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填空
(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体裁)。诗的后两句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终南望余雪》的作者是祖咏。诗的后两句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田家杂兴八首(其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诗的最后两句是: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4)《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诗作,选自《全唐诗》。
2.选择题
(1)下列对《宿建德江》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在短短的20个字中却包含了大量信息:日暮江畔夜景,游子旅客愁情。
B.前两句是景物描写,为游子创设了一种凄凉哀怨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似写景,却是写情,达到情景交融、水乳一体的统一。
D.诗人善于用字:一个“低”字,一个“近”字,十分传神,堪称“诗眼”。
答案 B
(2)下列对《终南望余雪》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祖咏的一首应试诗。从体裁上看,当是五言绝句。
B.这是一首纯写景诗,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能力,独到的眼光,描绘了终南雪景的壮丽。
C.诗的语言在平淡中见深奇,这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D.诗的结尾一句,含意丰富,有弦外之响、韵外之旨。
答案 B
(3)下列四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它的繁华与唐代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
B.储光羲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思想与晋代陶渊明有相通之处。
C.孟浩然的诗,有一种“隐士”情结,可见他是一位甘于平淡的作家。
D.贾岛的诗与孟郊的诗风格相近,多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
答案 C
(4)下列对《游终南山》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B.“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显然不符合事实,有损诗的艺术特色。
C.这首诗在写景中抒情,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D.作者在语言上追求“硬”、“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案 B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注]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 窅然:远去的样子。
3.下列对此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
B.“笑”字值得玩味,它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
C.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D.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是作者在故弄玄虚。
答案 D
4.有人认为第一联的“问”、“笑”二字用得好,为什么?请结合诗歌作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头一个“问”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而且也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引发人们的思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5.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解析 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能力,题干明确限制了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遍”的本义是“多”,再根据语境理解什么多,本诗中是指松、鹤多,再与本诗颔联中的“稀”相对照,理解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表现山居环境的幽静。
6.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此题考查艺术手法中对景和情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理解能力。要解答描写了怎样的景,首先要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本诗后四句所写的意象有:绿竹、烟火、荷花、采菱人;其次,在找出意象后,分析意象间的关系,用自己的话组合成一幅图景,如本诗后四句组合成的图景是“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则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诗中所描写的意境,本题第(1)小题已经对全诗的意境作了回答;二是全诗的主旨,结合本诗的首联和颔联,可以归纳出本诗“闲适”的主旨;三是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说理解作品的内涵时不能脱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是一个隐逸诗人,其主旨多表现一种悠然闲适的隐居之情。结合这几方面,就可以总结出第二问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南 邻
杜 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7.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前半篇描绘的是__________图,后半篇描绘的是________图。
答案 山庄访隐 江村送别
8.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隐者。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从“儿童喜”“鸟雀驯”“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