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与圆锥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 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梳理圆柱与圆锥知识,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揭题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主题是立体图形。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圆柱与圆锥。
自主梳理
师: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哪些知识呢?
生: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生: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师:同学们都想说,那我们拿出学习单,活动一。(课件展示活动要求)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寻找素材。
学生汇报
汇报素材①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
生: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它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师:一定是长方形吗?
生:沿着高剪开是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圆锥有一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圆面,侧面是曲面。
小结:我们整理出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他们小组整理出来的知识对吗?全了吗?哪个小组有补充呢?
汇报素材②圆柱与圆锥的基本公式
生: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我们如何得到这个方法的呢?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教师板书)
生: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教师板书)
生: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师:我们如何得到这个方法的呢?(如果学生想不起来,教师播放动画,帮助学生回顾)
生:把圆柱体平均分割成若干份,拼成近似长方体,体积不变。圆柱体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长方体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一半(πr),宽是底面半径r,高是圆柱体的高。所以圆柱体体积=底面周长×底面半径×高,用字母=πr×r×h。
生: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
师:我们如何得到这个方法的呢?(如果学生想不起来,教师播放动画,帮助学生回顾)
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将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容器,倒三次可以倒满。
师:所以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有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积=圆锥体积×3(教师板书:这部分内容板书到联系中)
师:他们小组整理出来的知识对吗?全了吗?哪个小组有补充呢?
汇报素材③圆柱与圆锥的联系
师:结合平时的练习,圆柱与圆锥之间还有什么联系吗?
生:体积和高相等的圆柱、圆锥,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
生: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教师课件展示两种情况下的示意图。)
全班汇报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整理方式。
师:这几个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整理了圆柱与圆锥的知识。老师也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一起来看看,和我们刚刚整理的有什么不一样吧?
师: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整理方式把我们学习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变式应用
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体,请你把它想象成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事物,请你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看谁的问题更有创意?
①把它看成通风管,求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求1个侧面积
②把它看成油桶,求刷漆的面积是多少?
生: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
③把它看成一个没有盖子的杯子,求它的表面积。
生:1个侧面积+1个底面积
(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三种情况)
④看它看成杯子,它的容积是多少?
生:底面积×高
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
师:谁能对这个圆柱进行一些“加工”,在“加工”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有意思的数学问题?
①削成最大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师:怎么削呢?
生:和圆柱体等底等高
②给圆柱切一刀,表面积增加多少?
师:可以变一变这个圆柱体的形状呀!
③把这个圆柱体融掉,做成底面积相等的圆锥,圆锥高是多少?
师:有不一样的求法吗?算式怎么列呢?
④把这个圆柱体融掉,做成高相等的圆锥,圆锥底面积是多少?
学生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很厉害,能够从一个简单的圆柱体里面提出这么多有创意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说不可以,因为没有数据)老师把圆柱体的相关数据告诉大家。(课件呈现,圆柱体的地面半径为2分米、高3分米。)
师:接下来,我们这样练习。你可以自主选择我们刚刚提到的几个问题独立解决,觉得挑战性不够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示意图进行表述,再列式解答。
生①“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积。
学生汇报把圆木横着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教师补充:有不同的切法吗?
生: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师:这种情况下,表面积增加多少呢?(指名学生说出算式)
师:这两种情况下,求增加的表面积,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切一刀,会增加两个横截面。
(教师课件上呈现两种切法)
师:对比这两种切法,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切一刀增加两个横截面,但是切法不一样,增加的表面积不同。
生②:融成等积等底的圆锥,高是多少?
师:有不一样的求法吗?怎么求?你是怎么想的?
生③:融成等积等高的圆锥,底面积是多少?
师:有不一样的求法吗?怎么求?你是怎么想的?
提升练习
师:老师准备了一道更有挑战性的题目,请把这个圆柱体平均分成4份,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你可以先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应该怎么切,然后再学习单上画出示意图,再列示出算式并计算。
生①:我是“十字”切,多出来部分是四个长方形
生②:我把高平均分成了4份,需要切3段,多出来部分是6个圆面师:做这类题目,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构建联系
师: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这些立体图形有什么联系吗?
生:他们都是用底面积×高
生:在学习这些立体图形的时候,我们都是先认识图形,再学习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四、 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复习课,在整理复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节课中学到的复习方法用到其它知识的复习中去,提高复习的效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