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合实践
素养目标
1.结合文本分析想象与现实的关联,体会文学作品“基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创作特点。(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通过课本剧改编与表演,提升语言表达、合作探究及创意实践能力。(语言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作品中想象元素与现实主题的关联。
2.通过表演传达人物情感与故事内涵。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实践活动一:“奇思妙想”研读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本单元的课文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提问】选择一篇最吸引你的故事,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角度进行研读,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思考课文是如何基于现实展开想象,又通过想象来反映现实的。 【回答】参考示例: 篇目:《皇帝的新装》 分享主题:奇思妙想,“想象”与“现实”共舞。 含有“想象”的成分: ①(故事情节)皇帝的“新装”:故事中皇帝的新装是两个骗子虚构的产物,实际上并不存在。“新装”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②(故事情节)游行:皇帝在没有任何新装的情况下游行,这是一个夸张的想象场景,用来展示人们的虚伪和盲从。 ③(语言)民众的赞美:尽管皇帝没有穿衣服,但民众却纷纷赞美他的新装,这是对人类的虚荣和盲目从众的夸张想象。 反映“现实”的内容: ①(人物性格)皇帝的虚荣:皇帝因为害怕被人认为愚蠢而拒绝承认自己没有穿衣服,这是对现实中人们的虚荣心理的反映。 ②(人物性格)小孩子的诚实:小孩子敢于说出真相,这反映了现实中一些人仍然保持着纯真和诚实。 ③(故事情节)骗子的策略:骗子利用皇帝的虚荣心来欺骗他,这是现实中的诈骗行为的缩影。
实践活动二:课本剧改编讨论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班级要举行“课本剧表演赛”。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中任选一篇课文改编。 【提问1】参考链接材料(参见课件PPT),小组讨论如何将本组选择的课文改编为课本剧。 【提问2】可以推举一名同学负责执笔,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撰写剧本。 【提问3】剧本完成后,小组内共同讨论完善。 【回答1】课本剧改编思路: ①精选片段:挑选课文中矛盾冲突集中、情节生动的部分,确保适合课堂展演。 ②设计冲突:突出故事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角色间的对话和动作展现冲突。 ③塑造人物:根据人物性格,设计鲜明的台词和动作,使角色形象跃然台上。 ④合理扩充:在保留原文主线和主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对话和情节,丰富剧本内容。 ⑤精简次要:对于次要人物和不重要的情节,可通过旁白或简要叙述来处理。 【回答2】参考示例: 《皇帝的新装》 第一场 骗子行骗 地点:皇宫大殿 人物:皇帝、侍从、骗子甲、骗子乙。 (台中放一把椅子,立一镜,皇帝对着镜子试衣服) 侍从:(进门,行礼)陛下,有两个裁缝求见! 皇帝:(忙放下衣服,坐在椅子上,略激动)快快宣见! 骗子甲、乙:(行礼)参见陛下! 皇帝:你们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吗? 骗子甲:我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料来。 骗子乙: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 骗子甲: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骗子乙: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感叹)那真是理想的衣服! (心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骗子甲:我们需要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皇帝:(急切)没问题。来人呀!多多地给他们生丝和金子,让他们马上开工! 侍从:遵旨! (骗子甲、乙鞠躬退下,皇帝和侍从讨论细节) 皇帝:务必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材料,我要尽快看到这件衣服。 侍从:陛下放心,我们会监督他们确保质量。 (侍从退下,皇帝再次对着镜子试衣服,幻想穿上新装的场景) (幕落) 【回答3】一起动脑,让剧本更完善。 讨论要点示例:①主题想表达什么?②情节上哪些要改?怎么改?③角色的人设和亮点是怎样设定的?④舞台怎么呈现更有趣?⑤确定任务分工与执行的人。
实践活动三:课本剧表演展示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编好的剧本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表演,在大赛上进行表演展示,由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佳课本剧,以及“演技卓越奖”人选。 【任务1】角色分配。 【任务2】排练剧本。 【任务3】正式表演。 【任务4】评选最佳剧本和演员。 【展示】课本剧表演评分表(参见课件PPT) 【任务5】要求学生自由表达,畅谈心得体会。 【活动1】各小组推选有表演特长或兴趣的同学扮演剧中角色,小组内其他同学各司其职,分担必要的工作。 【活动2】排练剧本,包括对白、动作和表情。要注意通过语气、肢体动作凸显人物性格。 【展示3】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班级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交流,各组轮流进行。 【评分4】提前准备好评分表,发到其他小组的同学手中。各小组表演后,其他小组的同学从是否忠实于原文、想象是不是合理、表演是不是生动有感染力等角度打分评价。 【回答5】请上台表演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堂小结
通过“奇思妙想”研读会与课本剧实践,我们深入文本,感受想象与现实结合的文学魅力,并在改编表演中体会语言、动作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在合作实践中,大家不仅更好地理解了《皇帝的新装》等经典文本的讽刺意义,还掌握了剧本改编的基本方法。“以想象之笔写现实之思”,这场融合了文本研读、创意改编与舞台实践的学习,是对“文学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生动诠释,让我们感受到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学生能结合示例分析想象与现实的关联(如识别“皇帝游行”的夸张想象与社会盲从的映射),课本剧表演中展现了对人物性格的细腻理解(如骗子的狡诈、皇帝的虚荣)。
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在改编时对次要情节取舍不够精准,需加强“次要情节取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