观察法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观察法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策略
概念归纳
典例剖析
题型3 数列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
归纳总结
1.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某项的方法
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了第n项an与它的位置序号n之间的关系,只要用序号代替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数列的相应项.
2.判断某数值是否为该数列的项的方法
先假定它是数列中的第n项,然后列出关于n的方程.若方程的解为正整数,则是数列的一项;若方程无解或解不是正整数,则不是该数列的一项.
典例剖析
题型4 根据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
A
(2)[2022·湖南雅礼中学高二期中]如图①至图④,作一个正三角形,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即以原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然后在剩下的每一个小三角形中又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以此类推,如果我们用着色三角形代表挖去的部分,那么剩下的白三角形则称为谢尔宾斯基三角形,该概念由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在1915年提出.下列4个图形中,若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数列{an}的前4项,则a6=________.
364
解析: 依题意可知a1=1,a2=4,a3=13,a4=40,且an+1=3an+1,
所以a5=3a4+1=3×40+1=121,a6=3a5+1=3×121+1=364.
例5 (1)对于任意数列{an},等式:a1+(a2-a1)+(a3-a2)+…+(an-an-1)=an(n≥2,n∈N+)都成立.试根据这一结论,完成问题: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2,求通项an;
解析:n≥2时,
an=a1+(a2-a1)+(a3-a2)+…+(an-an-1)
=1+2+2+…+2(n-1)个2=2(n-1)+1=2n-1.
a1=1也适合上式,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2n-1.
典例剖析
题型5 数列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两种方法
归纳总结
典例剖析
题型6 数列单调性的判断
判断数列单调性的四种方法
归纳总结
典例剖析
题型7 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
归纳总结
【答案】 A
随堂检测
【答案】 B
【答案】 ABC
3. (多选)(2023清镇博雅国际实验学校月考)数列2,0,2,0,…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
【解析】 对于A,a1=2,a2=0,a3=2,a4=0,符合题意,故A正确;对于B,a1=2,a2=0,a3=2,a4=0,符合题意,故B正确;对于C,a1=2,a2=0,a3=2,a4=0,符合题意,故C正确;对于D,a1=0,a2=2,a3=0,a4=2,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BC.
【答案】 ACD
4.(多选)(2023湖南百校大联考)甲同学通过数列3,5,9,17,33,…的前5项,得到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n=2n+m,根据甲同学得到的通项公式,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m=1 B. m=2
C. 该数列为递增数列 D. a6=65
【解析】 由a1=21+m=3,得m=1,则an=2n+1,经检验,符合题意,故A正确,B错误;因为 an-an-1=2n-2n-1=2n-1>0,所以该数列为递增数列,故C正确;a6=26+1=65,故D正确. 故选ACD.
【答案】 2
6. 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n2-7n+6.
(1) 这个数列的第4项是多少?
(2) 150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若是这个数列的项,它是第几项?
【解析】 (1) 因为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n2-7n+6,
所以这个数列的第4项是a4=42-7×4+6=-6.
(2) 令an=n2-7n+6=150,即n2-7n-144=0,
解得n=16或n=-9(舍去),
所以150是这个数列的项,是第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