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素养目标
1.感受作者呈现出的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领悟想象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综合运用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梳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解释他们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3.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游记》的基本主题与精神内涵,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研读作品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4.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精读跳读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梳理故事情节与叙事逻辑,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展示播放歌曲视频。(媒体文件见课件PPT)
你知道上面的歌曲视频改编自哪部名著吗?——《西游记》
今天我们来走进这部充满奇特想象力的神魔小说。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了解作品与作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西游记》。 【提问2】关于书的作者,你又了解多少? 【回答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回答2】吴承恩,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他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学习任务二:人物与精彩情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西游记》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师徒四人与白龙马。你知道他们吗?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提问2】在你的阅读过程中,有哪些你觉得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给大家讲一讲你读到的精彩部分。 【提问3】用自己的话简短说一说,取经师徒一行人的形象特点。 【回答1】人物介绍: ①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唐太宗为其取法号为三藏,指唐为姓,故称唐三藏、唐僧。他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为兄弟,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雷音寺取回真经,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赐封为“旃(zhān)檀(tán)功德佛”。 ②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由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灵石孕育而来。他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金丹术、地煞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本领,武器为金箍棒(东海定海神针)。他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他被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救出,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最终保护唐僧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③猪八戒:正名猪刚鬣(liè),又名猪悟能。他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武器为九齿钉耙。因调戏嫦娥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他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修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④沙僧: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武器为降魔宝杖。因打碎琉璃盏,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同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被封为“金身罗汉”。 ⑤白龙马:唐僧的坐骑。原为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死罪,被观音菩萨所救。观音菩萨让他在鹰愁涧等取经人。后遇唐僧,误吃其白马,被观音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回答2】参考示例: ①大闹天宫:孙悟空当上弼马温后,因嫌官小,反下天宫,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派人捉拿不成,只好再次召孙悟空上天,让他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仙桃,偷喝御酒,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后逃回花果山。玉帝派十万天兵、二郎神等捉拿孙悟空。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的金刚琢砸中后被擒。玉帝下旨处死他,未果。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成火眼金睛,出来后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祖,降伏了他,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②三打白骨精: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诱骗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不顾唐僧阻拦,最终将这三个化身打死。猪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误以为悟空打死了好人,赶走了他。 ③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杀死了强盗,被唐僧赶走,找观音菩萨诉苦。六耳猕猴趁机假冒孙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并到了花果山,意欲假冒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真假美猴王相斗,最终如来识破假孙悟空,真孙悟空将其打死,回归取经队伍。 【回答3】①唐僧信念坚定、慈悲为怀,却也因固守原则而略显迂腐;②孙悟空机智勇敢、桀骜不驯、一身本领,是团队降妖除魔的核心力量;③猪八戒贪财好色、懒散贪吃,却又不失憨厚可爱,是团队中的“调节剂”;④沙僧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始终默默守护团队,是踏实可靠的“后勤担当”;⑤白龙马本为西海龙王三太子,化身白马默默驮负唐僧西行,性格隐忍忠诚,虽少言语却在关键时刻(如宝象国化身侍者救主)展现担当,是团队中低调而不可或缺的“行者”。
学习任务三:阅读之精读、跳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了解精读与跳读。 【提问2】运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每人选取一个喜欢的取经故事,根据所出示的“章回故事梳理表”(参见课件PPT)进行故事梳理。 提示: (1)小组快速浏览目录,选择取经经历中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 (2)选定篇目后,概括相关内容,完成情节结构模式表格分析。 (3)一位成员记录小组讨论要点,整理表格,形成小组结论。 (4)一位成员代表小组发言,分享小组成果,全班一起总结、交流。 【拓展】三复情节 作用:将情节逐步推向高潮;加强读者的期待心理;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西游记》中的类似的情节: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 三复情节是古代小说、戏剧情节设计里最合乎审美理想的造型。它在中国古代千余年间的小说中广泛应用。 其他古典小说中的三复情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 【回答1】精读是逐字逐句深入研读,细品语言细节、人物心理与情节逻辑,适合经典片段或核心内容;跳读是快速筛选关键信息,略过次要内容,用于梳理全书脉络或定位重点章节。二者结合可高效把握文本全貌与精髓。例如:读《西游记》时,精读“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等核心章回,跳读模式化的降妖桥段,既把握文学精髓又提升阅读效率。 【回答2】小组合作,完成章回故事梳理表(参见课件PPT);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成果。
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精读“三打白骨精”等核心章回、跳读模式化情节的实践,学习了整本书阅读中精读与跳读结合的方法——精读可细品语言细节与人物心理,跳读能快速把握情节框架,二者相辅相成,让我们在领略《西游记》奇幻想象的同时提升阅读效率。精读与跳读是打开整本书阅读的钥匙,希望大家在后续阅读中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既能潜入文字深处感受神魔世界的魅力,也能站在整体视角梳理故事脉络,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取经”般的成长之旅。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通过情境导入与任务驱动激发阅读兴趣,结合精读与跳读策略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小组合作梳理情节增强了学习参与度。
不足之处   小组合作中对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疑问(如人物形象深层寓意)关注不够充分,后续可增加针对性指导与分层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