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素养目标
1.明确联想与想象的基本概念,深入体会其在写作中拓展思维、丰富内容的重要作用。(思维能力)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通过强化训练,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增强表达生动性。
2.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方法并实现创造性写作运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同学们,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大家知道怎么区分联想和想象吗? 【讨论】用你的话说一说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预设: 学生一:联想就是看到一个东西想到另一个相关的,比如看到红旗想到天安门;想象是在脑子里想出不存在的,比如想象自己长出翅膀飞上天。 学生二: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熟悉的另一个,比如看到落叶想到秋天;想象是“无中生有”,比如编一个外星人来地球的故事。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了解知识概念,探究知识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什么是联想?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问2】什么是想象呢? 【提问3】根据各自的概念,你认为联想和想象有什么区别? 【提问4】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回答1】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联想的事物之间通常要有联系点。 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由白雪联想到盐、柳絮,因为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回答2】想象是基于实有的材料,运用合理的虚构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如《女娲造人》中想象女娲用泥土创造人的过程。 【回答3】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 想象是“虚”的,是由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 【回答4】特点分析 (1)联想: ①触类旁通,注意从事物的相关方面去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②逆向思维,朝着事物相反的方向去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联想。 ③寻找特点,抓住事物相似的特点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点的事物的联想。 (2)想象: ①立足生活,巧妙编织。想象作文,作者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以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 ②合理组合,移花接木。这种想象也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 ③大胆扩展,添枝加叶。所见所闻可能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可借助想象,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 ④借助梦幻,更富魅力。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
学习任务二: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注意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了解联想的特点后,你认为联想有哪些方法? 【提问2】看课本上关于“伞”的联想图示,从不同角度发挥联想,你会想到什么? 【提问3】一个圆形,你能想象到什么? 【展示】一个“圆” 【提问4】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应该注意些什么? 【回答1】横向: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反向联想。纵向:过去、现在、未来。 【回答2】相似联想——蘑菇、亲人的爱、老师的爱。 相关联想——雨伞的来历(鲁班发明);与雨伞相关的人、物、事(买卖伞的人、歌曲、故事白蛇传)。 因果联想——有伞不被雨淋。 反向联想——伞阻碍了人与雨水的亲近;父母的溺爱。 【回答3】示例一:它像一面圆镜。镜子不仅能照出人外表的美丑,还能照出人的灵魂。李世民就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示例二:圆,使我想起了“长河落日圆”。满是光彩的云朵流过太阳,慢慢地,向上飘去。大圆球似的夕阳,涨红着脸,俯视着万物,迟迟不愿离去。它把自己最后一抹光辉撒向人间,带着羞涩的笑隐在五彩云朵中。一轮更圆、更红的太阳,将在明朝升起。 【回答4】注意要点: ①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又交织在一起。 ②联想要自然恰切,联想到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③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 ④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学习任务三:联想和想象写作实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写作1】故事接龙。同学们分组围坐,由第一名同学写一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其他同学依次写下去。一圈写不完,可以接着再写,直到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写完后可由一名同学朗读故事,同组的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最后推选出一名同学,让他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故事并定稿。 【点拨】①开头抓悬念,选有悬念的句子,引发好奇心;②接续讲逻辑,承接上文元素,不管多离奇,都让情节连贯合理;③转折大胆发挥想象;④收尾留余韵,用长句沉淀情绪。 【写作2】发挥联想和想象,为本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故事。不少于500字。 【点拨】①紧扣原文结尾。抓住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一细节,续写他如何用新谎言掩盖旧谎言,如宣称“只有纯粹的人才能看见新装真相”。②设计核心冲突。方向A:骗子卷土重来,以“净化心灵”为名推销隐形皇冠,皇帝被迫在“装傻”与“露馅”之间挣扎。方向B:孩童再次说出真相,皇帝为保颜面将全国孩子召入宫“测试视力”,引发荒诞闹剧。③人物行为合理化。皇帝始终用“维护国家神秘感”包装虚荣,如“异国使者即将来朝,必须保持威严”;大臣们继续阿谀奉承,但私下流传“皇帝患上幻视症”的谣言。④埋讽刺细节。宫中挂满“诚实者画像”,实则全是闭眼赞美皇帝的佞臣;皇帝新衣绣满“真理之眼”图案,却要求所有人低头行走避免 对视。⑤收尾点睛。悲剧式:皇帝在镜前独自起舞时,突然质问“为何看不见自己的新衣”,暗示自我觉醒。荒诞式:庆典当日狂风掀翻华盖,露出皇帝穿着普通内衣的真相,民众却异口同声称赞“这是最高级的透明魔法”。 【写作3】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点拨】①从现在的性格出发,设定十年后自己在做的事,注意贴合性格逻辑。②融入十年后的社会背景,科技、环境、生活方式等的变化,作为故事发生的大环境。③要有具体场景。用一件或几件小事展现生活,通过语言、动作等体现性格与成长。④情感表达:结尾点出初心(“当年课堂上记满环保笔记的小女孩,终于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或对未来的思考,让想象落地有真实感。 【大作文1】小组合作完成写作。(范文参见课件PPT) 【大作文2】合理续写童话故事。(范文参见课件PPT) 【大作文3】想象类写作。(范文参见课件PPT)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联想与想象的概念、区别及应用方法(联想有相似、相关、因果、反向等角度,想象可通过编织、组合、扩展、梦幻等方式),并通过写作实践掌握其在丰富内容、增强生动性上的作用。愿大家永葆想象的翅膀,让文字因联想与想象绽放光彩!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通过讨论辨析联想与想象的区别,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概念;借助故事接龙、续写创作等互动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将抽象思维方法转化为具体写作实践,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个体创作时间压缩,部分想象力未充分展开,后续可优化各环节时长分配。部分学生仍混淆联想与想象的逻辑边界(如将“虚构故事”归为联想),需增加辨析案例与针对性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