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寓言四则
素养目标
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概括总结,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看待故事。(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语言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四则寓言的寓意,提炼寓言中隐含的辩证思维,结合生活分析启示。
2.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情景导入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提问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提问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提问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回答1】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回答2】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回答3】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回答4】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学习任务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提问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提问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提问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回答1】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回答2】“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冲过去”——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回答3】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回答4】 启示一:要善于分析问题,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启示二: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启示三:人要有自信。 启示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启示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学习任务三:对比方法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比较《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回答】(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子和狮子》则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前者讽刺了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后者告诉我们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寓言故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对比等写法,让抽象的道理更易理解,也帮助我们结合生活反思,收获感悟。希望同学们能将寓言中的智慧内化为成长的养分,在生活中保持谦逊之心,善于反思言行,从点滴故事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思考与感悟伴随成长之路。
板书设计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狮子:抓
蚊子:吹、唱蜘蛛:粘
骄兵必败
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情景导入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看看这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学习《穿井得一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读1】听课文范读,要注意根据意思划分词句的停顿。 【翻译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 【提问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提问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合作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回答3】分层概括: 第一层(第1、2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3、4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5、6句):丁氏告诉国君的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回答4】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学习任务二:学习《杞人忧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读1】听课文范读,要注意根据意思划分词句的停顿。 【翻译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 【提问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忧”到什么程度? 【提问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提问5】你如何看待“晓之者”的解释? 【提问6】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练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合作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回答3】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回答4】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回答5】“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回答6】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学习任务三: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请大家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作文本上。 参考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 【回答】参考:树和斧子 一棵参天大树在山坡上舒展枝叶,见树下躺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斧子,便发出嘲笑:“你这可怜的铁家伙,连树皮都啃不动,也配叫工具?”斧子默不作声。 某日,伐木工人上山,捡起斧子细细打磨。寒光闪过,大树的枝叶簌簌发抖:“等等!你昨天还锈迹斑斑……”斧子截断它的话:“记住,让工具发挥威力的从来不是外表,而是使用它的手。”当第一斧砍进树干时,大树终于明白:轻视身边的潜在威胁,终将付出代价。 寓意:莫因表象轻视他者,危机常藏于被忽视的关联之中。
课堂小结
通过四则寓言的学习,我们既深入理解了每则故事的寓意与智慧,也锻炼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赫耳墨斯的虚荣自大,蚊子的骄兵必败,宋国人的道听途说,杞人的庸人自扰,启示我们要戒骄躁、忌虚荣,审慎对待传言,消除无谓忧虑,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将寓言中的智慧内化为行动指南,以谦逊戒骄躁,以理性辨是非,以豁达祛忧虑,在多元视角中探寻真相,在反思践行中不断成长。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说话要防止有歧义;不要听信流言蜚语
杞人忧天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前两则分析内容较细致,利于把握人或物的特点和理解寓意。后两则注重疏通文意,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翻译文言文应先让学生翻译,老师补充强调。老师领着翻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